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19年上半年,全国GDP总量逾45万亿元, 上半年GDP总量前30强城市已见分晓,于山东而言,跻身GDP总量30强的依然是青岛、济南、烟台、潍坊4座城市。
此前,21数据新闻实验室汇总整理各地上半年经济数据,得出“2019年上半年城市GDP百强榜”。从山东情况看,除日照排在101名,其余均入围百强,其中青岛排名最靠前,排在12位,济南则跃升至18位。
1, “双万亿”呼之欲出
根据报道,2018年全年,万亿GDP俱乐部成员已达16个。根据排名预计,佛山、济南2019全年都有可能GDP过万亿。
根据2019年上半年GDP数据,青岛6552.7亿元, 济南4791.7亿元,两地GDP 上半年实际增速都是7.4%,在全省都属于较高增速。按照半年GDP总量乘以二简单预估全年GDP 数值,青岛年终GDP总量为大体为6552.7×2=13105.4亿元;济南GDP总量大体为4791.7×2=9583.4亿元,确实非常接近一万亿元。这样计算有不科学的地方,因为增速是变化的,但大体估算还是有相当合理性。
近几年,济南新旧动能转换工作力度大,大项目不断落地,经济增速明显加快。如果济南下半年经济增速超过7.4%,济南2019年全年GDP破万亿的可能行相当大,因为根据预估,目前离万亿元仅差不到417亿元。2019年,山东有可能出现两个GDP过万亿的城市,如果是这样,山东将成为长江以北第一个拥有两个GDP过万亿元的省份。
2,差距
与一线城市和一些强二线城市相比,与山东在全国长期排位第3的GDP总量相比,济青排位仍显不足。
国内一些经济学家认为,山东处于长三角和京津冀之间,这是其区位优势,但同时,山东也有成为京沪之间凹陷地带的隐忧。
目前,山东GDP总量占到京津冀三省市GDP总量的近90%,这是总量上的优势,但是具体到城市之间的对比,济南和青岛与北京、上海差距巨大。比如,今年上半年,北京和上海GDP总量分别是15212.5亿元和16409.9亿元,两个城市排全国城市前两位,青岛和济南上半年GDP总量6552.7亿元和4791.7亿元,半年差距都差不多在一万亿元,这个落差还是比较大的。
当前,经济发展和区域竞争越来越表现为大城市和城市群之间的竞争,在城市发展上的差距,最大的问题将体现为人才和人力资源的流失。
人口从农村向城市集中,从小城市向中大型城市集中,从中大型城市向特大城市集中,是不可阻挡的经济社会发展规律,有的优秀人才则出现跨越式向大城市和特大城市集中的特点,这已经是被经济社会发展实践所证明的流动现象。
山东处于京沪之间,京沪对山东优秀人才的虹吸效应,这两年越来越明显。从2017年开始,山东成为全国沿海省份中唯一人口流出多于流入的省份,当年流出41.97万人,2018年延续了这一趋势,净流出19.55万人,在全国所有省份中排名第二。
特别让人忧虑的是,高素质大学毕业生成为重要流出群体。2019年山东大学毕业生中,16市毕业生平均留存率为23.54%,青岛、济南两地情况较好,留存率为62.59%和53.33%;其他城市留人不易,聊城、济宁两市毕业生留存率甚至不足一成。
从省外流向看,京津冀城市群、长三角城市群成为主要流向地区,北京市吸附能力一直最强,为21.48%,京津冀城市群总吸附占比32.54%, 长三角城市群对山东毕业生的吸附力占比高达38.58%,上述两个城市群对山东毕业生的吸纳占到外流总量的七成。
人才和人力资源流动新趋向,是经济社会发展现实所致。一线城市集中了国内最优秀的资源,对人才产生吸引力是正常的,但这对山东是一个提醒:山东做强做大济南和青岛刻不容缓。
3,着力点
“双万亿”呼之欲出,这是一个可喜的现象。记者观察认为,山东应该做好三方面工作:
一是进一步凝聚做大做强济南和青岛的共识。做强做大省内主要城市,虽然在很大层面上实现了“认识趋同”,但也一直存在不同认识。山东虽然存在东西差距,但差距不像广东的南北差距、河南的郑州“省会独大”那么明显,今年上半年山东15市进入全国前100名,唯一一个出100名的日照排在101名,这就说明,山东的城市发展相对比较均衡。有人对这种均衡津津乐道,认为做大做强主要城市反而容易导致资源过于集中,殊不知,这种认识恰恰违背城市发展规律。二战后的日本,几次作规划避免人口过度向东京集中,但每一次都失败了。全国地级市以上城市接近300个,山东城市排位集中在100名以内,这是好事,但集中做强做大主要城市也是好事,对此不应再有异议。
二是要以“产业”立身。山东处于京沪之间,讲发展科技比不过北京,讲发展金融比不过上海,而且这两方面的差距是永远的,山东和京沪相比的优势在加工制造业。山东人力资源、土地资源优势突出,工业门类齐全,职业教育发达,工人训练有素,山东可以借力北京的科技资源和上海的金融资源,紧紧扭住加工制造这个优势不动摇,加大双招双引力度,助力济南和青岛加快崛起。
三是在服务业方面重点发展“产业服务业”。济南和青岛要增强在山东区域的辐射带动作用,必须有强大的服务业,结合山东在加工制造方面的优势,要重点发展“产业服务业”。这主要包括金融、交通运输、信息传输、文化创意、软件和技术服务、科学研究、节能环保行业,一言以蔽之,都是为生产服务的服务业。
责任编辑:乔慧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环渤海财经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