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漫画谢瑶
记者昨天获悉,证监会已经建立了一套针对创业板发审委委员的评分系统,评分的高低将直接决定委员未来续聘与否。市场分析认为,此举将严把上市公司的质量关,让一些试图通过发审委来蒙混过关的公司无机可乘。
分数与IPO项目质量相连
记者了解到,评分体系建立之后,对创业板发审委委员的具体评分,直接与其通过或否决的IPO项目质量关联,形成一种约束机制。此外,创业板发审委委员能否得到续聘将与其评分直接关联,这无疑更加有利于委员重视手中的投票权、审慎严谨对待评审项目,也更有利于事后责任追查。
“如果作为专业人士看不出媒体能看出的猫腻,就不配当发审委委员;如果看出猫腻,却不予制止,就更不配当发审委委员。”针对证监会这一监管行为,有投资者做出了如此表示。
通过审核公司相继出事
根据公开信息显示,在此之前,已经相继有胜景山河、苏州恒久、立立电子等公司在通过审核之后最终没能登陆A股,还有上周刚刚爆出的新大地尽管在今年5月18日通过创业板发审委审核,但却被媒体曝出该公司涉嫌虚增利润、隐瞒巨额关联交易也被终止审核。
■专家点评
有利于提高上市公司质量
武汉科技大学金融与证券研究所所长董登新认为,发审委委员手握重权,决定项目的生死,但却缺乏对其有效地制约。发审委一旦在审核过程中顾及人情对于问题公司网开一面,会直接导致带病公司混入A股队伍,对于市场的整体发展不利。如果对发审委委员采取评分体系,将直接关系到其未来的发展和前途,因此,发审委委员们在评分系统建立后审核将会更加谨慎。这对于提高上市公司的质量提供了保证。
英大证券研究所所长李大霄表示,此项政策将对发审委权力产生约束力,也将由此提高审核质量,这是对新股发行体制的进一步完善。“这是非常必要的,可以形成有效监督。”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环渤海财经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