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投稿 搜索:
您的位置: 主页 > 经济 > 行业聚焦 > 正文

产业地产:房地产行业的下一个黄金十年?

来源: 燕赵都市报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转发至: 分享到QQ空间 百度收藏 人人网 开心网 豆瓣网

5月19日,由全国房地产经理人联合会,燕赵都市报联合主办、卓达集团协办的“2012中国产业地产高峰论坛暨卓达产业地产模式研讨会”,在卓达五洲国宴二楼宴会厅隆重举办。住建部及国内地产研究机构、行业组织及众多专家领导共同分析了中国“产业地产”现状与发展趋势,分享了卓达“产业地产”开发经验,探索中国房地产与产业经济结合之路。

本报记者 高利锋

——— 2012中国产业地产高峰论坛暨卓达产业地产模式研讨会解读(上)

特约观察员

秦 虹 住建部政策研究中心主任文林峰 住建部住宅产业化促进中心副主任杨乐渝 全国房地产经理人联合会常务副主席、秘书长陈国强 全国房地产经理人联合会副主席,中国房地产学会副会长李水源 石家庄市房地产业协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杨卓舒 卓达集团董事长兼总裁

我国已经进入了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时期,房地产的创新升级和转型成为开发企业生存的空间,近两年来中央出台了一系列的房地产调控政策,使得房地产市场正在发生着深刻的变化和转型,传统的房地产模式已经遇到了挑战,产业和地产相结合成为众多房企探索的新方向。

那么,产业地产是否能够成为房企发展的新出路?产业地产是否能够为我们的房地产行业带来下一个黄金十年?

秦虹:未来房地产市场发展空间依然很大

政府调控房地产市场的目的不是要扼杀这个市场,而是要这个市场健康稳定发展。

随着中国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到十二五末,也就是2015年年底的时候,中国城镇居民的家庭里面,住到政府保障性住房的家庭只占20%左右,80%左右的家庭还是市场满足了住房需求,也就是说政府调控市场的目的还是促进市场发展,不断提高人们的收入水平,来逐步的调整房价收入比的关系,使房地产市场发展更为健康。

今后房地产市场的变化和企业的变化大概有四个方面。

第一个方面,今后房地产市场发展的空间依然很大,比如中国去年新建商品房卖了9.3亿平方米。中国城镇化进程还没有结束,每年有两千万人口进城。

而今后十年,越来越多的房地产企业会采取非常稳健的、而不是盲目扩张的发展策略。

第二个变化是,今后品牌企业和专业化服务能力强的企业,一定是市场上最有发展潜力和最有机会的企业。

今后企业要发展,要靠品牌、服务、专业化能力,这是毋庸置疑的。

第三个变化是,国家的调控政策实行了差别化的信贷和税收政策、银行利率的提高,市场城镇化率越来越高,市场贷款难度越来越大,开发企业直接融资的比重会大幅度提高,这将会催成新兴的金融业态的发展,新型的投资趋势就是证券化的投资,中国房地产私募基金的发展异常迅速。

第四个变化就是企业和企业之间的联合,除了企业和企业之间的联合之外,企业和产业的联合趋势越来越明显。

杨卓舒:三产联动发展 助推中国城镇化进程

卓达集团从十二三年前的服装产业园到星辰广场、太阳城等其它一些园区,后来发展到文化产业园区、养老产业园区等,我们一直在探索、追求这样一个目标,就是实现产业地产,最后我们又把它发展到产业造城。

卓达以发展现代农业为主的第一产业,将农民安排就业,让所有的新城居住者所有的食品全部是安全的,是无公害的。以新型建材为主为第二产业;以发展全国布局的住宅地产开发、养老产业、文化产业、全国金牌物业等为丰富的第三产业。三产联动发展,立足循环经济,发挥区位优势,以优先解决就业难题为突破口,助推中国城镇化进程。

新型材料对卓达产业地产开发模式起了重要的推动作用。卓达新型材料作为一个新兴高科技产业,采用废弃物作原料,具有恒久释放负氧离子、无限可塑、低碳环保、防火防水等一系列特性,而且节时、省工、成本低、盈利能力强必将成为未来人居的主要用材。目前,卓达新型材料产业园落户石家庄装备制造基地,该项目一期占地500亩,预计年产市值100亿元。

今年7月份山东卓达新兴材料工业园区第一期将正式投产。我们过去凭借一产、凭借三产,现在我们有了二产,这样就形成了三产联动的核心竞争优势。

卓达的产业地产开发模式在一定程度上适应了国家战略的发展,符合国家国情,为石家庄卓达太阳城、京东南卓达太阳城、山东卓达蓝色半岛等产业地产代表项目注入了可持续发展的动力,也成为众多消费者的投资置业首选。

目前卓达的太阳城二期项目、山东威海文登项目、烟台项目、天津项目、山西项目等,以卓达三产联动的产业地产模式为开发模式,均取得了长足进展。

 

责任编辑:李驰

Tags:
转发至: 分享到QQ空间 百度收藏 人人网 开心网 豆瓣网
?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环渤海财经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最新图文信息资讯
关于环渤海财经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友情链接 - 网站地图 - 版权声明 - 杂志订阅 - 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