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当前,我国实体经济融资难、融资贵问题仍比较突出,信贷政策与产业政策结合得还不够紧密,产业空心化现象日益显现。我们必须牢牢把握发展实体经济这一坚实基础,确保资金更多地投向实体经济。
当前,国内外经济形势仍较复杂。从国际看,国际金融危机导致的急剧动荡没有缓解,加之欧债危机的蔓延,世界经济复苏存在很大不稳定、不确定因素。从国内看,我国经济虽然处在重要战略机遇期,可保持较快增长态势,但面临的困难和问题也不少,除了国民经济比例失衡、国际收支不平衡、城乡区域发展不协调等长期积累的深层次矛盾和问题外,目前通胀预期仍然较强,虚拟经济出现过度自我循环和膨胀迹象,产业空心化现象等问题不断凸显。在这种特殊情况下,金融业主动迎接挑战,支持我国经济结构调整和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有着重大意义。
一
当前我国金融领域存在一些突出问题和潜在风险。如,金融机构经营方式总体粗放,公司治理和风险管理仍存在不少问题。又如,农村金融和中小金融机构发展相对滞后,金融监管能力有待提升。再如,信贷政策与产业政策结合得还不够紧密,对实体经济的支持还不够及时有力。特别要看到,国际金融危机并未结束,我们必须增强忧患意识、责任意识,居安思危,为转型升级提供更优质金融服务。
但我们也要看到,当前金融业转型又面临着难得机遇。在外部和内部多重因素的推动下,经济转型本身正在产生大量新的金融需求,这些都将为金融转型提供新的增长点。
一是资产管理业务将迎来巨大发展空间。随着中国老龄化进程和向消费型经济体转型的加速,对保险业和资本市场的需求将大大增加,这必将给资产管理业务发展带来大机遇。
二是产业升级将给资本市场带来驱动力。通过资本市场进行的企业之间的兼并、重组、参股、控股等资本运作活动是推进现有产业资产优化配置的重要方式。通过资金、管理、技术、人才等资源向优势企业集聚,加速优质企业的扩张,形成产业升级的微观基础乃至产业的竞争优势,同时也壮大了资本市场。如,二战后,日本利用资本市场重点对钢铁、汽车、造船、家电等产业进行融资,很快就促使这些产业成长壮大为支柱产业,也使得东京股市成为全球重要的资本市场。又如,从20世纪80年代起,美国培育出了英特尔、微软、思科、雅虎、谷歌、苹果等一批优质大企业,推动了产业结构从传统制造业为主导向高新技术产业为主导的根本转变。资本市场与高科技产业发展的紧密结合使美国在具有战略意义的高科技领域始终保持着领先地位。当前我国正在推进的产业结构升级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必然会给国内资本市场发展带来重大发展机遇。
三是国际收支平衡带来的金融机构全球布局机遇。经济结构调整包括国际收支从原来的双顺差逐步转为国际收支平衡,在这个转型的过程中,我国企业在海外并购和直接投资中扮演重要角色。中国的海外经济利益日益扩大,但在这些对外投资业务中,国内金融机构参与程度非常低,绝大部分的中介业务都是由国际知名投行承担。因此,在经济转型过程中,国内金融机构面临重大机遇。
二
对于金融业来说,主动迎接挑战,全面提高金融服务能力,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整经济结构中发挥更大作用,既是自身发展的需要,也是服务经济应承担的责任。所以,金融业要紧紧围绕产业转型升级和结构调整,优化信贷结构,加强与产业政策等相协调。
第一,目前,我国已经将新能源、节能环保、电动汽车、新材料、医药、生物育种和信息通信等产业列为重点扶持对象,加快淘汰“两高一资”行业。因此,金融业必须树立长远战略眼光,加快制定实施以新能源信贷支持为主的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金融服务与创新规划方案,这既是长远之计,也是当务之急。政府部门、金融机构在贯彻执行产业政策与货币信贷政策时,要加强对国家总体产业政策与货币信贷政策的研究,促进区域经济与金融信贷的协调发展。同时,信贷政策还要进一步加强与财政政策、就业政策等宏观政策的有机协调配合,积极探索建立有效的财政与金融的利益联结机制,通过灵活运用财政奖补政策,有效引导信贷资金流向欠发达地区、县域经济、“三农”、创业就业、扶贫等薄弱环节。
第二,战略性新兴产业,是世界产业发展的重要方向。当前不少国家都把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作为把握未来经济发展主动权的重要抓手。金融业要以优化金融组织结构和金融产品结构为重点,进一步加大对新能源、节能环保、新材料、新医药、生物育种、信息网络、新能源汽车等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扶持力度,进一步加大对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及专、精、优、特企业等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的信贷支持,以促进产业结构的调整。
第三,加快发展中小企业尤其是个体私营企业,对于经济转型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政府部门应完善金融支持地方经济发展激励政策,鼓励金融机构积极调整信贷结构,大力支持符合国家产业政策、有市场、有技术、有发展前景的中小企业的融资需求,重点培育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创新能力强、自主效益好的优质中小企业,建立一套适合其发展的信贷管理体制。同时,引导金融机构提供量身定制的金融服务,推动小微企业做大做强。此外,金融部门应以扩面为核心,推动中小企业金融服务向县域推进、向基层推进、向小微企业倾斜,从追求融资数额增长转向推动受惠户数的增加。
与此同时,还要深化金融机构改革。金融机构改革的重点应转移到构建制度、完善市场、创新产品上来。
一是在金融定价机制方面,继续推动利率市场化改革,引导金融资源优化配置。
二是在金融市场建设方面,加快多层次金融市场建设,满足经济发展和转型中的多元化融资需求。加快推进金融市场多层次建设,是支持经济转型过程中融资多元化需求的根本方向之一。要大力发展主板市场,继续推进中小企业板建设,加快推动创业板建设,推动高新科技中小企业成长壮大,构建统一监管下的全国性场外交易市场,形成交易所市场与场外交易市场有机联系、相互补充的市场体系。要加快债券市场的规范统一,尤其是公司债券市场的建设,形成股票融资与债券融资相协调的资本市场结构。要推动金融市场产品创新。与此同时,还要完善现代融资租赁、直接引用外资、项目融资、商业票据、出口信贷等其他融资方式。建设多层次金融市场才能有效解决中小企业融资困境,推动经济转型。
三是在金融市场参与主体方面,放松民间资本进入金融业的准入限制,使得市场参与者进一步差异化、多元化。加快推进金融主体多元化建设,是满足中小企业融资需求的另一主要路径。在我国企业对信贷市场融资依赖程度依旧较大的背景下,一些小额贷款公司、担保公司往往成为企业融资的重要渠道。因此,与其抑制这些事实上发挥融资功能的影子银行机构,还不如放松民营资本的准入限制,同时加强监管,积极规范,促使其发挥促进实体经济转型的积极作用。
与此同时,还要在金融创新层面,优化金融监管体制,营造鼓励金融创新的环境。金融监管与金融创新总是相伴而生的,或者说金融市场的转型与金融监管的转型也是相互推动的。在当前经济转型的大趋势下,产生了大量的、新型的金融需求,都需要通过金融创新来满足。从整个理财产品市场健康协调发展的角度,不同监管机构之间应该进行合作,使监管标准趋同,避免出现监管盲区,并适应市场创新的客观要求。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环渤海财经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