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投稿 搜索:
您的位置: 主页 > 经济 > 行业聚焦 > 正文

龙年钢铁市场 为何硬不起来?

来源: 燕赵晚报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转发至: 分享到QQ空间 百度收藏 人人网 开心网 豆瓣网

龙年钢铁市场 为何硬不起来?钢铁行业遭遇新世纪第一次全行业亏损 钢价格连跌逼近年内低点

近来,钢铁股票大多下跌,引起市场多方关注。据悉,中国钢铁行业销售收入利润率近年来持续下滑,由钢铁生产主业亏损变为行业亏损,这也是进入新世纪以来钢铁行业第一次全行业亏损。

数据显示,今年一季度,全国重点大中型钢铁企业亏损10.34亿元,钢铁主业平均销售利润率-0.12%。鞍钢股份今年一季度亏损18.9亿元,成为钢铁全行业亏损的典型。而作为中国最大的钢铁央企,其母公司鞍钢集团也未能幸免。

逆水:

价格逼近年内低点

国内钢价已“跌跌不休”了半个多月,目前已逼近年内的低点。据国内知名钢铁资讯机构“我的钢铁”提供的最新市场报告,估计后期钢市的下行空间仍然存在。

据监测,国内现货钢材市场的弱势依然难改,各主要钢材品种的价格持续下行,仅个别地区的热轧价格有止跌企稳的迹象。经过半个多月的下跌,国内不少地区的钢价已逼近2月份时的年内最低点。目前的问题是,钢价虽跌,市场成交依然不佳。考虑到5月上旬国内粗钢日产量创出历史新高,首钢、武钢、太钢等钢厂的出厂价也在下调,市场预期钢市仍有下行空间。

据分析,在板材市场中,中厚板和热轧的价格都在下跌。上海市场由于部分商家库存压力增大,中厚板的价格跌幅相对较大,部分品种的最低报价已经低于周边地区,但出货情况始终较差,加上大量后续资源正在陆续到货,后期的库存压力也在逐渐加大,短期内价格出现反转的可能性较小。广州市场的热轧跌幅较为明显,当地的一些商家反映,终端用户的“下单”情况普遍不佳,采购以少量按需提货为主,市场的整体成交“提不起精神”。

在建筑钢市场上,价格普遍下跌,其中贵阳市场的跌幅较为明显,当地商家的报价比较混乱,终端用户大多持观望的态度,行情总体较为冷清。就算平时报价较为坚挺的大户,也只能采取“一单一议”的方式,加大报价的弹性,个别大户的报价甚至是市场里的最低价,可见钢市的杀跌氛围比较浓重。

据“我的钢铁”分析师郑凌峰分析,钢铁供应压力大增,“金三银四”下游需求未达预期,进而造成市场供求矛盾的激化,是导致国内钢市困境的主要原因。也有一些钢贸商认为,此轮钢价的下跌,估计会跌破此前创下的年内低位,目前“需求旺季就要过去,而产能释放却达到最高峰”。在他们看来,要让钢厂有意识地调整产量,只有让钢价“先跌透再说”。从眼下收集到的市场信息来看,国内钢厂尚无大规模检修减产的安排。

行船:

产量创出历史新高

铁矿石价格下跌也不再“羞羞答答”,但钢产量却是毫不犹豫地创出历史新高。据最新统计数据,4月份国内粗钢和钢材日均产量分别为201.9万吨和270.2万吨,双双创出历史新高。另据中钢协的最新统计,5月上旬全国粗钢日均产量更是高达204.53万吨,再次刷新历史纪录。对比疲弱的市场需求,不断站上新高位的钢产量,无疑加剧了国内钢市供大于求的压力。如果后期钢厂不能有效减产,钢价要真正止跌难度相当大。

据最新市场报告,经过持续的下探之后,部分建筑钢品种的价格已接近前期低点。据监测,沪上建筑钢价继续加速下探。截至18日数报在每吨4070元的价位上,一周下调100元。目前,沪上优质品二级螺纹钢代表规格的吨价在3990元左右,一周下调110元;沪上优质品三级螺纹钢报价在每吨4130元左右,一周下调100元。据市场内的人士反映,自下跌通道确立以来,钢材的终端客户普遍推迟采购,抄底需求也不敢轻易入场。如今,钢铁原料价格轮番下跌,钢厂的出厂价大幅下调,大宗商品市场也不断走低,与钢市相关的因素可说是“满目皆空”。

钢厂杀跌出厂定价,已引动市场对后期钢厂会否爆发价格战的议论。据相关的汇总信息,国内各区域的建筑钢材厂家正在全面下调出厂定价,部分钢厂一周内3至4次下调出厂价,其中福建三钢、鄂钢、八钢等钢厂单次出厂价的降幅达每吨100元以上。市场已出现恐慌性的氛围,钢厂合同组织压力已明显加大。

铁矿石市场到了逐步“摆明态度”的时候。在国产矿市场,河北地区铁精粉价格持续下跌,累计的吨价跌幅达40元。在进口矿价持续下跌的情况下,部分钢厂开始考虑加大进口矿的使用配比,国产矿市场成交极为清淡。钢厂库存普遍维持低位,大多只维持10天至15天的量。在进口矿市场,价格大幅下跌,63.5%品位印度粉矿的报价在每吨142美元左右,一周下跌5美元。近期询盘较少,外矿的最新招标价大幅下跌,纽曼粉矿的招标价已从一周前的每吨145美元急跌至139美元。

相关机构分析师认为,目前钢市的成交,以“纯刚需”为主,中间需求和抄底需求大多游离于场外,正在等待底部信号的进一步明朗。随着部分品种的价格接近前期低点,钢市商家的杀跌动力或将有所减弱。

破解之道:

行业亟待升级转型

中国钢铁工业协会副秘书长、首席分析师迟京东日前表示,中国钢铁行业销售收入利润率近年来持续下滑,已从2007年的7.26%降至2011年的2.42%,处于全国工业领域最低水平。

迟京东指出,钢铁价格持续低迷的原因有多方面。从外部环境而言,我国钢铁行业原材料对外依存度较高,而世界三大铁矿石公司垄断原料价格,致使利润高度向资源聚集。

与此同时,我国钢铁行业产能严重过剩,导致企业间不得不采取恶性降价竞争的销售策略。2000年以来,我国粗钢产量年均增加5000万吨,2011年已达68326.5万吨,人均钢消费达482千克,已超过美国、德国、英国等工业发达国家,但我国的人均GDP却与这些国家相差甚远。

迟京东表示,中国钢铁已经进入“高产能、高产量、低利润”的“两高一低”时代。在对外频频遭遇反倾销调查、对内需求增速趋缓的情况下,走专业化、差异化的产业升级之路是破解当前行业困境的关键。

“钢铁企业要提高产业集中度,从产业链的各个环节寻找差异化策略。”迟京东说,“我们的钢铁工业已经到了必须转变发展方式的时刻了。” 

 

责任编辑:贺一鸣

Tags:
转发至: 分享到QQ空间 百度收藏 人人网 开心网 豆瓣网
?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环渤海财经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最新图文信息资讯
关于环渤海财经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友情链接 - 网站地图 - 版权声明 - 杂志订阅 - 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