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九寒天,东港市孤山镇却热闹非凡。在这座古镇上,民间投资的首座3D影院开始试营业,采用PPP模式投资建成的污水处理厂也即将投入运营……
辽沈大地上,历史文化小镇孤山镇与蟹田小镇胡家镇、服装商贸小镇西柳镇等13个国家级特色小镇一道,正在新型城镇化发展的道路上快马加鞭。
在县域经济发展过程中,这些国家级特色小镇与我省重点培育的100个省级特色小镇,咬定“特”字不放松,打造鲜明的特色产业,建设美丽宜居环境,传承发展独具特色的文化,逐渐成为资源要素汇聚融合的“洼地”,成为“小而亮”的经济增长点。
产业与资源融合 谋求“乘数效应”
省委、省政府制定的《辽宁省推进县域经济发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年)》明确,要建设产业特色小镇,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
不久前,一场以“特色小镇建设发展情况”为专题的调研在孤山镇展开。为了做一个为期3年的我省特色小镇发展课题,辽宁行政学院教授王雪梅等5位专家来此进行实地调研。
3A级景区大孤山国家级森林公园及唐代古建筑群,沉睡在孤山镇大鹿岛附近海底的“致远舰”……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令人感叹小镇历史文化的厚重与多元。
“我参观过国内许多特色小镇,很少有像孤山镇这样,坐拥如此丰厚的文化资源以及独特的古建筑群等。”王雪梅说。
拥有资源与利用好资源并不是一回事。孤山镇在打造自己文化旅游产业的过程中,力避“千镇一面”。
历史文化是孤山镇的魂。历时6个月的镇志编撰工作已接近尾声。在挖掘自身历史文化精髓的同时,孤山镇还将文化资源与产业实现了对接。
“孤山镇早在十多年前便建设了古韵一条街,沿街仿古建筑内,汇聚了近80家书画院等文化企业。目前,我们以现存的100多间古民居为核心,将其周边区域以旧修旧,把古韵一条街的品质提升起来。”孤山镇镇长田树强介绍。
同时,孤山镇将利用西南部甲午海战古战场,建立甲午海战博物馆。如今,孤山镇已谋划包装了37个项目,总投资达54.3亿元。
“我们还与江苏企业开展合作,进行先进的柞蚕丝生产,打造丝绸文化展馆,促成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田树强兴奋地说。
在小镇的成长中,让产业与旅游深度融合,并带动上下游多个产业发展,实现收益上的“乘数效应”,孤山镇正在进行有益的探索。
这种探索,盘山县的太平镇、瓦房店市的谢屯镇等特色小镇也在进行中。依靠本地特产大米、蒲笋、河蟹等,太平镇将三产深度融合,农产品博物馆星罗棋布。同时,深挖渔猎文化产业,将农业与旅游休闲结合,原来的农业小镇正转型为综合休闲度假地;谢屯镇则把自产的波尔多良种葡萄,深加工成葡萄酒,形成“前厂后园”的产业链,并发展出休闲养生产业。
打造宜居环境 提升“颜值”
加快特色小镇建设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着力点和支撑点。
我省的一些特色小镇已在城乡一体化发展中领跑。通过特色小镇建设,打造宜居环境,既留住“乡愁”,又缩短了城乡差距。
隆冬时节,经过国家级特色小镇——盘山县胡家镇的人,会感受到别样的面貌。在这里,农家的生活跟城里已没有太大的差别:使用燃气、自来水,村里有卫生室和浴池,便民连锁百货超市内,蔬菜等生鲜及时供应,还可以网上代购,不用出村,各种生活用品都能买到。
有了整洁的镇容村貌,还有宜居的设施和宜人的风景,“颜值”高,才能让人感到“特”。
胡家镇镇长林春山介绍,镇里3年累计投入8000余万元搞镇区和村屯基础设施建设,包括硬化道路、固化边沟、治理污水垃圾、改造危房等。同时成立了130人的保洁队伍,日产日清,实现了垃圾无害化处理。镇里还拥有日处理能力达800立方米的污水处理厂。不久之后,村村通公交车也将成为现实。
作为蟹田小镇,胡家镇充分意识到生态对于水稻种植和河蟹养殖的重要性。
在梁家村,村党支部书记郑文告诉记者,在发展好水稻和河蟹产业的同时,他们将加大生态村庄、美丽家园建设,走“生态产业+特色文化+田间旅游”的发展路径,通过“互联网+认养农业”打造稻米河蟹产业链,并计划开展“稻处走走”观光活动,开辟“蟹田骑行游”等特色旅游业。
同样,在服装商贸小镇西柳镇,城乡建设也在有序推进,已累计投入资金达4.5亿元。海城市城乡建设局副局长耿凤武介绍,西柳全镇住宅小区已实现集中供热和物业统一管理。镇内,变电所、自来水、雨污分流系统等市政基础设施也已建成,主干道路全部重新硬化。
经过不断建设,西柳镇内的村景村色让人惊叹。在古树村,巷巷有路灯,户户通柏油路。“夏天来古树村,看不到垃圾,看不到作物秸秆。每个农家院里都盛开着鲜花,头一次来这里的人,都会赞不绝口。”耿凤武说,古树村已被评为国家人居环境改善示范村。
创新让资源聚集形成“洼地”
产业与资源融合发展形成特色产业,特色小镇的发展才有持续动力。
我省一些特色小镇建设,打破传统的要素驱动发展模式,用创新让资源聚集,让市场发挥作用。特色小镇运作机制“破旧去僵”,做到“活而新”。
西柳镇打破原有建制镇的概念,实现西柳市场与西柳镇合署办公,让市场的经营更有成效、小镇的发展更具特色。
“西柳镇正在打造新零售联盟基地,创建中小微企业创业示范基地以及创新创业服务平台。一方面实体店做线下交易,另一方面电商在线上销售。这个内贸为主的市场正在向内外贸并重转型升级。”西柳市场建管会副主任宋业财说。
在西柳中国商贸城中赫制衣摊位前,摊主郑科学感受到了创新转型带来的资源汇集:“来自‘一带一路’沿线的客商越来越多,2017年的交易额至少增长20%。”为了应对接连不断的订单,他的3条生产线全部满负荷运行。
近年来,由于西柳北派服饰的影响力,俄罗斯、土耳其等国的采购商越来越关注西柳,西柳人气“洼地”效应持续显现。大连海关也把创新前沿放在了这里,大连海关西柳市场集群监管场所即将投入使用,一种更简捷的通关方式,将在西柳镇出现———出口货物可在“家门口通关”。
机制灵活同样也让孤山镇吸引力倍增。位于孤山镇的辽宁丹东方元机械有限公司总经理张平波告诉记者,公司的产品是矿山机械配件,已为世界500强的美国企业卡特彼勒公司做配套。
一个个特色小镇仿佛是全省县域经济发展中的明珠,它们正在向产业“特而强”、形态“小而美”、功能“聚而合”、机制“新而活”的目标迈进。
责任编辑:郝杰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环渤海财经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