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投稿 搜索:
您的位置: 主页 > 新闻 > 特别报道 > 正文

上市公司库存同比增27% 十行业去库存压力剧增

来源: 证券日报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转发至: 分享到QQ空间 百度收藏 人人网 开心网 豆瓣网

伴随着房地产调控的不断深入,各地楼市去年的销售纷纷陷入低谷,而这也导致2011年上市房企的库存总量出现大幅度攀升,整体的库存周转率也下滑逾3成。

《证券日报》记者根据同花顺iFinD资讯统计显示,截至2011年末,A股市场125家房地产开发与管理企业的存货总量已经达到了1.23万亿元,同比2010年的0.86万亿元增长了43.02%。

其中“万保金招”再次成为库存方面的主力。数据显示,万科2011年末的库存总量为2083.35亿元,同比2010年的1333.33亿元增长56.25%,占A股房企存货总量的17%;保利地产的存货也达到了1521.07亿元,同比增长近5成,这两家房企也是目前A股市场唯一存货超过千亿级别的。而金地集团、招商地产也以641.35亿元和514.40亿元的存货位列三、四位。

此外,除上述四家龙头房企外,包括首开股份、金融街、中粮地产、华夏幸福、苏宁环球、北京城建等23家房企的存货亦超过百亿元,同比均出现不同幅度的增长,其中鲁商置业的存货增幅更是超过100%。

同时,熟悉财务报表的人都知道,与存货直接相关的指标主要有两个,一个是存货量,另一个就是存货周转率。其中存货周转率更是反映企业资金效率和经营业绩的重要指标之一。

一旦在存货总量大幅增长的情况下,企业的存货周转率同时出现下滑,那么这个企业面临的问题便不容乐观。同花顺iFinD资讯就显示,125家房企2011年的整体存货周转率为0.36,较2010年的0.52下滑30.77%。

而从2012年初,房企们的降价促销力度看,库存如何加速消化已经成为房企们急需解决的首要问题。

点评:调控的不断深入已经让不少房企感到水深火热,不少房企在2011年年报中都表示,将下调2012年的新开工面积并谨慎拿地,同时研究部署有效的措施加速旗下项目的销售速度。不过,虽然大多数房企已经下定决心降价促销,部分房企的老总甚至亲自加入到销售大军中去,但从实际情况看,效果并不太理想。整个一季度,房企的销售无论是同比还是环比均出现下滑,尤其是1、2月份,更是降到了历史最低谷。而同期,市场上的库存总量还在不断增加。显然,在调控短期内不会放松的情况下,房企或许只有一降到底这一条路,才能实现去库存的目标。

纺织业承受棉价变动后遗症 库存积压增幅达25%

2011年,在纺织企业为棉价过山车支付了高昂的查车票之后,多数纺企面临的是如何消化过多的库存。据同花顺统计数据显示,2011年,纺织、服装、皮毛业84家上市公司合计库存达708.32亿元,比2010年的567.42亿元增长了25%。

中投顾问轻工业研究员熊晓坤表示,由于棉价“过山车”使纺织企业积累了大量高价库存,各大纺织企业处于缓慢的库存消化当中。

数据显示,在上述84家上市公司中,有72家公司的库存超过亿元;12家公司库存过10亿元。如:雅戈尔(23.95亿元)、鄂尔多斯(46.33亿元)、红豆股份(35.23亿元)、华孚色纺(20.52亿元)、中银绒业(20.18亿元)、孚日股份(18.44亿元)、鲁泰A(17.57亿元)、瑞贝卡(14.20亿元)、航天通信(13.5亿元)、桐昆股份(10.95亿元)的库存都在10亿以上。

中投顾问轻工业研究员熊晓坤向记者分析:“棉价的大幅度波动,使各大纺织企业积累了较多高价库存,可以说这是棉价变动带来的后遗症,同时也是当前市场环境作用的结果,同去年相比,海外市场特别是欧美市场订单大幅下滑、单份订单额度急剧萎缩,在一些品种上,海外订单量下降了70%以上,东部沿海地区纺织工厂出现开工严重不足的情况,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公司库存。”

不论是先期的大量积累还是后期的订单下滑,总的来说,纺织业2011年的库存增幅出现了普遍上述态势。

据同花顺统计数据显示,在上述84家公司中,有59家公司库存增幅达10%以上;18家公司库存在50%以上;有7家公司库存增幅达100%以上;其中,贤成矿业的库存增幅居首位,高达4529.79%。

与此同时,在库存大增的同时,由于订单的下滑,各纺企上市公司的经营周转出现了减缓。

据同花顺不完全统计数据显示,2011年,纺织、服装、皮毛业22家上市公司中,有15家公司的存货周转率为负值。其中,有9家公司存货周转率下降10%以上。其中,贤成矿业存货周转率下降幅度做大,下降88.39%,其次,凯撒股份存货周转率下降47.88%。

点评:从上述可见,要想解决纺织业高库存问题,首先要平定棉价,其次是增加订单。这不但需要政府的政策扶持,同时也需要企业提高技术与竞争力。

医药存货波动苦乐不均 莱茵生物存货增加225%

作为关系国计民生的行业,比起房地产、建材等行业,医药行业上市公司存货的波动性并不十分明显。以龙头药企上海医药为例,截至2011年底,公司存货为82.97亿元,比去年同期的52.33亿元增长了58.55%,看似增长幅度较大,但其原因为上海医药收购子公司,导致并入存货增加。

2011年,上海医药完成了抗生素业务及中信医药 (现名 “上药科园” )等收购事项完成并纳入本集团的并表范围。公司营业收入随之增加,去年实现营业收入 549.00 亿元,同比增长 41.78%;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 20.42 亿元,同比增长 40.24%。

再来看华润三九,公司2011年底存货为6.84亿元,比2010年底5.3亿元增长28.88%,公司表示存货增加主要是原材料价格上涨及本年业务规模扩大所致。

不过也有医药公司存货增长较高。例如,在没有大举收购子公司的情况下,莱茵生物存货一年之间增长了225.10%,在众多药企中显得十分扎眼。

公司2011年年报显示,截至去年年末,公司存货共计4.49亿元,约占总资产的48.30%,其中在产品3.01亿元,库存商品1.4亿元。而去年初期,莱茵生物的在产品仅478.44万元,库存商品1.27亿元,在产品为何激增?

说起来其实很简单,主要原因是莱茵生物存货的在产品中包含两块土地资产。2011年11月 1日,莱茵生物孙公司锦汇投资有限公司成功竞得临桂县国土资源局2011-39号、 2011-40号两宗地块的土地使用权,成交总金额为人民币2.76亿元。目前,锦汇投资正在开展前述地块利用开发的前期工作。

排除偶然因素,东北制药的存货基本上实实在在增长了15%,公司2011年年末的存货总量为8.75亿元,资产减值损失本年金额为4332.03万元,较上年增长2683 万元,主要因 VC系列产品年末市价低于成本而计提存货跌价准备。

目前,东北制药存货中,库存商品占据最大的份额,公司库存商品账面余额为4.66亿元,自制半成品3099.33万元,在产品7242.09万元;原材料账面价值仅次于库存商品,为1.8亿元。

点评:尽管都是医药公司,但存货的构成和处理方式千差万别,真正存货大增、产品滞销的公司很少。对于一些公司来说,存货确实是压在心头的一块大石。例如东北制药是我国维生素C的生产大户,受到维生素C 系列产品售价大幅下降、销量同比也下降影响,公司2011年营业收入为 38.83亿元,比上年下降19.58%。这样一来,公司库存商品越多,受到维生素C产品跌价的影响幅度也越大,最好尽早出货保值。而像东阿阿胶的原材料阿胶块,在一定时间内越陈的反而越好,存货减值损失压力较轻。

稀土价格持续回落 包钢稀土66亿存货位列榜首

同花顺iFinD数据显示,根据中信行业划分,2011年度,26家A股稀有金属上市公司存货总额共计278.36亿元,与去年同期的203.32亿元相比,同比增幅约达到37%。而这26家公司净利润的增长率远远高于存货的增长率,2011年共实现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总额约为83.47亿元,同比增长率为113.8%。

存货金额排名前5位的上市公司分别是,包钢稀土、厦门钨业、西部矿业、宝钛股份以及金钼股份。

无论从2011年的存货金额还是净利润,包钢稀土都是这个行业金额最高的上市公司。公司2011年实现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34.78亿元,同比增幅为363%,而存货接近66亿元,同比增长234.65%,占总资产的比重为44.8%,而去年同期这一比重为22%。

而存货金额位居第二的厦门钨业,2011年公司净利润同比增长将近2倍,存货几乎与2010年持平。2011年公司实现净利润为10.2亿元,同比增长率达191.7%,而与此同时,存货的增长率仅为-0.05%。

针对包钢稀土存货之所以大增,公司指出,是由于报告期内,公司稀土分离产品成本升高,包括资源税的影响以及南方矿产品产量的增加,而销量同比减少,导致期末存货大幅增加。同时,公司包括原材料、库存商品、委托加工物资在内的存货计提跌价准备金20.85亿元。

点评:2011年下半年,稀土产品价格持续回落,直到目前尚未显示出反转迹象。国外市场竞争日益激烈,澳洲、美国等国的稀土资源的不断开发日渐冲击着国内稀土市场。随着资源税、人员等成本的上涨,稀土开发的成本逐渐上升,加之价格出现下跌,行业利润被压缩。存货金额必然出现上涨趋势。

市场急转直下 光伏业2011年存货激增18.9%

2011年,A股太阳能发电板块整体下跌44.46%,在所有板块中表现最差。而2012年初,太阳能发电板块却再度整体下跌4.16%。

这一切不仅与产业所面临的处境相呼应,更被“数据”完整记录着,特别是能够体现市场、价格等情况的“存货”,其向人们较为客观地呈现出,曾经的朝阳产业在过去的1年多时间中都经历了怎样的沧桑。

《证券日报》记者据同花顺iFinD资讯数据统计,2011年A股太阳能发电板块共计78只个股存货为585亿元,而其2010年的这一数据为492亿元。依此计算,A股太阳能发电板块2011年存货较2010年同比增加18.9%;2012年1季度,A股太阳能发电板块存货为524亿元,较2011年1季度的492亿元同比增加6.5%。

而除存货外,2011年全行业实现销售收入453.13亿元,同比增长31.52%,其中光伏设备、硅片-电池-组件、逆变器和辅材环节分别实现收入增长63.97%、28.36%、42.68%和15.97%;综合毛利率为20.17%,下滑5.47个百分点,光伏设备板块毛利率保持稳定,组件环节由于产品价格大幅下降毛利率下滑8.92个百分点;期间费用率同比上升1.43个百分点;实现净利润30.50亿元,同比下滑32.40%,分环节看,光伏设备、硅片-电池-组件、逆变器和辅材环节分别实现净利润增长45.57%、-67.34%、12.98%和6.28%;净利润率同比下滑6.37个百分点。

点评:以英利绿色能源2011年年报为例,公告显示该公司2011年4季度光伏组件出货量环比下降30%,大于其之前20%的降幅预期。而由此引发的连锁反应首先体现在了“毛利率”上。数据显示,公司当期毛利率包括存货准备在内为3%左右,大大低于10%左右的预期。而如将存货准备排除在外的话,英利2011年4季度毛利率则可达到12%左右。

家电存货三年增幅250% 格力电器175亿存货位列第一

同花顺数据显示,去年52家家电上市公司中,存货金额排名中格力电器以175亿元位居第一,其次为美的电器123.6亿元、四川长虹100亿元、TCL集团84.7亿元、青岛海尔59.7亿元、深康佳28.3亿元、海信电器22.8亿元、美菱电器18.6亿元、ST科龙15.5亿元、ST春兰10.3亿元,苏泊尔10.3亿元、海立股份9.6亿元……

家电企业存货量普遍有所增长,特别是在近两年增长幅度较大。数据显示,格力电器2010年存货115.6亿,较2009年58亿增长99.3%,而在去年达到175亿,更是2009年的近三倍,增幅200%。如此来看,规模较大的家电企业存货量是呈现翻倍式增长,几乎每年有较大存货量。

从家电上市公司存货量增长来看,2011年较2010年家电企业存货增幅排名依次为:青岛海尔71%、格力电器51%、ST春兰31.5%、四川长虹25%、美的电器19%、TCL集团14%、合肥三洋12%。而部分企业存货量有所下降,深康佳32%、ST科龙21%、海信电器8%。

近三年增长家电企业存货量变化较大,大规模企业尤为明显。其中青岛海尔252%、格力电器200%、九阳股份128%、ST科龙127%、美的电器112%、小天鹅100%、澳柯玛80%、合肥三洋47%、TCL集团28.8%、ST春兰25%、四川长虹20%。

点评:近年来,家电企业存货量激增,部分大规模企业甚至三年激增三倍,这一水平显著高于主营业务收入、净利润等关键指标。在充分竞争的家电行业,原材料价格上涨、家电下乡、以旧换新等政策调整刺激减弱,已然成为影响销售量的重要因素,阻止存货积压成为大大小小家电企业必做功课。事实上家电大鳄将冲刺千亿视为目标已非一两家,存货量增加也属情理之中,然而在房产需求受到抑制、行业残酷竞争之下,如若库存不能及时消化,家电保持快速增长似乎也必须使出浑身解数,另辟蹊径。看来企业制定生产计划也不能太激进。

交通设备业去年存货增20% 中航电子库存增幅588%居首

2011年,在国际经济形势依旧严峻的情势下,中国制造业的发展也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了制约。在经济尚未复苏的情况下,我国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上市公司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存货压力。

据同花顺统计数据显示,2011年,108家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上市公司合计存货达1896亿元,比2010年的1591.72亿元增长近20%。

数据显示,在上述108家公司中,共有90家公司的存货超亿元;32家公司的存货超10亿元;7家公司的存货超50亿元。其中,中国北车、上汽集团、中国南车、潍柴动力、西飞国际、三一重工和福田汽车的存货分别为310.54亿元、292.57亿元、178.42亿元、103.58亿元、93.83亿元、81.34亿元和58.79亿元。

据记者调查,上述公司中,汽车业的库存压力增加最为明显。

数据显示,在上述108家公司中,39家公司库存增长幅度超20%;20家公司库存增长幅度超50%;7家公司库存增长幅度超100%。这7家公司中有半数以上的公司属于汽车业。其中,隶属汽车业的中航电子库存增长幅度居首,为588.65%。

有分析人士表示,汽车下游需求不旺,厂商和经销商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存货积压。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有形汽车分会会长苏晖曾表示,合理库存量应该在220万辆左右,但从目前的情况,经销商的库存量已经远远超过了这一警戒线。

点评:库存的大幅增加源自于2011年年初的乐观估计,认为销量将有15%~20%的增长。但2011年实际增长仅2.45%,汽车行业的投资需求近几年将基本饱和。

钢企全行业亏损 鞍钢股份库存149亿元

2011年四季度钢材和铁矿石价格急跌,不少钢企提取存货跌价准备,导致利润急转直下。这其中,业绩变脸程度最大的当属鞍钢股份。

鞍钢股份最新年报显示,2011年公司巨亏21.46亿元,与2010年年同期20.54亿元的盈利相比,亏损对比大至两倍。而事实上,这家公司去年前三季度还盈利2.39亿元,也就是说,其第四季度一下就亏掉了近24亿元。

对此,鞍钢股份也在年报中指出,这主要是受到原燃料价格涨幅远高于钢材价格涨幅,以及产销量降低等因素影响,特别是四季度钢材价格持续下跌,且主要原燃料价格依旧高位运行,导致了全年亏损。

这在鞍钢股份库存数据变化中也得到清晰反映:一边是过剩的产能和低迷的市场需求导致的巨大钢材产品库存,一边是难以消化的高价矿石库存。年报数据显示,2011年,鞍钢股份库存高达149亿元,而上年同期这一数字是136.9亿元。从年报显示的存货详情来看,最多的三项正是原材料、在产品和库存商品,分别为40.7亿元、43.8亿元和26.4亿元。为此,鞍钢股份2011年末计提了6.6亿元存货减值准备,比上年的5.65亿元增长了约16.8%。

不仅如此,上述形势在鞍钢股份2012年的一季报中继续得以延续。数据显示,鞍钢股份一季度继续大幅亏损18.9亿元,比上年同期大幅下滑2759.15%。此外,一季度公司继续计提6亿的资产减值损失。

对此,鞍钢表示,报告期营业利润、利润总额、净利润比上年同期降低,主要原因是由于钢材价格较上年同期大幅下降影响。同时,此前,鞍钢股份董秘付吉会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也表示,今年一季度执行的仍是去年下半年的铁矿石采购协议,这导致与铁矿石现货价相比,公司的矿石成本依旧高企。

点评:鞍钢股份之所以2011年成为所有钢铁上市公司中表现最差的钢企,与公司特殊的成本定价模式有关。鞍钢股份的铁矿石绝大部分采购自大股东,采购合同半年一签,这就使得公司对铁矿石现货价格的波动相对滞后。当铁矿石价格下跌时,鞍钢股份却还不得不适用高价原材料,并最终导致公司巨亏。

不过值得一提的是,据悉,鞍钢股份将在近期修改集团供应铁矿石定价机制,有望由半年调价转为每月一定。对此,分析人士认为,随着定价机制的转变,公司成本会有所改善,存在一定存货减值准备转回的可能,将进一步有助于公司扭亏。

煤炭业存货增幅超净利润10% 中国神华126亿存货位居第一

同花顺iFinD数据显示,根据证监会行业分类,28家属于煤炭采选业的A股上市公司2011年存货总额达到433.35亿元,与2010年同期约349亿元相比,增幅为24.1%。而从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一项看,这28家公司2011年实现净利润总额为999.53亿元,同比增幅为15.3%。

由此可见,煤炭采选业2011年存货的增长率远远高于净利润的增长率,二者接近10%的增幅差距。

从公司层面看,存货净额排名前5位的公司分别是,中国神华、中煤能源、山煤国际、西山煤电以及神火股份。上述5家公司存货总额占据该行业28家公司存货总额比例约为66%。其中,中国神华存货净额约为126.3亿元,占据该行业28家公司存货总额的近30%。中煤能源约为73.2亿元,占据行业存货总额约17%。

而连续3年,中国神华每年的存货净额以及净利润均位居该行业公司排名第一位。同花顺iFinD数据显示,2011年,中国神华存货净额约为126.3亿元,与去年同期的111.67亿元相比,增幅达到13.1%,记者通过统计同时发现,中国神华2010年的存货净额同比增幅达到了44.5%,而同年公司净利润的增幅为22.8%,净利润与存货的差距超过了20%。这一差距在2011年明显下降到5%左右。

增幅最大的当属西山煤电,公司2011年存货净额为26.02亿元,而去年同期公司该数值只有7.87亿元,增幅高达230.38%。从净利润增长率看,公司2011年实现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同比增幅为6.46%,远远低于存货的增长速度。并且,公司在2010年也是同样的情况,2019年公司净利润增长率同比为18.6%,但存货增长率同比达到143.17%,同样是不小的差距。

在提取存货跌价准备金方面,2011年中国神华合计提取金额约为10亿元。其余该行业内其他27家公司中,有9家公司没有计提,其余18家公司计提跌价准备金共计约30亿元。

点评:近几年煤炭行情应该说是非常不错的,煤炭行业的毛利率近几年也突破了50%。对于企业来说,似乎并不担心存货的处理情况,多数公司计提的跌价准备金金额并没有很大,部分公司也有不计提的情况。可见,各家公司对该行业的发展还是比较看好的,并不担心产品出现销不出去或跌价严重的情况出现。

而对于中国神华来说,虽然从行业划分上来看仍然属于煤炭采选业,但其公司近年的业务已经不仅仅包括煤炭行业,交通运输、电力等行业同样涉及。加之公司规模较大,存货数额高似乎也无可厚非。

编者按:在上市公司的财报中,存货这一指标越来越受到市场关注。因为存货的增加与减少直接反应了市场需求与供给的变动,微观而言,可以影响企业未来的生产计划,宏观而言,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经济周期,同时也会影响经济周期。盘点2011年上市公司财报,经统计,2011年A股上市公司总存货达42625.27亿元,相比2010年增长27%。2011年A股上市公司净利润总和为19158亿元,相比2010年增长13.14%。上市公司存货的增幅高于净利润增幅。此外,从2011年各季度数据来看,上市公司存货逐季增加,2011年年底的总存货量已经创近三年最高。为此,《证券日报》特别遴选出十大行业的存货状况,以助于投资者预判这些行业的未来前景。

同花顺iFinD数据显示,根据中信行业划分,A股80家建材上市公司中,2011年存货总额共计700.6亿元,与去年同期的510.6亿元相比,同比增幅达到37%。值得注意的是,从净利润一项看,这80家公司2011年实现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总额约为327.2亿元,同比增长率为-294%。建材行业存货与净利润的增长率,一正一负,形成鲜明的对比。

其中,单个公司看,无论是从整个建材行业看还是从水泥行业看,金隅股份的存货净额都是最高的。2011年金隅股份的存货净额达到272.7亿元,同比增长率接近30%。而公司2011年的净利润为34.28亿元。公司指出,存货增幅明显主要由于公司对开发项目的投入增加所致。

从建材行业自身划分,又可分为水泥、玻璃以及其他建材。同花顺iFinD数据显示,中信行业划分中水泥上市公司共有27家,2011年这27家主营业务为水泥的公司存货总额为481.58亿元,与去年同期的358.76亿元相比,同比增幅为34%。与此同时,2011年上述公司共实现净利润总额约为238亿元,同比增幅为-794%。水泥行业2011年净利润下滑如此严重,而存货却出现了增长。

再看玻璃,16家玻璃A股上市公司中,2011年存货总额为80.95亿元,与去年同期的61.58亿元相比,同比增幅为31%。同样,2011年这16家公司共实现净利润总额约为168.45亿元,同比增幅为-18%。虽然与水泥相比,存货与净利润增长率差距明显缩小,但还是存在一正一负的情况。

水泥玻璃之外,包括陶瓷与新型建材的其他建材,37家上市公司中,2011年存货总额为138.1亿元,同比增幅达到约54%。而净利润总额为72.3亿元,同比增幅为-47.8%。存货的增幅约为净利润增幅的2倍。

点评:建材行业存货增长率与净利润存在如此大的差距,可见2011年建材产品的周转率不太客观,企业产品积压比较严重。而建材产业的兴衰与房地产业有着很大的关联度,作为房地产的上游行业,受房地产政策调控的影响,建材首当其冲也会受到影响。

 

责任编辑:乔晓惠 

Tags:
转发至: 分享到QQ空间 百度收藏 人人网 开心网 豆瓣网
?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环渤海财经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最新图文信息资讯
关于环渤海财经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友情链接 - 网站地图 - 版权声明 - 杂志订阅 - 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