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投稿 搜索:
您的位置: 主页 > 观点 > 财经观察 > 正文

马光远:没有品牌的经济大国

来源: 新浪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转发至: 分享到QQ空间 百度收藏 人人网 开心网 豆瓣网

一年一度的《财富》杂志世界500强的榜单本月公布。荷兰皇家壳牌超越沃尔玛再次回到榜首,但真正引发关注的,却是包括港台在内的中国上榜企业数量达到创纪录的79家,历史上首次超过日本,仅次于美国的132家。不同的是,中国连续10年企业上榜的数量增加,而美国连续10年下降。

《财富》的500强榜单,历来被视为全球经济版图强弱沉浮的晴雨表,因而排名变化备受关注。中国从1995年只有3家企业入围,到2012年仅大陆地区就有73年企业上榜,,毫无疑问,这在一定程度上的确代表了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发展的成果。500强作为权衡一个国家经济实力的最重要的指标之一,中国入围500强的73家企业在某种程度上也是中国经济发展的一张名片和缩影。

然而,即便如此,《财富》500强作为众多排名中的一种,也不过反应了一个国家按照营业收入排序的企业,这种排名只能反应企业的规模,但未必能够反应企业的真正竞争力。正因为如此,如果我们仔细分析2012年入围的企业的状况,分析上榜的企业所在的行业,市场化程度以及科技含量,我们不仅和位居榜首的美国,还是已经退居第三的日本,即使和排名在日本以后的德国、法国、英国比较,无论在行业竞争力,还是品牌的国际化程度上,和我们高居第二位的排名,却并不相称。

首先,在全球化时代,对于一个企业而言,其国际化程度是衡量一个企业国际竞争力的主要标志。但中国入围《财富》500强的73家企业,没有一家具有国际声誉的品牌。无论是位居排行版前十的中石化、中石油,中国电网,还是其他企业,在业务分布、利润来源、品牌的知名度上,基本仅限于中国。以“两桶油”为例,其业务收入和利润的80%以上来自中国。除了华为和联想这两家所谓的“民营企业”的国际化程度尚可之外。其他入围的企业大同小异,基本都属于真正的“中国企业”,他们营业收入的80%以上都是在国内。这和美国、日本入围的企业,真正属于业务遍及全球的跨国公司不可同日而语。

其次,从行业分布看,入围《财富》500强的美国、日本、德国、法国的企业,除了石油等资源类的传统领域,他们入围的企业基本大都在零售、电子、互联网、现代制造业、高科技等领域。而中国入围的73家企业,大多却集中在传统的石油、电力、电信、钢铁、铁路、金融等垄断领域,除了华为、联想、吉利等少数企业真正在一个竞争的市场环境中成长起来之外,这些企业的利润大多靠其垄断地位而获得。在竞争性领域,中国上榜企业的整体盈利能力偏弱。

第三,入围的73家企业,只有5家民营企业,包括去年入围的中国平安保险(排名第242位)、江苏沙钢(排名第346位)、华为投资控股(排名第351位),以及今年新入榜的浙江吉利和山东魏桥。剩下的68家企业,基本都是中字头的央企或者地方国有企业。这从另一个层面折射出,在真正的市场环境下成长起来的民营企业的整体竞争力不佳。从利润而言,入围的68家国有企业的利润,是中国民营企业500强利润的5倍以上,仅仅中移动和中石油两家的净利总和就超过了中国民企500强的利润总和。如果说民营企业的生存和竞争力,可以代表一个国家市场经济的发展程度的话,这个排行榜,至少在某种程度上说明了,为什么迄今有那么多的国家不愿意承认中国的市场经济地位。

毋庸讳言,借助于金融危机的契机,中国企业在规模方面与世界500强的差距日益缩小,这是不争的事实。然而,在肯定这种进步和成绩的同时,我们更应该冷静地看到中国企业的竞争力以及与世界知名品牌之间的巨大差距。令人尴尬地是,作为经济规模位居全球第二的大国,不同于当年崛起的日本、韩国,中国在经济规模和地位提升的同时,并没有产生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产业和国际知名的品牌。日本和韩国在经历快速的增长之后,都形成了具有相当竞争力的产业,以及国际化程度很高的企业,而中国,却是一个例外,这是二战以来,经济史上极为罕见的现象。中国成为世界经济史上唯一没有国际影响力的品牌的经济大国,这不是荣耀,而是尴尬,但这种尴尬,却真实反映了中国市场经济所处的阶段。

2012年,中国宏观经济快速下滑,这绝非仅仅因为国际经济环境整体低迷所致,而是和长期以来,中国粗放式的发展,以及企业和产业的国际竞争力太弱不无关系。在一个垄断企业大行其道的国家,长期而言,企业和行业很难获得国际竞争力,这也许是中国在《财富》500强荣登榜眼,却没有产生真正令人尊重的企业的制度根源吧。


责任编辑:贺一鸣
Tags:
转发至: 分享到QQ空间 百度收藏 人人网 开心网 豆瓣网
?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环渤海财经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最新图文信息资讯
关于环渤海财经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友情链接 - 网站地图 - 版权声明 - 杂志订阅 - 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