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最后16处矿井的关闭,张家口市地方煤矿兼并重组工作完美收官,原有193处地方国有煤矿、村办矿、个体办矿,全部由3家大型集团公司“接管”,个体煤老板从此退出历史舞台。
张家口市是全国扶贫开发重点地区,原有9个产煤县区,193处矿井,煤炭曾是全市经济的重要支柱。在产业结构调整过程中,该市市委、市政府面对小煤矿产能低下、开采工艺落后、资源回采率低、设备陈旧、煤炭安全生产隐患多等问题,以“壮士断腕”的决心和气魄,强力推动煤矿整合工作,推动煤炭产业战略性调整。针对全市煤矿数量多、区域分散、县区自身整合困难的实际情况,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制定了科学合理、周密细致的地方煤矿兼并重组方案,建立了符合实际、市场运作的私人煤矿退出机制。
该市在以开滦集团蔚州矿业公司、冀中能源张矿集团为整合主体的基础上,又吸引山东肥城矿业集团公司来我市参与整合,对小煤矿退出市场采取三种模式:对于矿产资源少,安全基础差的矿井,由市政府通盘考虑,整合主体给与适当补偿后实施关闭。将相邻的几个小煤矿煤炭资源统一规划,通过技术改造形成年产15万吨/年以上规模的矿井,由开滦集团蔚州矿业公司、冀中能源张矿集团控股整体开发。由山东肥城矿业集团张家口能源公司根据矿区范围、资源储量,对小煤矿进行直接收购。
自2008年煤矿资源整合以来,全市产煤县区由原来的9个减少为8个,矿井数量减至91处。其中国有重点煤矿20处,地方煤矿71处。据肥城矿业集团张家口能源有限公司综合办公室主任朱斐诚介绍:目前,该公司已全部完成煤矿收购整合工作,共收购地方小煤矿68处矿井,整合后形成16处矿井,年设计生产能力总共为396万吨。
为了确保整合后的煤矿符合国家新的办矿标准,提升安全管理水平,防止“穿新鞋走老路”,该市规定无论采取哪种整合方式都将实现“生产、经营、安全、纳税”统一由整合主体企业负责。三大集团公司加大了矿井安全投入,对矿井的各个生产环节进行技术改造,按国家规定淘汰禁止井工煤矿使用的设备及工艺,实现双回路供电,全面推行壁式采煤方法,部分采用机械化开采,淘汰木支护,淘汰畜力车运输,使用机械运输,采用稳定性和可靠性更高的工字钢支护等,从而使煤矿安全系数提高,安全生产隐患减少,为安全生产提供有力保障。整合过程中,县属国有煤矿职工由上述集团接收安置,使得县属国有煤矿的整合工作顺利进展。
蔚县原有地方煤矿118处矿井,全县涉煤产业一度占到经济总量的80%。在兼并重组中先后关闭了66处矿井,部分煤炭经营业主和资金退出煤炭行业,逐渐转投文化产业。到2011年,全县文化产业从业人员增至6万人,文化产业产值达到5.1亿元,占全县GDP的6.4%,并先后荣获“全国文化产业示范基地”和“中国文化创意产业示范基地”称号,改变“一煤独大”的畸形产业结构。
据该市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局长王秉冬介绍,整合后,全市煤矿主要有3家大型煤炭主体企业,产业集中度明显提高,加快转变了煤炭产业发展方式,优化调整了产业结构,提高资源利用水平,矿井规模和安全生产条件也大幅提高。目前,张家口市单井生产规模由原来的几万吨提高到15万吨以上,总生产能力将达到2000万吨以上,较整合前增加1000万吨,产能明显提升。去年,全市煤矿发生事故4起,死亡5人,百万吨死亡率为0.53。与2007年相比,事故起数、死亡人数、百万吨死亡率分别下降了50%、45%和34%。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环渤海财经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