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中国之声报道,2011年11月17日至18日,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和卫生部联合在北京召开了第三次全国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工作会议,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副局长吴浈表示,我国将力争在5年内建立比较完善的全国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体系。
“十一五”期间,我国药品不良反应监管工作由单纯监管向监管与服务并重转变。根据药品不良反应监测情况,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先后停用了鱼腥草注射液、替加色罗、培高利特、抑肽酶、芬氟拉明、西布曲明、右丙氧芬和阿米三嗪萝巴新等8个存在安全隐患的品种;限制了罗格列酮和尼美舒利的使用范围,修改了加替沙星、头孢曲松、头孢拉定、克林霉素等几十个品种的说明书保障了用药安全;向社会发布《药品不良反应信息通报》42期、《药物警戒快讯》102期,充分发挥了预警作用。药品不良反应监管工作已经成为药品安全监管的重要手段。
吴浈表示,我国将力争通过五年时间,逐步健全全国各级药品不良反应监测机构,完善规章制度和监测机制,形成比较完善的全国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体系,基本满足保障人民群众用药安全有效的需求。
此外,会议还部署了下一阶段重点工作:一是完善药品不良反应监管体系;二是强化药品不良反应监管队伍能力建设;三是发掘药品不良反应监管工作与医疗服务相结合的潜力;四是充分发挥药品不良反应监管在促进制药产业健康发展中的作用;五是积极加强国际合作,不断提升监管能力。会议要求各级药品监管部门落实会议要求,将重点工作抓实抓好,提高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工作水平,切实保障公众用药安全。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环渤海财经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