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投稿 搜索:
您的位置: 主页 > 新闻 > 环渤海 > 正文

沈阳苏家屯永乐葡萄:“小院葡萄”走向全国

来源: 辽沈晚报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转发至: 分享到QQ空间 百度收藏 人人网 开心网 豆瓣网

沈阳苏家屯永乐葡萄:“小院葡萄”走向全国

成沈阳首个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已通过国家原生态原产地产品保护

经过30年的经验积累,永乐街道的葡萄种植户个个称得上是专家。永乐街道供图

永乐葡萄粒长、饱满、皮肉长在一起、无需吐皮,而且耐储存。永乐街道供图

展现

辽宁振兴发展

生动实践

奋斗故事

金字品牌

挖掘

辽宁振兴发展

底气所在

实力之基

行动抓手

在东北,野生葡萄已有上千年历史,而在沈阳苏家屯地区,种植葡萄的历史则可以追溯到明清时期。

据地方志记载:明末清初,“永乐种葡萄如种田,架不及肩,青虬元珠应接不暇”。其中提到的“永乐”就是现今沈阳苏家屯区的永乐街道。

上世纪末,永乐街道农户小院种植的葡萄开始向规模化、产业化发展。历经30年,已培育出新品种的“无核白鸡心”,这种葡萄以粒长、饱满、无需吐皮、耐储存等特点而闻名。

2010年,永乐葡萄成为沈阳首个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去年通过国家原生态原产地产品保护。

自主创新:不用吐皮一年9个月都有鲜果上市

41岁的刘广野是沈阳苏家屯区永乐街道互助村的葡萄种植户,他从事葡萄种植已有11个年头,但在永乐街道也只能算是葡萄种植的“新人”。

刘广野身上有着农户的典型特质——勤劳、腼腆,但谈起葡萄,他便打开了话匣子。

刘广野告诉记者,永乐葡萄属于温室种植,可以连续九个月出产,上市时间也比普通葡萄提前两个半月,下市时间则比一般葡萄延后三个月。此外,永乐葡萄更耐储存,相较于其他葡萄可以多放一个星期。

永乐葡萄最大的特点是吃起来不需要吐葡萄皮。这种葡萄起源于美国的“白鸡心”品种,成熟后呈黄绿色,鸡心型,吃起来酸甜适口、略带玫瑰香味,果粒长4厘米以上,单粒重8-12克,平均穗重1.2千克。“经过多年实验,大家在此基础上培育出了新品种的无核葡萄,它的皮和肉长在一起,可以一起吃下去。”刘广野说。

品质上乘,自然被市场所认同。刘广野直言,他以前曾是一名电机维修工,正是看到了永乐葡萄的前景,才加入到种植葡萄的队伍中来。

“一亩棚,十亩地,种葡萄的收入远比苞米高。”刘广野介绍,目前他家有16个葡萄温室大棚,每个大棚每年的净利润在1.5万元左右。这里的人们常开玩笑说:嫁出去的姑娘都会带着女婿一起回来种葡萄。

小小葡萄带领着永乐人走上了致富道路。为推动葡萄产业的快速发展,街道专门成立了沈阳市永乐温室葡萄专业合作社,为温室葡萄产业提供产前、产中、产后的一条龙服务。

现在,永乐葡萄产业已初具规模,形成了以“无核白鸡心”“岳红”“京亚”“着色香”“藤稔”“红提”等品种为主的产业发展格局,并辐射到周边乡镇,产品远销北京、哈尔滨、长春等地。

因祸得福:遭遇风灾后得到大力扶持

苏家屯区地处辽东丘陵,位于辽河、浑河过渡带上,东部为低山区,中部为丘陵,西部为平原,土地肥沃。属暖温带大陆性半湿润的季风气候,特点是四季分明、雨热同季、干冷同期、光照充足、降雨集中。

而永乐街道海拔较低,没有大型养殖场和厂矿,自然环境得天独厚。永乐街道互助村村支书赵文玺说:“我们这里接近北纬42°,正适合葡萄生长。”

谈起永乐葡萄的种植历史,赵文玺介绍,最早是一户村民在自家小院中种了一些葡萄,挑着出去卖,发现市场反响很好,紧接着左邻右舍都开始种起了葡萄。

1997年前后,永乐街道开始发展高效设施农业,搭建起一个个竹木结构的冷棚,用于葡萄种植。可2001年,永乐街道遭遇风灾,所有葡萄大棚全被掀翻,当年的收成也化为乌有。

“没想到坏事最后变成了好事。”赵文玺介绍,遭遇风灾后,当地政府高度重视,帮助农户们重新搭起大棚。同时为了扶持永乐葡萄产业,政府对电力、排水等大棚需要的基础设施进行了提升改造。当年的那场风灾让更多的人知道了永乐葡萄,加上永乐葡萄的口感、品质好于同类产品,更多的商户和资本加入进来。

试验新品种:总结经验教训农户个个是专家

后来,永乐葡萄获得了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的地理标志保护产品认证,去年又通过国家原生态原产地产品保护,这无疑是社会对永乐葡萄品质的认可。

永乐街道的葡萄产业不断发展,与永乐葡萄种植户年复一年的钻研学习是分不开的。街道工作人员介绍:“在咱们永乐街道,遍地是葡萄专家。”

刘广野告诉记者,种植之初,经验不足,这里也曾遇到过病虫害,导致产量上不去,质量难保障。街道得知后,定期找专家来为种植户培训,大家总结经验教训,慢慢地悟出了门道。“很多时候,书上给的数据在实践过程中不一定有效,凡事得自己试。”

在多方努力下,永乐葡萄的种植户成功培育出“无核白鸡心”这个新品种,打拼出了永乐葡萄这块“金字招牌”。

在刘广野的16个大棚中,就有两个棚子是专门用来做实验的。在这里,除了实验拉穗、秸秆反应堆等,刘广野还一直着手培育新品种“秋黑”。这个品种发芽晚,到11月末鲜果上市,配合上其他品种,保证了在每个月都能有鲜果上市。

在试验之初,由于日灼严重,不少葡萄都被晒烂了。但失败是成功之母,大家通过一次次的试验,调节棚内温度、给葡萄套遮光袋,终于成功培育出“秋黑”。“每块地只要失败一次,一年就算白干了,所以用来搞实验的两个棚子,基本是没有收入的。”刘广野说。

持续发力:明年计划新建千亩产业园

现阶段,永乐葡萄已经有了不小的知名度。然而在产业发展过程中,依然面临着棚区设施老化、升级改造相对困难、难以大规模提升生产水平和档次等潜在问题。

“刚开始干的时候没有钱,棚子举架低,采光角度及棚室的间距偏窄,农田作业路和排水沟渠规划标准不科学。现在,棚子的竹竿都是十多年前的了。”很多永乐街道的农户和刘广野一样感受到了产业发展面临的硬件问题。

今年,永乐街道开始对老旧棚室设施进行升级改造。街道负责人透露,计划明年在老旧棚区旁新建一处千亩葡萄特色产业园,科学规划水、电、路配套基础,完善设施,为产业提档升级提供物质保障。未来,葡萄种植户将从老旧棚区逐步迁至新的产业园中。

对于未来的规划,刘广野满心期许:“到了现在这个阶段,不能只盲目追求产量,同时得把质量搞上去。有了新棚区,硬件上去了,咱也有信心让葡萄质量更上一层楼。”

记者了解到,永乐街道在提升产品标准化、规模化生产水平的同时,还将引进葡萄果品深加工企业,增加产品附加值,拉长产业链,逐步建立一个覆盖农产品从初级到深加工各阶段的信息库。以农产品溯源信息管理系统为服务手段,实现对永乐设施葡萄产业的种植、加工、流通、仓储及销售等各个环节的全程监控,提质增效,确保果品安全健康,打造出过硬的品牌。

记者手记

天时地利人和

成就永乐葡萄

所谓“天时”,即苏家屯永乐地区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低海拔、地下水资源充沛、超过50%的日照率……这些都为葡萄种植提供了得天独厚的外部条件。

永乐街道葡萄种植区距离苏家屯区中心区域约一小时的车程,永乐街道下辖的行政村之间交通便利,即便乡间小路都是柏油马路,这给葡萄运输提供了极大的便利,可算作“地利”。

再到“人和”,合作社的农户们除了钻研葡萄种植技术,也在研究着市场。他们能清楚地认识到现存的危机,具有提质增效的意识及闯市场的胆识,从他们身上能看到具备科技素养、职业技能、经营能力的新型农民的缩影。正是有这么一批勤奋、实干、敢于创新的农户,永乐葡萄才能成为叫得响的品牌,成为苏家屯区为之自豪的名片。

辽沈晚报、聊沈客户端首席记者 王琦



 

责任编辑:乔慧

Tags:
转发至: 分享到QQ空间 百度收藏 人人网 开心网 豆瓣网
?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环渤海财经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最新图文信息资讯
关于环渤海财经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友情链接 - 网站地图 - 版权声明 - 杂志订阅 - 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