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正视“涨价失败”背后的企业困境
“一片土豆1.5元、一碗米饭7元”,近日,餐饮行业涨价成为热议话题,尤其是海底捞和西贝莜面村两家大牌先后为涨价道歉并恢复原价的神操作,更引发不小争议。
涨价又降价,对这番折腾大伙各有看法。有人认为,只要合法合规,涨价属于市场行为,无可厚非,消费者用脚投票即可;当然,也有人猛批,趁着疫情涨价是趁火打劫,遭到抵制“让步”则是借机炒作。综合来看,商家决策,既要看成本,更要观利弊。虽然单就涨价而言,海底捞和西贝其实无需道歉,公众也不应做道德评判,但在这个时候涨价,确实忽视了许多消费者的心理感受和接受程度,只能算一次失败的压力测试,从商誉角度来说未免得不偿失。
但风波过去后回头再看,餐饮行业涨价,确实也有其客观原因。受疫情影响,餐饮行业本就错失了春节营业黄金期,接着又历经了两个多月的停摆,部分商家损失惨重。如今虽说逐渐恢复经营,但出于安全考虑,餐桌要隔开距离,顾客要控制密度,营业额一时也很难恢复正常水平,而店铺租金、人员工资、外卖佣金等固定开销却不能打折。面对这种压力,绞尽脑汁想出各种盈利办法,财大气粗的品牌也拉下面子涨价,其实也是“求生”的本能反应。
如今各行各业复工复产,但以餐饮、文娱、旅游等为代表的服务业,不少业务涉及人员集聚、面对面服务等情况,要完全恢复元气尚待时日,其中小微企业的日子更是难过。面对现实困境,企业本身要开动脑筋,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提升服务质量、吸引更多顾客。比如有的餐馆出售精致半成品、自制堂食挡板;一些实体服装店在店里开直播,收获大批“线上”新客,这些都是远比涨价更为有效的“自救”途径。更进一步看,帮助商家缓解压力,还需相关部门“再送一程”。此前,不少地方搭建平台联合银行提供金融服务,为小微企业对接融资需求;也有政府提供专项资金,通过减免房租、发放岗位补贴,降低企业运营成本……好举措很多,但关键还在于及时兑现、确保到位。
吃一顿火锅、买一杯奶茶,城市的烟火气在生活点滴处苏醒过来。携手走过了最困难的时光,如今继续彼此理解、相互支持,疫后繁荣就大为可期。
责任编辑:辛欣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环渤海财经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