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投稿 搜索:
您的位置: 主页 > 新闻 > 网播京津冀 > 正文

补资金缺口 建管护机制 北京试点引入社会资本改造老旧小区

来源: 北京日报客户端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转发至: 分享到QQ空间 百度收藏 人人网 开心网 豆瓣网

要改造老旧小区,如何补足数千万元的资金缺口,又如何建立长效管护机制?在朝阳劲松地区,本市首个引进社会机构、社会资本的改造试点,正如火如荼推进。

始建于上世纪70年代,劲松一、二区已经超过40岁。但如今这里却丝毫不见垂暮之气:人脸识别系统把守着小区入口,院落干净整洁,绿地翠意盎然。居家过日子所需的柴米油盐、理发维修等服务,不出社区都能搞定。

“变化真大,头一眼看过去,还以为走错了地儿!”8月初,居民林海从闺女家搬了回来,一踏入小区就愣了一下。

以前什么样呢?劲松街道办相关负责人何海军拿出了一张照片:街面被轧烂,自行车乱停放,两侧店铺外立面破旧,外摆摊子几乎摆到了路中间。小区里头的环境也是如此。设施老旧,缺乏绿地和文体、停车设施,且没有物业公司管理。

此前数年,这里虽已开展过抗震加固、外墙保温等改造工程,但未能从根本上改善居住条件。“老旧小区改造,最缺的就是钱。”北京清华同衡规划设计研究院总工程师张险峰说,没有改造资金来源、不产生新的盈利空间,自然没有企业愿意投入。而仅靠政府投入杯水车薪,难以完成如此艰巨的改造任务,后续的长期管护就更是难以为继。

以传统方式开展治理,难以从根本上解决劲松老旧小区的复杂问题。于是在去年7月,首个引入社会机构、利用社会资本开展老旧小区改造的尝试在劲松一二区启动了。属地街道与愿景集团合作,在规划、住建和房管等部门的指导下对小区开展综合改造和提升,共同探索社区长效发展的创新模式。

在劲松一、二区改造中,资金缺口高达数千万元。眼下,企业掏钱改造解决了燃眉之急。但下一步面临的最大难题则是:如何挖掘盈利空间、保持改造工程的可持续性。

“我们盘点了社区的配套用房、人防工程、闲置空间,然后逐步分批交由企业开展经营。”劲松街道办主任孔钢城说,如此一来,既可使企业逐步收回成本,二来也可补足老旧小区生活性服务业的短板。

就拿209号楼的车棚来说,其面积约200平方米,大部分空间常年处于闲置状态。如今,车棚的北侧部分改造后出租给了“匠心工坊”便民商店,为居民提供保姆家政、家电清洗、针头线脑以及配钥匙、换电池等服务。旁边的配套用房被粉饰一新,打造成统一风格,由百年义利等连锁食品企业入驻。

在劲松一、二区,总共有一千余平方米闲置空间以这种方式盘活了。

除了盘活闲置空间,企业还将通过后续的物业管理、便民设施使用者付费等多种渠道,达到投资回报平衡,并实现社区的长效管理。据测算,企业投入的改造资金约在14年后全部收回,并实现微利、可持续经营。




 

责任编辑:乔慧

Tags:
转发至: 分享到QQ空间 百度收藏 人人网 开心网 豆瓣网
?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环渤海财经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最新图文信息资讯
关于环渤海财经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友情链接 - 网站地图 - 版权声明 - 杂志订阅 - 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