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当年的一条普通街路起步,到如今发展成为拥有786家高新技术企业、1152家科技型中小企业、23家瞪羚及种子独角兽、潜在独角兽企业和8家上市企业的一片热土——沈阳高新区。在30多年的时间里,沈阳高新区跨过浑河,推动沈阳最年轻的行政区——浑南区的兴起,走出了一条“科技兴街、产业立区、产城融合”的发展之路。
5月6日,本报记者走出沈丹高速公路浑南新城站,深入了解沈阳高新区的发展现状。
天时地利、要素集聚,赋予了沈阳国际软件园强劲的发展动能。“我们的办公地点有幸坐落在丹阜高速和沈阳绕城高速之间。绕城高速南北两侧,聚集着大量优质的科技企业,再往南,沿着丹阜高速往南延伸,汇集了大量的科技产业平台,这符合产业纵深发展的条件。”沈阳国际软件园产业服务集团副总裁李辉介绍。凭借显著的区位优势、产业优势和交通优势,今年4月,沈阳国际软件园获评为“2020年中国最具活力软件园”,这也是该园连续4年获此殊荣。今年第一季度,园区已经入驻企业1339家。其中,世界500强企业46家,中国软件百强企业22家,上市公司及子公司98家。
厚积薄发、创新不断,让沈阳新松机器人自动化股份有限公司摘得机器人产业皇冠上的明珠。从生产第一台国产机器人到拥有中国第一条自主知识产权的机器人生产线,再到成为全球最大的机器人生产基地,沈阳新松机器人自动化股份有限公司凭借科技创新,创造了200多项全国第一。“在沈阳经济发展的过程中,特别是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振兴过程中,以及国家‘制造强国’的建设过程中,机器人产业有着引领性和支撑性的作用。我们要继续高举创新旗帜,为中国‘制造强国’建设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沈阳新松机器人自动化股份有限公司总裁曲道奎说。
“沈阳高新区拥有国家高新区、自创区、自贸区、双创示范基地等多个国家级政策支撑体系,是充满创新活力和奋斗激情的区域。”沈阳高新区党工委委员、管委会副主任李菁菁介绍,沈阳高新区是国务院批准的首批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坚持“发展高科技,实现产业化”的发展定位,不断强化“高、新”发展内核,打造了机器人、IC装备、数字医疗设备、民用航空等12个专业化产业园区,初步构建了工业互联网、先进材料、眼健康、电子商务等十条产业链,大力发展以智能制造为核心的高端制造、新一代信息技术以及数字经济产业、生物医药等国家级产业创新集群。
纵览沈阳高新区的发展热土,华为辽宁总部、正威国际稀谷、恒大新能源汽车等一批重大产业项目正在建设中,进一步壮大了主导产业的规模;沈阳高新区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推进营商环境建设,推出了“先批后审、以管代审”等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举措,全力以赴保障要素供给,集中精力补链、延链、强链,推动一批代表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的产业项目、新型基础设施项目纷纷落地。截至4月,沈阳高新区招商亿元以上项目数量签约94个,签约金额973亿元,落地57个,金额134亿元,签约落地数量位居全市第一位。
“十四五”期间,沈阳高新区将在现有产业优势的基础上,进一步构建“6+6+3”的产业体系,健全“软”“硬”兼顾的产业发展结构,做大做强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新能源汽车、生命健康、临空经济、文体休闲等6个细分主导产业;做特做精先进材料、电子商务、现代金融、高端商务商贸、现代物流、现代都市农业等6个细分特色产业;超前布局未来城市、未来信息技术、未来健康等3个细分未来产业,全力打造区域战略性新兴产业示范区。
沈阳日报、沈报全媒体记者 傅淞岩
通讯员张鹰
责任编辑:辛欣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环渤海财经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