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原油期货、期权和境外期货代理业务等推出前夕,内地期货业与境外市场交流与学习的步伐骤然加快。昨日,由上海市期货同业公会组织的“CBOE期权培训和考察团”从美国“取经”归来,顺利抵沪。
“内容务实,收获很大。”考察团团长、上海中期总经理吴素萍用八个字来形容此次考察的感受。
期货日报记者了解到,尽管经历了时间紧凑、出行机票难订等问题,但本次考察在内容设计上下了不小的功夫,学员也普遍反映特别满意。
“本次考察和培训历时两周,主要就期权产品设计、做市商、风控、技术对接、机构应用、研究、策略等方面作了详细讲解。”上海市期货同业公会会长马文胜介绍说,讲课老师除了交易所人员外,还有来自境外机构的专家。“CBOE的讲课老师也特别高兴,因为学员提了大量问题,而这些问题也是CBOE正在研究的问题”。
说起本次考察的初衷,马文胜表示,此前公会召开会员大会时,有公司老总提出来想到境外市场看看。另外,新湖期货此前曾派员工到CBOE培训过,回来后发现这些员工对期权、境外交易制度有了较深刻的认识。
“在创新成为市场主基调的背景下,期货市场未来将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对期货从业人员来说,拓宽视野很重要。”马文胜表示,即将推出的国债期货、期权等品种和交易工具,在研究方法上与传统产品差异很大。“而在这些方面,美国最为成熟。出去看一看,学一学,可以帮助我们的机构在创新的道路上走捷径”。
就在上海地区期货经营机构考察团归来的同时,由中期协组织的针对期货公司高管的境外市场考察仍在进行中。与此同时,中期协此前组织的期权交易实务培训班成绩前20名学员名单也已公布。按照培训项目安排,这20名学员将于今年10月下旬赴德国欧洲期货交易所参加为期10天的期权培训。
在期货公司高管、研究人员等“走出去”的背后,是内地期货市场创新年中各项创新的积极推进。
多年以来,国内期货市场一直与境外市场强化交流、学习,也有一些期货公司组织、安排员工到美国、英国、韩国和中国台湾、香港地区考察,但考察的内容大多是当地市场运行情况、期货公司业务开展和制度设计等。而近期,期货业内人士频频走出去“取经”有了更为强大的动力,有了创新业务这一更加具体的目标。
“近年来,更多的是境外人士通过考察和培训来寻找机会。我们这次‘走出去’主要是学习。”马文胜表示。
在期货公司积极“走出去”的同时,几家期货交易所在国际化方面也早有部署。记者了解到,近两三年来,期货交易所持续地送一些部门的员工到境外市场学习和培训,为交易所和期货市场的国际化做好人才储备。
在期货业对境外市场存在较强了解和学习诉求的情况下,一些立足培训的中介机构也应运而生。今年年初在美国成立的芝加哥投资学院便是其中之一,该学院的院长郝炼同时也是美国华人衍生品协会的会长。
“我们协会有不少在美国金融机构工作过的华裔,他们经验丰富,和内地人士交流语言无障碍。”郝炼介绍说,通过搭建芝加哥投资学院这个平台,为内地期货从业人员、投资者提供境外市场的各种培训。“前段时间与CME合作,给内地一家大型期货公司培训原油期货,就得到了强烈的反响”。(董科)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环渤海财经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