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投稿 搜索:
您的位置: 主页 > 经济 > 焦点热点 > 正文

去存款却听劝买了基金 结果亏了

来源: 燕赵晚报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转发至: 分享到QQ空间 百度收藏 人人网 开心网 豆瓣网

去存款却听劝买了基金 结果亏了

■投资者投诉,是否存在销售误导双方打起“口水仗”

■银监局:实施“一区双录” 买者自负卖者有责

去银行存款,结果买了基金?到期一看收益,有的远远不如存款,有的还亏损了。本报金融3·15维权热线开通后,很多市民打来电话反映同样的问题,那么,银行究竟是否存在销售误导呢?因为没有实证,还是一笔糊涂账。

□本报记者 刘文静

记者从河北银监局获悉,从2017年起,我省各银行已全面实施“一区双录”,即银行销售的投资品必须在专门的区域进行,销售过程要录音录像,而且录音录像资料至少保留到产品兑付后6个月,销售过程可回溯,以规避销售误导。银监局也提醒消费者,购买投资品需谨慎选择。

投诉

15万元买基金 一年后变13万多元

65岁的王女士在电话中诉说了自己买基金的遭遇。王女士说,2016年11月,她去维明街附近的民生银行办理业务,银行工作人员推荐她买一款“理财”,说年化收益率在4.5%-5%之间,于是,王女士就买了15万元一年期的理财,工作人员给了她一份交易单。等她回到家后,把交易单给孩子看,孩子帮她在网上查了查,说这是一款基金。王女士当时就不乐意了,因为她刚在其他银行卖掉基金,觉得风险大容易亏损。第二天她就找到银行,要求退掉。银行工作人员给她做工作,说这款基金是理财型的,历史业绩不错,肯定亏不了,让她放宽心等着就行。等到2017年11月,一年期到了,王女士去银行赎回,发现15万元本金变成13万多元了。这款理财型基金不仅没有收益还亏损了,幸好之前还有8000元的分红,但总体算下来还是亏了6000多元。这让她不能接受,她要求银行给个说法。

75岁的邵先生则是在红旗大街附近的民生银行存款时,被银行工作人员推荐买了基金。当时是2016年4月,银行工作人员介绍说这款基金的年化收益率在4.5%-5.5%之间,18个月到期可赎回。邵先生同意购买,工作人员就帮他通过电子渠道购买了5万元、期限为18个月。18个月到期后,2017年2月,邵先生来银行赎回基金,发现收益只有200多元。“5万元存了一年半,收益就200多元,这也太低了吧!那为什么当时推荐给我买时说年化收益率为4.5%-5.5%?”邵先生气愤地说,他当时就向银行提出投诉,要求解决。2018年春节前,银行一位业务经理提了礼物来邵先生家看望他,算是安抚,但是邵先生仍然难以释怀,他觉得自己被坑了。

银行

是否误导难查清 只能尽力安抚

根据王女士和邵先生的投诉,记者联系了民生银行石家庄分行负责消费者投诉的张经理。张经理说,针对基金收益太低的投诉在各家银行都很普遍,因为2017年金融市场波动比较大,很多基金收益不理想,有的甚至亏损了,让投资者很难接受。但是,银行只是基金的代销机构,不负责基金运营,对基金的收益没法保证。一旦出现投资者投诉,银行也会与基金公司联系,希望基金公司给投资者一些补偿,但是结果并不理想,基金公司的安抚方案一般是给投资者推荐另一款基金,很多投资者并不买账。

对于王女士和邵先生所说的银行工作人员许诺收益,张经理说,基金属于投资品,投资收益受市场影响很大,基金公司不会许给投资者固定收益,就算是“保本基金”,也有期限限制,比如两年期的保本基金,一年内取出未必保本。而银行作为代销机构,更不会许诺基金的固定收益,如果有工作人员违规误导,只要查实,银行一定会给予严肃处理,他们也希望投资者提供一些证据来证明工作人员的确存在销售误导。但是从目前情况看,投资者提供不出销售误导的证据,而销售人员又坚称没有误导,银行就很难查实,只能对投资者进行解释,尽力安抚。“好在从2017年开始,银行已经对投资品的销售进行录音录像了,销售过程可回溯,就不会再出现这种糊里糊涂的口水仗了。”张经理说。

银监局

实施“一区双录” 规避销售误导

记者从河北银监局获悉,2017年我省银行已全面实施“一区双录”,即投资品要在银行专门的区域进行销售,销售过程录音录像,这样一来,类似于销售误导的“口水仗”就不会再有了。

据了解,从2017年开始,除个别网点外,河北省各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商业银行、城市商业银行、邮政储蓄银行、农村中小金融机构,信托公司等银行业金融机构已有6000多网点实施了“一区双录”,以有效维护消费者财产安全权和依法求偿权。根据要求,销售过程中的录音录像资料至少应保留到产品兑付后6个月,无固定期限投资类产品应自销售之日起保留12个月,发生纠纷的要保留到纠纷最终解决后。河北银监局相关负责人表示,“一区双录”的意义就是保护消费者和银行业的各自合法权益,规范商业银行投资类产品销售行为,培养‘买者自负,卖者有责’的金融投资理念,维护公平、公正的金融市场环境。

提醒

购买投资类产品需谨慎选择

在记者接到的3·15热线中,投诉存款变基金、基金收益低的消费者不胜枚举。有消费者指向银行“坑人”,也有不少消费者坦言自己没弄清。

80岁的刘女士是第一个打进热线的消费者。她说,自己在2016年9月份去体育大街的一家银行办理存款时,工作人员推荐一年期的基金理财,她就买了10万元的基金,2017年9月到期后去取,发现不仅没有收益,还亏损了5600多元,10万元只剩下94000多元。她当时就坐在银行里哭了起来,银行大堂经理把她带到理财室进行安慰,向她解释了基金的风险,劝她想开点,最后刘女士无可奈何地哭着走了。在记者询问她当时是否做了风险测评、是否录音录像时,刘女士点头说是,她说风险测评都是在银行工作人员的指点下填的,工作人员告诉她只有这么填,才能买基金;录音录像时也问过她愿意接受投资风险吗,她说愿意,这也是银行人员教给她的。刘女士说,她当时以为这些测评、录音录像只是走个程序,实际上没什么用,自己根本没有想到真会有风险,真会赔钱。这次是现实教育了她,她知道投资真会赔钱,风险真的存在,因此剩下的钱她就在银行做了定期存款,“利息低就低点吧,至少不会赔。”

河北银监局相关人士也提醒消费者,购买投资类产品需谨慎选择,防范风险。首先,消费者购买理财产品要到银行网点的理财专区或理财专柜办理,认真做好风险测评,根据自身的风险承受能力理性选择,不要一味追求高收益而忽视了风险。其次,购买理财产品,要找银行网点具备理财和代销业务资格并佩戴工号牌的销售人员办理,认真确认产品的属性和相关信息,了解清楚再下单。最后,消费者还要留意销售专区内公布的咨询举报电话,一旦发现违规销售、私售产品等行为可举报。



 

责任编辑:乔慧

Tags:
转发至: 分享到QQ空间 百度收藏 人人网 开心网 豆瓣网
?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环渤海财经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最新图文信息资讯
关于环渤海财经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友情链接 - 网站地图 - 版权声明 - 杂志订阅 - 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