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对大多数人来说,“自动驾驶是交通的未来”似乎已经成为了一个既定的事实。此前曾有报道称,到2020年,会有1000万辆自动驾驶汽车上路。届时,他们会把乘客从一个地方送到另一个地方,就像现在的出租车,只不过是无人驾驶的。
此外,他们也可以将包裹或者原材料从一个城市运到另一个城市,还可以把食品杂货送到全国各地的家庭中,给生活带来巨大的便利。
但是,尽管围绕着自动驾驶汽车的乐观情绪不曾消退,但还是有相当多的怀疑和担忧出现。
根据The Information的报道,不少路人对谷歌Waymo的自动驾驶汽车说出了“我恨它们”的激烈言辞。
原来,Waymo的自动驾驶Chrysler Pacifica厢式旅行车在努力完成一些行驶任务时会对道路上其他汽车司机造成不便,引起他们的怒火。
举个例子,有些司机和居民抱怨称,这些汽车在停止标志处逗留了过长时间,也很难处理好一些交通问题,比如,在车辆飞速行驶的道路上左转或是在高峰期时汇入公路。据称,这些车辆会突然停车或刹车,让其他司机困惑不已并造成交通拥堵。
对此,Waymo的发言人在邮件声明中写道,
“作为唯一一家在公路上拥有全自动驾驶车队的公司,我们的汽车正在不断进行学习,我们已经开发了可靠的测试流程,在一段时间内,我们可以很安全地改进车辆的无人驾驶能力。在我们测试和应用技术的过程中,安全是重中之重。”
同时,Waymo还表示,该公司已经收到了当地居民提供的很多反馈信息,这将帮助公司进一步开发无人驾驶平台。
自动驾驶痛点难解决
关于自动驾驶汽车的一个观点是,理论上,未来自动驾驶汽车会出现在公共道路的任何地方,但是很容易受到人类的“欺负”,因为它们都是被经过严格编程以遵守交通规则的“乖宝宝”。
事实也确实如此。以Waymo为例。
鉴于其汽车仍在开发过程中(菲尼克斯项目仅是一个试点项目,还不能算作是正式推出),所以,该公司的自动驾驶汽车被编程设定为“宁可保守过头”。
每一个停车标志处,车辆都会完整停三秒时间,转弯时也更偏向在更宽阔的地方。在十字路口停车时,人类司机可能会抄近路,但这显然不会发生在自动驾驶汽车身上。
另外,自动驾驶汽车面临的更严峻的挑战是那些不遵守交通规则的司机或行人。虽然现在成为一名完美的司机与成为一名融入型的司机之间形成了一定的平衡,但作为模范生的自动驾驶汽车显然是没有意识到大多数司机是如何驾驶汽车的。
对此,Waymo试图另辟蹊径,希望找到一种方式来实现目标,但其他公司则采取了完全不同的解决方案。
比如Mobileye,该公司依靠的是一种叫做责任敏感安全(RSS,Responsibility Sensitive Safety)的模型,它承认自动驾驶汽车的真实存在,因此运作方式至少要类似于现在的人类司机。具体来讲,行驶时,这辆车会通过缓缓挤入小道,直到人类司机放弃与其抢位,进而创造出一个交通空隙。
至于不遵守交通规则的行人,技术专家们表示,问题不在于自动驾驶汽车不起作用,而是人们的行为不可预测。这句话似乎与iPhone 4出现“天线门”事件时乔布斯的辩解名言“你不应该这样拿着手机”有异曲同工之妙。
针对这个问题,著名机器学习研究员吴恩达(Andrew Ng)在接受彭博社采访时表示,“我们告诉人们的是,请遵守法律,也请考虑周全。”换句话说,不要横穿马路。难道这是要将解决自动驾驶困难的压力转嫁到行人身上?
今年3月,一辆Uber自动驾驶汽车在亚利桑那州的车祸中,将一名横穿马路的女子撞死。报道之初,就事故责任而言,曾认为是女子未在指定的人行横道上通过造成的,尽管最后事故的原因被认定为汽车的紧急制动系统被禁用。这件事也让自动驾驶汽车能否识别和避让行人过马路成为了一个热点问题。
此后,马斯克搁置了特斯拉自动驾驶汽车在美国各地上路行驶的计划;优步取消了一项自动驾驶卡车项目,将重点放在自动驾驶汽车上;戴姆勒集团旗下的戴姆勒卡车公司最近表示,商用无人驾驶卡车至少需要5年时间才会出现。
随着这些时间线的推迟,对吴恩达这样的自动驾驶汽车的支持者来说,说服行人不要做出不守规则的行为的确是一个万无一失的捷径来让自动驾驶汽车更快地实现上路行驶。因为如果行人选择在人行横道上行走,周围就会有相关线索,像人行道标记和交通信号灯,软件就更有可能识别出他们。
但吴恩达的建议也从侧面证明,如今的技术不能像最初设想的那样交付自动驾驶汽车。
对此,纽约大学研究人类与AI的心理学教授Cary Marcus表示,“我们真正需要的人工智能还没有到来”。他认为,吴恩达“只是重新定义了目标,让工作变得更容易”,而且如果我们实现安全的自动驾驶汽车的唯一方法就是将它们完全隔离于人类司机和行人,那么我们已经有了这样的技术——火车。
思考一下,如果将解决自动驾驶汽车的负担转移到行人身上,那我们还有必要进行这项技术的研究吗?
不放弃自动驾驶,科技巨头申请专利均以安全为重
虽然自动驾驶汽车口号喊出来了很久,但开始上路测试的车辆对人们来说,还是一个新奇的事物,因此行人总是不能用对待普通汽车的态度来对待自动驾驶汽车。有些无法抑制想要亲自测试这项技术冲动的人,还会调皮到走到汽车前,离开,在回来,在离开,阻止汽车前进。
对人们来说,他们似乎已经默认了这样一个假设,即自动驾驶汽车设计的格外精密小心,所以他们愿意冒险去做恶作剧。
不过随着时间的推移,自动驾驶汽车逐渐变得平常后,人们的这种“兴趣”也就会随之消退了。但在这个时间里,该行业应该考虑的是,公司要采取什么措施才能让公众更了解自动驾驶汽车以及它们的动向。
比如,吴恩达任董事的初创公司Drive.AI对自动驾驶汽车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造:外观为橙黄色,这样行人能更容易地注意并识别出它们;率先使用外部LED显示屏,可以向行人展示汽车的动向——如果一辆自动驾驶汽车在人行横道前停了下来,它的显示屏可能会显示:“等待行人过马路(Waiting for you to cross)。”
Uber也采取了进一步措施,为他们的一个系统申请专利,该系统将包括各种闪烁的外部标识和在汽车前投射的全息图,以便与人类司机和行人沟通。谷歌也为自己的外部标识申请了专利。总之,这些都是帮助确保人类和自动驾驶汽车之间的安全互动的行为。
对此,密西西比州立大学先进车辆系统中心的研究员Shuchisnigdha Deb称,我们需要这些外部功能,以及声音的交流或警告,这可能也是避免未来事故发生的必要条件。
此外,一直有保密文化的苹果最近也不断有关于自动驾驶专利的消息传出。
根据英国《每日邮报》的报道,苹果已经提交了一项名为“动态座椅触觉反馈系统”的专利,描述了一种能够以各种方式与乘客互动,还可以通过发送振动信号提醒用户,或者折叠起来将用户推到更安全的位置的汽车座椅。该公司在该专利声明中表示,这种座椅将主要应用于自动驾驶汽车,可能被用来提高自动驾驶汽车的安全性。
此前,苹果还提交过关于自动驾驶汽车如何告诉其他道路使用者自己的意图的专利,以及车辆如何根据乘客的紧张程度来改变自己的驾驶风格的专利。
当然,关于手势控制变道、车辆导航、路况感知以及车辆控制等方面,苹果均有相关专利获批,也都是基于安全自动驾驶所提出的。
而亚马逊,作为一个在自动驾驶领域看似最没有野心的巨头,实际上也在致力于自动驾驶技术的研发。而在专利方面,亚马逊的兴趣似乎在于面向乘客的自动驾驶软件。
该公司于今年3月提交了一项名为“自动驾驶汽车乘客档案”(Passenger Profiles for Autonomous Vehicles)的专利。
该认为不同的乘客对自动驾驶有不同的偏好,同时,不同地区的乘客也会受到不同法律、法规和规章的约束,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亚马逊提出了个性化的“乘客档案”。
举个例子,自动驾驶汽车在检测到儿童后,会激活童锁,或者展示出禁止吸烟的标识;甚至父母可以设定“地理围栏”,防止汽车在特定的时间内进入特定的地点,或者限制孩子上学和放学的时间。
除此以外,去年亚马逊还提交了一份关于车道的专利,是一个高速公路网络系统,能够和自动驾驶汽车保持通信,这样车辆可以获悉车道方向的变化。
另外,在美国跨州高速公路系统中,各个州的交通管理法律不一样,亚马逊的专利技术也能够帮助自动驾驶汽车适应其他州的法律和规范。
总的来说,不管自动驾驶汽车的未来发展如何,制造商关注的都是车辆的安全。只不过,这些功能完备的自动驾驶汽车项目的还需要数年时间才能完成。
对此,今年早些时候,Waymo的首席执行官John Krafcik也曾表示,自动驾驶汽车的普及“所需时间超出我们的理解”。而在此之前,来自父母的建议我们还是要牢牢记在心里——不要横穿马路,在过马路前要先看两边。
责任编辑:乔慧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环渤海财经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