□记者 袁伟华
阅读提示
今年7月,正定机关事业单位拆掉围墙,敞开机关大院,让社会车辆自由免费停放。同时,县城所有停车场免费开放,马路牙子全部抹平,方便居民、游客路边停车。
3个多月来,这项最初以解决停车难题、推进文明城市创建为初衷的尝试,不仅得到群众的交口称赞,更潜移默化影响到正定这座古城的方方面面。
正定为何敞开机关大院?这么做又带来了哪些变化?11月13日,记者来到正定进行了实地探访。
1
敞开“大门”,客人来了
11月13日8时,记者乘车跨过子龙大桥,进入正定城区。虽是上班高峰期,齐整的双向四车道并不觉得拥挤。一路上,记者见到最多的是停车场的指示牌,有多少车位,还剩多少车位,一目了然。一些主干道两边,马路牙子已经被抹平,用不同颜色区分出停车位、非机动车道和人行道。
“现在最爽的是停车,看好标线方向,无论是路边还是机关大院,随便停。”出租车司机吴师傅说。
上午10时,正定市民马超准备到常山路上的瑞天超市买点东西。这里是古城的繁华地带,车位有些紧张。马超一转方向,将车径直开进了县委大院里。
记者注意到,正定县委大院同常山路和恒山路两条主干道沿街的20多家机关事业单位一样,敞开大门,竖起标牌——“院内免费停车”。
“拆围墙,开放停车位,县委大院带了头。咱们院里232个车位,都免费向公众开放。”正定县委大院治安负责人王树京告诉记者。
沿着常山路向西一公里,正定县人民医院门口熙熙攘攘。这里曾是正定城里最拥堵的路段。
如今,医院的大门和围墙已被拆除,停车场也都免费对外开放了。让前来看病的正定市民王静辉奇怪的是,现在尽管还是人多车多,但医院里里外外看着整齐多了。
记者在正定县人民医院门前看到,除了预留给120急救车的专用车位外,所有对外开放的免费停车位上停得满满当当,一名保安指挥着记者乘坐的车辆,要求按照标线方向,将车头向外停在场内。
在吴师傅、马超和王静辉看来,随意停车、免费停车,正是“自在正定”的最直接体现。
但这四个字,得来并不容易。
让百姓和游客觉得自在,停车难、交通乱这个眼前的问题得先解决。
据统计,正定县城区的机动车近5万辆,外地车辆每天有近8000辆。这给城区路网带来巨大压力。城区停车场缺少,车辆乱停乱放,便道摆摊现象严重,交通事故频发,小小的县城交通拥堵成为常态。
拥堵,无形中成了正定古城门之内的又一道“隐形门”,本地群众和外地游客,无不望“门”却步。
与此同时,创建全国文明城市、承办石家庄市首届旅发大会等活动的展开,对正定城乡整体环境,尤其交通秩序管理提出更高要求。从今年4月份开始,一场城乡环境综合整治战役在正定展开。
单说停车位问题,大家惊奇地发现,在景区、在路边、在机关单位,只要按标线规定,车都可以免费停放了。记者了解到,常山路和恒山路两条主干道沿街的县财政局等20多家机关事业单位,敞开大门,抹平道牙,提供车位共3000多个。
“大门”敞开了,客人来了。
据正定旅游部门统计,今年10月1日至7日,正定共接待游客98.94万人,同比增长9.14倍。
但让人惊讶的是,一下子涌入这么多游客,正定的交通不仅没乱,反倒比往年还要有秩序。
“增加的停车位,让正定道路通行能力大大提高,也给我们交通精细化管理提供了条件。别看客流车流都多了,但秩序却好了。”正定县交警大队教导员姜保军说。
2
拆掉围墙,心贴近了
11月13日,得知记者来体验正定免费停车、开放机关大院,出租车司机吴师傅建议去县委大院试一试:“县委大院连卫生间都是对外开放的。”
从常山路上转入县委大院,门口保安询问了记者来意,得知要借用厕所,爽快地指了指前面的办公楼:“一楼进门就有一个,好找。”
在正定,不少拆了围墙的单位不仅向公众开放停车位,还开放卫生间。更有不少单位,在门口摆上了雨伞、饮用水等,经过的人们口渴了,随时可以进来接上杯热水,歇歇脚。
当天临近中午,正定居民叶抗美老人赶回家给孩子们做午饭,路过该县财政局门口时,她走进去找了个纸杯,接了一杯热水。
“围墙拆了,起落杆撤了,这是响应号召。但推出便民服务,这是主动而为的。”正定县财政局办公室副主任安永华说。
“会不会影响单位正常办公?”
面对记者提问,安永华笃定地摇了摇头:“不会。”
“拆了围墙,一开始担心过安全问题。但是这几个月来我们发现,完全没有这个必要。”正定县人民医院副院长李亚芳告诉记者,拆掉围墙后,医院并没有遇到过此前担心的安全问题。相反,有来看病的患者曾对她说,这个院墙一拆,怎么觉得离你们医院更近了,心里更踏实了?
正定县财政局的保安张师傅,每天关注着保温桶里热水还有多少。县财政局所在的常山路是主干道,对面又是一家大型超市。来来往往的行人、环卫工人和超市的工作人员,经常会进来喝杯水。
“以前来的都是办事的,点头登记一下就完了。现在人们进来喝杯水,还可以聊几句天,感觉机关大院和大家的距离更近了。”张师傅说。
“上世纪80年代,正定县委就出台改进领导作风的‘六项规定’,县委主要负责同志在大街上摆张桌子,接待群众,倾听民意,那场面我都见过。”叶抗美老人2001年从县糖酒公司退休,讲起自己当年的见闻,仍是心绪难平。“把墙拆了,干部离老百姓就近了。主动提供这些便民设施,事情虽小,可干部和老百姓的心就贴在一起了。”
3
搭起“心桥”,风气好了
“干城市综合执法这项工作,以前总是一脑门子的官司。”正定县综合执法局局长王昌华想起以前,还是忍不住感叹,“县城小,双向四车道的路,有一点儿占道经营、占道停车的,就乱了套了。一个一个地管,根本管不过来。”
王昌华惊喜地发现,自打正定停车位开放、机关围墙拆掉之后,正定人的整体素质好像也跟着一下子提高了。“路面整洁了,路边占道的也少了,管理起来感觉更顺畅了。”
姜保军对此也深有感触。
由于多年形成的无序停车的习惯,要实现有序停车需要一个过程。交警大队在电视台、微信公众号等媒体做了大量免费停车政策的宣传,并针对违法停车开展点对点的警告提示行动。经过一段时间的宣传和警告提示后,对仍然违法停车的行为进行了从严从重的治理方式。
“明确告知之后,对交警执法有异议的明显减少了,连行政复议的数量都直线下降。这是一个良性互动的过程。”姜保军表示,交警大队以创建文明县城为契机,要求执法人员在执法过程中更加注意执法态度。
“这样的互动越来越好,大街上交警吼叫训斥的少了,司机、行人发脾气顶牛的也少了。”在姜保军看来,正定的风气,为之一振。
王树京是个老治安员了,对机关大院开放停车位,有的同事觉得,平白无故加了这么大的工作量,不值得。
王树京却不赞同:“增加点工作量,无非是多指挥指挥,多巡逻几趟,可是群众确实方便了,咱们党和政府的形象也亮出去了。”
记者采访时,安永华说起这样一件事:有一次他下班出来,正好遇到一位在楼里喝水的环卫工人。这位大姐告诉他,“你们这些天天管钱的,不能老是待在屋里,得出来走走看看。”
在安永华看来,开了大门,机关干部的“心门”也就慢慢打开了。要想真正赢得民心,就得迈开步子,走出机关,主动贴近群众,解决实际问题。
“门难进、脸难看、事难办,群众对过去一些地方存在官衙顽症意见很大。全心全意为群众服务,群众才会一心一意跟你走。”安永华谈起自己的体会,“围墙推倒了,跟群众心近了,同时被监督的也多了。”
在他看来,这种被监督,是一种无形的压力,让机关工作人员更加注重作风的改变,实现政通人和的良好互动。
正定县文明办主任任庆芬最近正在认真学习党的十九大精神。在他看来,十九大报告全文贯穿着以“人民”为中心的一条主线。“报告中明确提出,要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正定未来将以文明城市创建为契机,从解决人民实际问题出发,继续创新社会治理体制机制。”任庆芬说,正定还会将社会治理与作风建设结合起来,建好“自在正定”,打造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干部队伍。
责任编辑;郝杰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环渤海财经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