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投稿 搜索:
您的位置: 主页 > 新闻 > 环渤海 > 正文

本溪剪纸:小剪纸做成大产业

来源: 辽沈晚报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转发至: 分享到QQ空间 百度收藏 人人网 开心网 豆瓣网

 

 

剪纸衍生产品——挂钟。

刘桂芝向记者展示自己创作的立体剪纸。

展现

辽宁振兴发展

生动实践

奋斗故事

金字品牌

挖掘

辽宁振兴发展

底气所在

实力之基

行动抓手

本溪满族剪纸起源于明末清初,距今已有400多年的历史。最初的满族剪纸材料多为树皮、动物皮、树叶、麻布等,图案粗犷、夸张,多见于祭祀和节庆活动。经过发展创新、兼容并蓄,满族剪纸形成了独特的艺术风格,成为一种地区性的文化,被列入辽宁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本溪满族剪纸的内容大多是反映东北地区满族自然神崇拜、始祖神崇拜以及白山黑水的民族风俗、神话传说,具有浓烈的浪漫色彩;其手法多采用镂空、成片技法,表现满族古老文化传统和民间岁时礼俗,集中再现了满族传统社会的生产、生活、起居、时令、节气、习俗等场面。

目前,本溪满族剪纸的流派枝繁叶茂,传统与创新、婉约与豪放、小品与长卷并存,涌现出一批代表人物,代表作品有《满族民俗》《百鸟朝凤》《千手观音》等,题材丰富,技法多样。

小时的游戏成了一辈子的缘分

“小时候就当游戏玩了,长大了变成一种爱好,到老了成了一门手艺,让自己在退休后还能再次创业……”2012年,本溪剪纸文化创意产业园成立,刘桂芝在产业园建起了自己的工作室。今年70岁的她没想到自己跟剪纸这么有缘,从小到老,60多年过去了,还是整天跟剪纸离不开。

当年,刘桂芝跟着姥姥学会剪纸,她至今还记得姥姥用铅笔画剪纸的样子。“蘸一下口水,再画一笔……那个时候,姥姥剪的都是老花样子,主要是窗花、鞋样、小动物等。”

上学后,刘桂芝的一个同学也特别喜欢剪纸,有共同爱好的两个人便成了好朋友,她们每天放学都手拉着手回家剪纸。那段时间,刘桂芝在同学家学到了不少剪纸知识。中学毕业的时候,她已经非常擅长剪花卉、盆景了。

上中专后,刘桂芝又买回《白毛女》《红色娘子军》等样板戏的剧照,用铅笔涂出颜色,用旧书垫着刻画。中专毕业后,刘桂芝当了老师。她说,别人没事的时候都在织毛衣,而她却坚持剪纸,每年工会活动的时候,她的表演项目也是剪纸。

退休后开始研究剪纸艺术

剪了几十年的纸,可刘桂芝正儿八经地把剪纸当艺术研究还是在2004年退休后。当时,她在电视上看到中央美术学院有个教授到陕西抢救民间文化。“教授把当地的剪纸艺人组织到一起办班学习,把这门艺术传承给下一代。再后来,很多外国人都去陕西旅游,购买剪纸作品。”

从那时起,刘桂芝才发现原来剪纸也是一门艺术,而且还能带来经济效益,于是她又把剪纸捡了起来。“那段时间我特别痴迷练剪纸,有时候睡到半夜,突然想起来一个新样子,就赶快爬起来试一下。剪着剪着,觉得现有的样子不够用了,又开始买书。在书店看到剪纸的书,就像捡到宝一样。”

再后来,各类书籍、资料也逐渐无法满足刘桂芝,于是她开始创作自己的剪纸作品。不会画样子,她就打出格子,一个格子一个格子放大去画,再描图进行二次创作。“慢慢地,开始有了自己的特点。”

刘桂芝的朋友和邻居都知道她剪纸剪得好,遇到有婚庆、乔迁等喜庆事儿,就问她要一些剪纸做装饰。“不少人要得次数多了,觉得不好意思,就拿钱给我。”

从讲课教学到创业发展

后来,本钢老年大学把刘桂芝聘请去当老师,教老年人剪纸。“这段经历对我有很大帮助,剪纸水平提升很快,因为教学就得研究理论,讲课的时候还要和学员在一起实际操作。”

那时,刘桂芝的眼界还局限在本溪。“后来和辽宁省剪纸协会有了联系,才开始参加省里和全国的比赛。”

刘桂芝头一次参加省里的剪纸比赛就拿了个金奖,后来又陆续参加各类全国性比赛,银奖、铜奖、优秀奖等拿了不少,前两年还拿到了金奖。在这个过程中,刘桂芝结识了全国各地的剪纸人,和他们互相交流时开阔了眼界、融合了更多的剪纸艺术。

2012年,中国(本溪)剪纸文化创意产业园成立,这是全国唯一一家地级市设立的剪纸文化产业园区。这时的刘桂芝已经是本溪乃至全国的剪纸名人了,在她的带动下,陕西、河南等地的10余家剪纸入驻产业园。刘桂芝也带着儿媳和几个徒弟,在剪纸产业园成立了自己的工作室。“儿媳刚过门的时候还不会剪纸,我就让她试着剪了一下,一看还挺有剪纸的天分,就培养她和自己一块干。”

工作室成立后,刘桂芝安排大家出门学习,解决了原先剪纸样式单一的问题。多层剪纸、套色剪纸、立体剪纸……还有剪纸的装裱,产品样式多了,也开始量产了。

尽管购进了激光雕刻机,但刘桂芝的工作室还是坚持以手工剪纸为主,这也就导致她们作品的成本和价格都要高一些。“60多年了,剪纸已经融入我的生活。创业盈利只是一方面,我还得把剪纸这门传统艺术传承下去。”

剪出本溪文化产业新风景

中国(本溪)剪纸文化创意产业园主任王宝珠告诉记者,对全国唯一一家地级市剪纸产业园,本溪市委、市政府非常重视,专门出台了扶持意见,从注册、税费、贷款和配套设施等各方面给予支持,产业园也获得了稳步发展。

王宝珠介绍,剪纸产业园成立以来,累计投资3000多万元,先后入驻企业56家。与此同时,他们还组织剪纸作品参加各类高端展会,举办“本溪剪纸贺春行”“本溪剪纸进景区”等展销活动,将古玩藏品集市、特色收藏品巡展引入园区,迅速提升园区知名度。

针对剪纸文化产业劳动力密集的特点,产业园还开展了普惠制培训、专题性技能培训、专门人群培训、企业自主培训,促进了市民,特别是残疾人、失业人员等就业困难的特殊群体就业,推动马娇、刘桂芝、张晟红、滕飞等剪纸人才实现了自主创业。

本溪市人社局、市计生委、市残联还把产业园确定为市创业孵化基地、市人口文化传播基地、市残疾人就业培训基地。

传承创新 开拓广阔产业路

经过7年的发展,剪纸产业园已被中国文联命名为全国剪纸艺术培训基地、中国剪纸艺术创意创作中心,并与沈阳师范大学联合创办了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实践基地。如今,剪纸产业园又开始迈向更高的目标。

王宝珠说,现在剪纸产业园的定位已经转变为以满族剪纸为主,兼具地产文化集聚的创意、设计、生产、销售、孵化为一体的创意型、创新型、创业型的综合性文化产业园。其目的就在于跳出剪纸,做大文化产业,实现多业态、跨界融合、多元化发展。现在产业园储备有12种具有独立知识产权的新型设计,开发剪纸衍生品20款230多种文化产品。

王宝珠介绍,剪纸是一门镂空的艺术,其应用范围极为广泛,剪纸产业园经过多年的实践,已经摸索出一条把艺术变为产品、让文化走向产业的成功之路。现在,剪纸产业园产品已经走出国门,成为本溪对外交流的文化名片。

记者手记

小剪纸变大产业

小园区有大影响

经过多年发展,中国(本溪)剪纸文化创意产业园已拥有6项国家级荣誉、9项省级荣誉、8项市级荣誉;仅2016年,就荣获3项省级基地称号,被评为中国中小企业创业100强,并开辟成为国家2A级旅游景区。

放眼未来,剪纸产业园正在全面发力:着眼多元产业业态壮大产业,立足自身“面积小、产业弱但影响大、关注高”的特点,创新研发具有本溪特征的新型剪纸产品,发展剪纸包装、饰品、家具、动画、服装等应用型文化衍生品。

扩大剪纸元素应用媒介,完善统一研发运行机制,推进电子商务、直营店、代理商;扶持小微文化企业发展,引进广告传媒、高端印刷、制播分离业务、微电影制作、微营销平台服务等新兴文化业态。

依托创业孵化基地,采取“园区+公司+工作室+千家万户”的模式,带动低收入群众就业,特别是残疾人、就业困难群体等人群的稳定就业,配套完善小额贷款、专项贴息、以奖代补等扶持措施,搭建专业商会组织、产业投资基金、文化产业金融产品等对接平台,让“小剪纸变成大产业”“小园区产生大影响”。

王宝珠说,本溪市已经多次出台文件,促进文化产业加快发展实施。相信不久,一个本溪文化标志性产业园区很快就会搭建起来。

辽沈晚报、聊沈客户端特派本溪主任记者 金松



 

责任编辑:辛欣

Tags:
转发至: 分享到QQ空间 百度收藏 人人网 开心网 豆瓣网
?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环渤海财经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最新图文信息资讯
关于环渤海财经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友情链接 - 网站地图 - 版权声明 - 杂志订阅 - 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