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日持续了一天的雨,让张强松了口气,可傍晚6时,工人告诉他一台电泵烧坏了,得赶紧去修。在过去的20多天里,这位养殖海参20年的中年男子,根本不敢离开参圈,每天心头的火都跟着气温在升高。他粗略算了一下,自己140亩海参的损失将达到四五百万元。
这些天,很多和他一样在瓦房店谢屯沙山村养殖海参的养殖户们,开始了努力自救。包括打深井,往参圈里引入海水;上氧气,投放增氧片;给参圈搭建遮阳设备,投冰块,以降低参圈的温度等等。
目前大连地区有海参养殖户和企业2000户左右,年产值约200亿元,其中圈养海参养殖户占总数量的80%。此次高温过后,圈养海参损失惨重,大连海参或迎来行业洗牌,影响将持续两至三年。
养参20年从未经历如此高温
张强是在10年前来到瓦房店市谢屯镇养殖海参的。“此前我只知道在2012年、2013年间,山东河北一带海参养殖户因为高温受损,从来没想到大连海参也会遭遇高温。”张强说,从业20年,往年圈池里最高温度也就29℃,今年连续在33-35℃之间,是从未遭遇过的。他所认识的养殖户中,有的本来就因为投入养殖而借钱负债,这一次损失惨不忍睹,日子简直没法过了;还有的入行几年积累了一些资本,一夜之间全部归零。他本人共有140亩参圈,其中2个属浅水圈,2个深水圈。浅水圈基本上“全军覆没”,2个深水圈因为与海水连接,水深近10米,且每天有两次涨潮,可自然纳水,损失相对小一些。
大企业和“底播参”未受影响
记者了解到,大连海域处于北纬39度,水温较其他海域偏低。在水温高于20℃时,海参就会休眠,一睡就是三四个月,俗称夏眠。常年的冰冷海水加上夏眠,海参生长周期长、速度慢,因此大连海参被公认为营养价值高、口感好。
“大连地区八成海参养殖用的是圈池养殖,这次高温受灾的主要就发生在池养海参中,像我们这种底播的,基本没受影响。”在庄河石城岛附近养殖海参的老张说,他所负责的这片海域属于天然开放海域,每秒钟海水都在流动,尽管气温持续走高,二三十米深水下夏眠的海参一切正常。
老张是上品堂海洋生物有限公司的一名养殖员,在他工作的这片海域,有多达38万亩底播海参。记者了解到,我国养殖海参方式主要包括底播海参、池养海参以及棚养海参。其中池养海参和棚养海参生长条件优越,生长速度快,但海水流动性差,容易受到外界影响。底播海参是天然长成的半养殖模式,虽然成活率、回捕率低,但海参生存能力强。这轮高温天气对大中型海参养殖企业以及深海底播海参并未产生太大影响。
圈池养户正在努力自救
这些天,瓦房店市谢屯镇很多养殖户都按照镇政府的要求,统计和上报自家损失。“目前也仅仅是统计,还没看到有什么补助扶持措施,而且损失太大,很难有力量进行补救。”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养殖户说。
不少受损养殖户开始了努力自救,“虽然下了场雨,可气温依然很高,总在33、34℃徘徊,参圈中的情况还在继续恶化。”张强说,养殖户有的在参圈旁打深井,引入海水,增加圈内的循环;有的通过上氧气、投放增氧片等,增加水中含氧量;还有的给参圈搭建遮阳设备,降低参圈的温度;也有的养殖户尝试往圈中投冰块,但收效甚微。“一个大圈需要投50吨冰,温度只能降1℃,这1℃很容易就升上来了。”至于保险赔偿,今年全市仅有2户投了海参养殖海水温度指数险,绝大多数的养殖户们得不到外界支援。
记者了解到,一般池养海参从育苗到长成打捞进入市场,需要2-3年的周期,而底播参的生长周期是4-5年。受灾养殖户要卷土重来,修复生态,至少需要2年半的投入和付出。所以,这一次的池养海参受损严重,其影响将持续两至三年。
有的涨价有的暂时不动
每到秋天都要买海参的李女士前日收到了一张微信图片,称“上品堂海参暂不涨价”。这张由商家发来的图片上,有着“不会趁机抬价,请广大消费者按需购买”的字样,并承诺“如有任何价格变动,将第一时间提前通知”。
记者在调查中发现,圈池海参受损严重,涨价潮已经显现。目前海参苗已经涨了20%左右,原料市场也出现了大幅涨幅,终端销售更是一片涨声,这让很多有秋冬进补习惯的消费者开始考虑囤货。
“海养参价格一直是池养参2.5倍左右,这一次受损的是池养参,海洋底播参基本没受影响,而两种参的养殖方式不同,消费群体也不一样。”上品堂加工厂吕其涛厂长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坦言,不管是海参价格走高的2012年,还是突然下滑的2013年,他们的价格一直没有太大变化。他建议消费者不要盲目囤货,还是应该按需购买。
天灾促使产业转型升级
“靠天吃饭”是海参养殖业的一大特点。这一次损失惨重,其实是高温与低潮期叠加造成的,有其偶然性,也有必然性,给整个行业带来了哪些经验和思考?
大连舰艇学院教授、博导,大连市经济学会会长、中共大连市委市政府咨询委员杜辉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指出,大连正在加快建设海洋中心城市,由海洋资源大市向海洋经济强市转变。海洋养殖业是海洋经济中的重要部分。海参养殖尽管占比不高,但具有高附加值的特点,是推动大连海洋养殖业向高科技含量、高附加值转型,培养品牌经济的重要支撑。此次海参高温受灾事件不会对整个城市经济造成影响,但如何从事件中汲取教训,积累经验,在海洋一产转型升级中,加大科技研发的投入,改变养殖业“靠天吃饭”的传统模式,是整个行业和相关部门应该思考的问题。
杜辉认为,大连有专业的海洋类大学,有海洋养殖专业,更拥有多位海洋专家,也有多家大型工业化海洋养殖企业,完全可以从此次事件中总结经验,加大产业科研投入,增加产品科技含量,通过创新驱动促进大连海洋养殖业转型与升级。“中小养殖户因为成本相对低,科技力量简陋,抗灾能力也差。如何通过规模经营、自主创新形成海洋养殖产业链,扩大海域使用面积,增强抗灾手段,或许是一个值得探讨和研究的课题。”
责任编辑:辛欣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环渤海财经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