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A股在忑忑中摇摆,股市低迷散户大逃亡正在愈演愈烈,本指望通过股票来对冲货币超发带来的物价上涨和存款缩水,其结果是不但没有升值,甚至连名义价值都保不住了,股票大面值的缩水,让中国股民亏损累累,最终大家都像躲瘟神样的远离这种悲伤的市场。
一、销户已成股民的无奈之举
股市下跌的原因很多,有对我国今年经济增速下跌的过度反应,但最大的因素是市场扩容的速度太快,导致资金严重不足,不管是机构投资者,散户,还是解禁的大小非,都在出逃资金,我们的管理者默不作声,视而不见,因而没有人来维护我们的市场,它是上市公司圈钱的场所,而非普通投资者的理财乐土,一个不健康的市场,一个没有回报的市场,作为一个散户投资者只能做的就是远离它。
1.体制弊端给中国股市“釜底抽薪”
中国股市一熊近五年,股市之所以狂跌不止,虽然和国际大环境不无关系,但主要的还是体制问题。这个投机盛行表面之下暗藏着各种利益输送机制的舞台,公众已经不想再去谈论它的涨跌,不想再去深究其板块轮动有着背后什么样的玄机。这里上演太多的悲伤,这里挤满太多的发泄的情绪。中国资本市场出现诸多问题的根本原因就是缺乏保护投资者,尤其是保护中小投资者的制度和机制,因此加强资本市场和上市公司制度建设是振兴资本市场的根本途径。郭树清入主证监会以来推行了若干股市新政,如进行发行制度改革、分红制度改革、退市制度改革、税费制度改革等,实际上改革最根本的本质是加强股市和公司制度建设。
2.投资者信心降到了冰点
在低迷市道下,中国股市在连续两年扩容世界第一的情况下,今年上半年再次成为世界第一。如此不顾一切的扩容大跃进,是对投资者信心的最大伤害,是股市暴跌不止的重要原因。美国股市在创出12900点金融危机前的新高时,6月以来已连续5周停止扩容,为40年来所罕见。香港股市在将近2万点的高位,毅然停止三一重工和光大银行的上市。唯独中国股市的管理层,至今对扩容大跃进的危害采取不承认主义,在股指比金融危机前高点打了3折的情况下,依然坚决否定市场对放慢扩容节奏的强烈要求,越扩容资金就越少,股市越跌;股市越跌,资金抽离的就越多越快,陷入恶性循环。广大投资者的信心绝望,无疑是对至今仍在做8年后成为世界第一美梦的管理层的绝妙讽刺。
二、拯救股市怎么走
中国的资本市场一直缺乏前瞻性的战略规划,始终围绕着圈钱和既得利益打转,进行束手束脚、缝缝补补的策略式改革,而忽视长远规划和战略构建,有时甚至是用饮鸩止渴、牺牲长远利益来保护少数人的利益,让资本市场始终处于“中国特色”的泥潭中无法前行。
当务之急中国股市不是去搞什么“超英赶美”,在股市信心尚未恢复的情况下应该加紧治理股市弊病、固本强基,当然也应该大力发展债券市场,别把直接融资的重担全部压在股市身上。如果上交所为了“大跃进”一味地去发行大盘股,会将资本配置到传统型、“夕阳红”的大企业身上,这不利于支持中小型和创新型企业的发展,这与目前中国经济结构转型的战略目标相悖。因此,在目前股市信心不足的情况下不妨先放慢上交所发行新股的步伐,将支持这些大型国企的资金用于支持中小板和创业板,让资本市场为中国经济的未来争取战略制高点服务,别再让上交所和上海市为了一己之私利而裹挟中国经济转型的大局。
三、当前经济形势下救股市才能稳经济
当今之计,中国政府应将搞活股市作为“稳增长”的抓手,尽快扭转中国金融市场的颓势,而不是为提高经济增长率一味地加大对国有企业群体的投资。股市可以作为中国经济的发动机对待。一则股市投资本身就是投资,二来股市投资还有助于掀动地下金融的资金转而进入公开市场,且因中国股市已经关联到一大批的重要企业和产业,只要股市上去了,会出现联动的效应,经济增长也就大有可为。
目前经济增长不会成为中国经济面临的最严峻问题。中国经济面临的真正问题,在于经济体制改革的缺位,政府的高度垄断导致大量资源浪费,企业失去竞争力;金融对内向人民开放,向真正的市场经济转型才是当务之急。股市只有上涨证券市场的其他制度性改革才能更好地进行,股市上涨才能把泛滥成灾的民间高利贷吸引到股市这个巨大的蓄水池来,把社会上各种“钱炒钱”的游资规范到证券市场,有利于物价下降,股市涨起来才能更好地推动经济的转型和升级,经济稳增长才更有保障。
作者简介 宏皓:原名:章强。著名金融学家﹑融资专家,北京交通大学客座教授、中央财经大学证券期货研究所研究员﹑中国金融智库首席金融学家、政府、上市公司融资顾问,中经产业基金理事会秘书长。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环渤海财经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