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大学调查显示,在获保送资格、自主招生名额及高考加减分政策时,农村学生与城市学生相比处于劣势。毕传国/CFP
陈金辉是清华大学物理系2011级学生,他是被保送上清华的:高三上学期,他获得全国奥林匹克数学竞赛一等奖,由此获得保送生考试资格。笔试和面试后,他成为那40%中的一员。
作为来自山东聊城的农村考生,陈金辉尤为不易。多种数据表明,保送生中的农村生源比例,比考上大学的农村生源比例要低很多。
清华大学“中国大学生学习与发展追踪研究”课题组的调查显示,家庭所在地为省会城市的学生,获得保送资格的可能性是郊区农村学生的11.1倍。
教育学博士、福建省教育考试院副研究员罗立祝的实证研究也发现,城市子女在保送招生制度中获得的入学机会是农村子女的17.2倍。
种种数据表明,保送生的城乡差距成为当前教育不均衡的表现之一。
好大学难觅农村保送生
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2007级本科生、2011级研究生虞鑫回忆,自己本科所在的年级一共42人,其中有5个保送生,他们全都来自外国语学校。
虞鑫现在担任新闻学院2011级本科生辅导员,两个班49人中,有8名保送生,没有来自农村的保送生。
清华大学热能系2011级一名学生介绍,他们班23名学生中,10名保送生都不是农村户口。
中国人民大学一名曾在学生处工作过的同学透露,人大每年招收的保送生不算多,一般不超过100人,“农村生源非常少见,至少在我工作的这一年里没有见过来自农村的保送生。”
由于“超级中学”对中国排名靠前的大学保送生生源的垄断,而这些“超级中学”绝大多数都位于城市,因此,城市生源对于获取保送资格更有优势。
陈金辉认为,保送更重要的是取决于你是什么学校的。如果是在农村或者普通县中读书,就基本没有获得奥赛一等奖的可能。
他说,自己小学毕业是全乡第一,但是进入县城的初中只能排到班里前十。初中毕业是全县前20,但是进入到市里的高中,在班上也只是下游。“我必须非常努力才能取得后来的成绩”。
生源来自“超级中学”,并不意味着存在招生腐败等问题,事实上,“超级中学”的保送生确实有过人之处。虞鑫说,他本科班的5个保送生中,有4个成绩都很好,“5个人综合素质也都很牛的”。
清华大学热能系2011级有10个保送生的那个班级,班上成绩前7名全是保送生。
清华大学招生办主任于涵也称,入校后,大部分保送生相比高考入校的学生在学习上基础更厚、兴趣更浓,清华大学正在开展的“十年生源调查”的初步结果显示,保送生的平均学业水平明显高于统招学生的整体水平,与自主招生的水平基本相当;而在大学的各种学术、科技竞赛中,保送生相比其他各类考生明显“技高一筹”。
不利于教育均衡发展
2012年5月,清华大学“中国大学生学习与发展追踪研究”课题组发布《中国高等教育公平状况报告(2011)》,10万多个数据统计后的结果显示,农业户口学生中,获保送资格的比例为0.3%;非农户口学生中,有0.8%获得保送资格,高于农业户口。除户口外,保送生中,来自城市地区的学生比例明显大于其他地区。家庭所在地为省会城市的学生,获得保送资格的可能性是郊区农村学生的11.1倍。
福建省教育考试院副研究员罗立祝曾翻阅北方某市1988~2005年的原始保送生档案资料共3525份,结果发现,1988~1994年间,获得保送重点大学入学机会的干部阶层子女所占比例为50.5%,农民子女只占获得保送重点大学入学机会名额的4.9%;1995~2005年间,处于社会优势地位的国家与社会管理者阶层子女占据了重点大学保送生人数的23.5%,而农林牧渔阶层子女只占2.3%。总体而言,城市子女在保送招生制度中获得的入学机会是农村子女的17.2倍。
对于研究结果,清华大学“中国大学生学习与发展追踪研究”课题组总负责人、清华大学教育研究院常务副院长史静寰认为,在先赋性因素的影响下,农村学生在自主招生等特殊招生方式上确实存在劣势。“但是我们必须认识到的是,保送生、自主招生等方式,针对的是高考 ‘一刀切’的弊病,给高校一定自主权来选拔更适合自己学校目标的学生。这些学生可能是在某些方面具有特长,也可能是创新能力更强等,是招生选拔更加多样性的体现。”
史静寰认为,不能指望用保送、自主招生等招生方式来解决教育公平的问题。
于涵也称,作为深化高等学校招生考试制度改革的措施,保送生招生是优化优秀人才特别是各类拔尖创新人才选拔培养的一项重要举措,在保证公平性原则的前提下,更关注的是选才的科学性即效率。
但罗立祝认为,实证研究数据充分表明,优势阶层在尽力动用各种资源优势去获得优质的、效用更大的、声望更高的重点大学入学机会,“保送生制度被诟病为‘选官不选民’虽有夸张成分,但具有一定的事实依据”。
他认为,省级优秀学生等保送标准容易受到权力、人情关系、金钱等因素的侵蚀,从而成为公平防线的决堤口。
21世纪教育研究院副院长熊丙奇也认为,“超级中学”对保送生的垄断、城市生源获得保送生机会远高于农村生源,这些都是教育不均衡的表现。“将那些优秀学生高度集中到少数几所学校,只会造成学校的两极分化,从而使中学教育丧失多样化和丰富性,这不符合教育公平的价值追求,也不利于提高教育质量、实现教育均衡发展。”
多种举措弥补农村生源的弱势地位
事实上,农村生源的弱势地位已引发警醒,教育主管部门及许多高校已采取措施进行补救。
于涵说,清华大学一直关注教育公平的问题,在自主招生中针对贫困地区学生匹配相应的政策支持(自强计划),在高考制定招生计划及录取过程中重点向中西部教育落后地区倾斜,并参与了面向连片特困地区的定向扶贫招生计划。
他说,清华今年重点将招生计划向高等教育欠发达且生源数量多的地区倾斜,对甘肃、陕西、四川等西部12个省区市,以及对河北、河南、山东等升学压力较大的省份增加了招生计划投放,比例都在10%以上,有的地方甚至增加了20%。
据介绍,清华今年在全国认定的保送生减少了40%,在全国认定的通过自主招生享受加分的考生也减少了1/3以上。
史静寰也称,今年,全国高校针对贫困地区提供了1万个招生名额,以保证这里的孩子有更多机会进入高校。
史静寰认为,提高教育质量是改善教育公平最现实的途径,应弥补城乡学校之间的差距,避免教育资源的过度集中。
罗立祝建议高校采用类似清华、北大、人大等在自主招生中向农村子女倾斜的优惠招生政策,适当增加对农村子女的保送比例。 (记者 叶铁桥 实习生 张晔 郝帅斌 蒋雪婕、王涛、徐文擎对此文亦有贡献)
责任编辑:李驰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环渤海财经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