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投稿 搜索:
您的位置: 主页 > 经济 > 行业聚焦 > 正文

国内服装业疯狂打折甩包袱 库存服装三年卖不完

来源: 新民晚报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转发至: 分享到QQ空间 百度收藏 人人网 开心网 豆瓣网

原标题:全国库存服装三年都卖不完

王淑娟 龚雯

“如果把目前全国库存的服装拿出来卖,只怕三年都卖不完。”业内人士的这一句评价,尽管听起来夸张,但却形象地描写了国内服装行业目前面临高库存压力的现状。专家指出,促销让利只能救急,从长远来看,加强产品创新设计、降低同质化、建立精细的库存控制流程,才能令企业“卖一挣一”而非“买一赠一”。

运动休闲最“受伤”

库存是服装企业的通病,也是他们的“致命伤”。

“这个行业看谁能赚钱,就是看谁的库存更干净。”博盖咨询董事总经理高剑锋说,从目前来看,运动类和休闲类服装企业最为“受伤”。特别是运动服饰,由于设计和用料选择受到一定限制,同质化严重,加上不少国内品牌定位不清,竞争优势不断弱化。对于这些企业而言,去库存比获得新订单更为重要和紧迫。

李宁近日公布了2012年第四季度订货会数据,其中服装产品订单数量和订单金额均同比下降超过20%。公司坦言是为了避免对零售端产生新的存货压力,主动与经销商沟通,控制订单安排,并计划今明两年致力于清理零售端库存。

由于陷入高库存漩涡之中的企业,资金链断裂的风险更高,这在一定程度上令市场质疑其经营能力。近年来,国内多家服装企业争先恐后地申请IPO,但被拒的不在少数,库存率已成为一个重要的关注焦点。

今年5月,具有“男人衣柜”之称的海澜之家IPO“折翼”。记者从其招股说明书看到,截至2011年底存货合计38.7亿元,占资产总额的56.94%,其中库存商品达到15.2亿元。而维格娜丝时装、淑女屋、舒朗服饰等IPO被否的服装企业,库存率亦是居于高位。

“库存阴霾”从何来

近年来,国内许多服装企业的库存似乎一下子集中爆发,“库存阴霾”究竟从何而来?

“好不容易熬过了金融海啸,却又遇到欧债危机。”服装行业独立评论人马岗指出,人力成本、原材料价格上涨以及贸易环境的变化,使得近两年服装企业的经营环境“风云突变”。一些服装企业今年的出口订单急剧下滑,大量囤货被迫转为内销,加上经济不景气、消费相对疲弱又使得大量库存积压。

记者在上海的百货商场看到,森马服饰、海澜之家、李宁等品牌都在不同程度地进行促销打折活动,有的品牌甚至连新品都在打折。

疯狂促销损形象

为了消化库存,服装企业或疯狂打折促销,或用电子商务的网店平台清理库存,也有的通过批发渠道来缓解压力。

上海白领韩女士最近就喜欢上了到服装品牌的官网上淘货,“官网上的衣服一般都会促销打折,在商店里看好的款式,我都会上官网对比一下价格,有时候网上有优惠活动,便宜很多。”

但业内人士也指出,疯狂打折在带来短期销售高峰的背后,很容易损害品牌形象。

“即便有鲜活的案例在身边,企业依然会饮鸩止渴。”高剑锋表示,对于众多企业来说,在高库存压力下,品牌形象已经显得没那么重要,如何消化库存获得资金流,从而生存下去才是首要问题。

新华社 (王淑娟 龚雯)

责任编辑:王雪莲

Tags:
转发至: 分享到QQ空间 百度收藏 人人网 开心网 豆瓣网
?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环渤海财经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最新图文信息资讯
关于环渤海财经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友情链接 - 网站地图 - 版权声明 - 杂志订阅 - 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