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准发力 固基强本
——河北迁西县2019年安全生产目标管理工作综述
环渤海财经网讯 2019年,河北迁西县精准发力,狠抓安全生产责任落实、强化安全风险防范、突出安全隐患排查,固基强本,安全生产形势保持了平稳态势。
固基:狠抓“四大体系”建设
把抓好顶层设计作为解决安全生产上热下冷、政热企冷问题的重要手段,针对地形复杂、企业分散,安全监管点多、线长、面广的实际问题,通过深入调研,建立了以“四大体系”为抓手的“大安全”新路径。
构建网格化监管体系。出台了《党政领导干部安全生产责任制的实施意见》等纲领性文件,明确了全县各级党政领导干部73项安全生产职责、7项保障措施、15项追责清单,构建了横向到边、纵向到底,“党政同责、一岗双责、齐抓共管、失职追责”的安全生产网格化监管责任体系。县安委会实行由县委书记任第一主任、县长任主任的“双主任”工作制,县四大班子领导统筹抓好分管领域安全生产工作,对17个乡镇实施划片分包;县安委办综合协调部门、乡镇,分解任务,落实责任,上传下达,沟通联络;各部门坚持“管行业必管安全生产”,根据自身职责,抓好分管领域安全生产工作;各乡镇全面落实“属地责任”,实施乡镇干部包村包企、村(居)干部包片的安全生产包联责任制,真正做到了上下贯通、横向协同,确保监管责任无缝覆盖。
构建大文化安全教育体系。以“安全生产月”、安全知识竞赛、文艺汇演等丰富多彩的安全生产宣教活动,向广大人民群众普及安全生产知识。县安办每半年组织开展专题培训,着力打造一支专业化、正规化、专家式的安全监管队伍,使监管人员成为企业安全生产“守护神”,2019年累计培训特种作业人员1574人,班组长和其他作业人员1.8万人次。全力抓好以企业班组为核心的安全教育,通过建立安全驿站“讲安全”、利用通道“示安全”、岗位标牌“亮安全”、亲情园地“励安全”、提示卡片“传安全”等措施,真正打通企业安全生产“最后一公里”。
构建精准化隐患排查整治体系。从消除事故源头入手,分级排查,台账管理,信息共享,最终实现隐患共治。加强行业主管部门、乡镇基层、企业内部隐患排查,以风险部位、风险管控措施、失控表现、管控部门、管控责任人等为主要内容,建立隐患排查清单;乡镇安监站负责建立生产经营单位隐患排查月台账,按季汇总,上报县安委办;按照“专业人干专业事”的原则,聘请专家对高风险隐患企业进行把脉会诊,由主管单位将专家会诊排查隐患纳入部门台账,重点督办;县安委办建立安全生产隐患排查总台账,对企业存在的安全隐患实施限时整改、动态清零管理。
构建规范化督导落实体系。建立“四查”、“三诫”“一评估”的督导落实体系,全面压实各方责任。“四查”,即县政府安全生产年巡查、县安办季督查、乡镇街月检查、企业周自查工作制度;“三诫”,即根据责任事故情况,由行业主管部门、乡镇、司法部门对生产经营企业进行约谈训诫、现场警戒、依法惩戒;“一评估”,即将企业安全生产工作纳入社会信用体系建设,采取相应的激励和限制措施,倒逼企业加强安全生产管理,提升安全生产水平。
强本:提升监管水平
健全机制提升保障力。县政府对24个负有安全监管职能的部门制定了100项安全监管责任清单,安全生产工作写入了各单位“三定”方案。改革危化物品等重点行业安全监管体制,针对重点行业生产、加工、储存、销售、运输等环节实行全链条监管,形成了分工明确、协调联动的安全监管机制。依托消防、大型企业等应急救援力量,加强重点行业专业应急救援力量建设,鼓励社会资本积极参与应急管理建设,逐步形成了企业投入为主、政府投入引导、社会资金参与的多元化投入机制,累计争取省级财政补助资金1000余万元,县财政配套资金100余万元,企业自主投入资金近亿元,为抓实安全生产工作提供了资金保障。
建强队伍提升落实力。深化应急管理部门机构改革,从县水利、公安、林业等部门选配24名精干力量,补充到县应急管理局,全部配备到非煤矿山、危化、冶金等行业的执法一线和关键岗位。深化乡镇安监站和县域安全监管规范化建设,明确各乡镇和县直部门的安全监管机构和安全监管人员,延伸了安全监管触角。开展专业知识大培训,培训人员210人次,实现了全县各级安全监管人员培训全覆盖。建立安全监管执法干部正向激励机制,县财政在极为困难的情况下,拨付专款30余万元用于购置安全生产执法服装,落实安全生产监察津贴,进一步调动了安全执法人员的工作积极性。
智慧管理提升科技力。着力解决山区县山多林密,安全生产难以监管的问题,探索依靠科技力量提升安全监管水平,投资6000多万元,建成1个县级综合指挥平台,26个乡镇(街道)、县直二级管理平台,427个村(居)服务平台,网格员手机APP终端1200个,建设高点位双目热成像云台摄像机202个、低点位公共安全视频监控1759个,辐射城区、村庄、矿山、企业、林地、河库等重点安全部位,形成了无死角、无盲区的监控体系。通过高点巡航、低点监控、网格员巡逻、群众数字电视监督、市民服务热线,对安全生产等八大领域实施全天候、全覆盖数控监管。自今年8月份迁西综合指挥平台运行以来,累计发现并迅速处置野外用火、非法盗采等行为445起,形成了“发现—上报—交办—处置—反馈—考核”的工作闭环,工作效率显著提高。
管控:扎实落实“双控”机制
以加强“双控”机制建设为抓手,科学监管,精准施策,风险防控能力不断提高。
立足于“清”,实施台账管理。出台了《防范化解安全生产领域重大风险工作方案》,对非煤矿山、冶金、危化等重点行业(领域)29项重大风险源实施清单化管理,制定防控措施122项,积极化解安全生产风险隐患。针对防范化解安全生产领域重大风险工作落实不到位等问题扎实开展专项治理,梳理问题25项,制定整治措施37个,分类建立了台账,限期完成了整改。
立足于“防”,推动关口前移。按照“源头管控、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原则,出台了《安全生产风险辨识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机制建设工作方案》等文件,在生产经营单位全面建立制度健全、职责明晰、运行规范、管控有效的“双控”机制,形成生产经营单位“风险自查、隐患自改、责任自负”的工作模式。2019年,全县各重点行业共确定“双控”机制建设示范企业33家,举办规范化建设培训班135期,各试点企业风险辨识排查、评估建档等机制初步建立。
除患:保持攻坚高压态势
采取常态化、广覆盖的排查手段,突出“两节”、“两会”、暑期汛期、防火期、节假日以及新中国成立70周年等重要时间节点,全面排查各类问题隐患,坚持问题导向,分类整治。
隐患排查全覆盖。开展进一步深化隐患大排查大整治攻坚、“双月攻坚”及隐患大排查执法大检查责任大督查、集中整治等行动,通过暗查暗访、交叉互查、第三方检查等多种形式,累计检查企业1856家次(含停产),排查隐患2004项,停产整顿43家,罚款212万元;严厉打击违法储存、违规燃放烟花爆竹违法行为,共查处行政案件54起,行政拘留18人,罚款36人;捣毁爆炸物品非法制贩窝点2个,侦办涉爆刑事案件13起,刑事拘留20人;查处行政案件3起,行政拘留22人,取消9名涉爆人员从业资格。
强力攻坚抓整治。坚持问题和目标导向,坚持治标与治本结合,坚持硬件升级、软件提升同步,有效提升企业安全管理水平和事故防范能力。对危化行业实施生产、储存、使用、经营、运输、废弃处置全过程、全链条安全管控,对辖区内的所有化工企业逐一进行排查摸底,建立了“一企一档”。对全县51家采矿企业、72座尾矿库,实施“一企一档”“一库一档”,对407个尾矿堆(坑、池)进行专项整治,对13座问题尾矿库采取了闭库措施。 排查冶金建材行业整改涉煤气作业项目186处,检查外委施工单位185家次,辨识有限空间作业798处,确定检维修、停复产、启停机等作业项目139项,水、电、气等控制点633个,按规定标准更新了安全设施,安装了警示装置。对全县建筑工地84个起重机械设备进行登记造册并全部进行检验,采取了对塔吊底部全面加固,危险源全部设置警示标语等相应防范措施。对施工单位落实深基坑、高支模、高空作业等措施进行专项检查,累计排查整改隐患159项,下发限期整改通知书42份,停工整改2项。对全县9家液化石油气站、1家燃气管道企业、2家汽车加气站进行专项检查,排除安全隐患15处。同时,对2万余户燃气使用居民进行入户检查,全面消除居民日常生活用气隐患。查处各类道路交通违法行为15.6万起,排查交通安全设施隐患367处,行政处罚2500多人;以“两客一危”运输企业为重点,排查隐患34处;开展校车联合整治行动,查处违规车辆10辆。对星级旅游景区的安全监管和高风险旅游项目及游乐设施安全检查,整改问题隐患8处,关停玻璃旅游项目2处。开展多部门联合消防安全检查5次,约谈重点单位负责人56人;对易燃易爆危险化学品、博物馆和文物古建筑、商业综合体等场所消防安全专项治理工作开展“回头看”,检查单位784家,发现隐患1007处,下发责令改正通知书536份。(马鉴良 杜文利)
责任编辑:辛欣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环渤海财经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