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5月4日《广州日报》报道,昨日,浙江省永康市的市委机关报《永康日报》引起了公众前所未有的关注。该报用了整整两个大版,刊登了《永康市在编不在岗人员自查情况结果通报》,曝光、公示了该市192名因各种原因“在编不在岗”的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吃空饷”。其中,有多人请假时间达20年却照领工资。
在当下,“吃空饷”似乎不再是一件“新鲜事”了。看一看眼下的报道,我们就发现这甚至可以说是“司空见惯”:连日来,山西省有关方面正在对媒体披露的吕梁市一女副县长“吃空饷”事件展开调查,而媒体5月2日又曝出“山西侯马市国土资源局一职工连续9年‘吃空饷’”。事实上,在山西这样一个煤炭资源丰富的内陆省份,仅今年媒体公开报道的已有四起“吃空饷”丑闻。
但让人纳闷的是,缘何有人可以“吃空饷”,甚至可以一吃就吃了“20年”?正如某些“专业”的分析指出,“吃空饷”,骗的就是上级的钱,不吃白不吃,身边的人缺乏举报与监督的利益驱动。于是乎,在外部监督乏力、内部管理薄弱之下,有“机会”者,谁不想分上一杯“吃空饷”之“羹”?于是乎,我们目睹了“吃空饷”者一吃就是“20年”这样的怪状。
“吃空饷”好不好?自然,对于个人私利来说,无异于一本万利。可是,“吃空饷”事件中受到损害的是政府形象,是社会的公平正义,是更多人对“恪尽职守”的漠视及对“利益享受”的追逐,其恶劣后果将会如“病毒”繁衍,造成更大面积的“病态”。“吃空饷”怪状面前,谁当深刻反思?这样“习以为常”的损害政府公信力行为又当如何杜绝?毫无疑问,这是我们当前必须严肃解决的“课题”。
首先,震惊之下当有整治之心。“吃空饷”,是“在编不在岗”中最恶劣的情形之一,行为对政府公信力造成恶劣影响,对单位绩效管理与竞争机制的形成产生强大负面作用,必须坚持以整治之决心、信心将此“顽疾”清除。
其次,震惊之下当有整治之力。“老生常谈”之“顽疾”的清除,需要得力的措施及重拳、猛药治理。必须坚持常抓媒体的曝光,引发舆论监督力量的界入,必须坚持抓人事体制改革,以制度管事管人,必须推进优胜劣汰及科学绩效考核等具体工作的落实。
再者,震惊之下当有整治之责。整治“吃空饷”谁当有责,谁当担责,这是必须厘清的首要问题。否则,“得罪人”的“差事”由谁落实,由谁去管便成为“难事”。只有明确责任,让管理者有责,让“吃空饷”担责,才能够使责任推动廉洁、勤恳、敬业、正气、清风的形成,才能够使“追究相关责任人的法律责任”等“严厉话语”发挥效果,在整个社会与各行各业起到震慑作用。
政府公信力不是“儿戏”,国家工作岗位不能等同于“肥肉享受”。“请假达20年”的“吃空饷”怪状震惊啥?让措施更得力,让整治更有效,让公平正义洒向更多的行业与群体,让每一个岗位紧系着一份责任,让每一个岗位都充分发挥为人民群众服务的积极作用,我们的“有关部门”需要行动,需要交出合格的答卷,需要重塑尊严与权威。(陈谊军)
责任编辑:张硕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环渤海财经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