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往,在人们的的印象中,钢铁、焦化、建材,是武安的标志产业;而有着悠久历史的武安小米,却“养在深闺人未识”。
长期以来,武安人对小米品牌的意识不强,观念较为落后,并缺乏龙头企业的带动,仅满足于自给自足式的生产,制约了武安小米的发展。近年来,为了带动武安小米产业的发展,适应国际、国内市场的需求,武安市委、市政府加大了对小米产业的扶持力度,出台了《关于发展优质小杂粮的实施意见》和《关于发展小米产业的实施方案》,并把小米产业列为“十一五”国民¾济发展规划的10大产业之一,市财政每年拨出专款扶持谷子生产。
几年来,武安市农牧局陆续从科研院所引进11个优质谷子新品种进行品比试验,并请专家对小米现场品偿,筛选出小香米、冀谷19、冀谷18、冀谷20、冀谷21、冀谷25等优质品种进行推广。同时,建立了桃源沟、南山沟、西峧沟、琅矿沟、天井沟、徘徊铺上等优质谷子种植基地,这些基地谷子亩产量均在320公斤以上。金秋时节,山东、河南等外地小米加工企业纷纷到武安抢购谷子,武安小米远销到北京、天津、河南、山东、湖南等地,深受消费者欢迎。
由于市场的拉动,种谷效益显著提高。武安有关部门曾经进行过种谷子与种玉米的产量效益50户调查,结果显示,种谷优势显著,谷子亩产值高于玉米产值一百多元。仅此一项武安谷子比玉米增加产值3000万元以上。
武安常年种植谷子20万亩左右,2009年种植25.3万亩。其中,无公害谷子面积达24.15万亩,有机谷子面积1274亩,绿色谷子面积10265亩。
成功的背后
武安小米产业的成功,得益于市委、市政府超前的观念,持之以恒的决心。
在技术上,武安依托河北省农科院谷子研究所指导谷子科研与生产,示范推广优质专用谷子新品种、有机、绿色无公害栽培技术,实现品种更新和良种良法配套。
在示范推广过程中,通过抓好龙头企业建设、基地建设、优种供应、试验示范、标准化生产,促进小米生产规模化、产业化,延伸产业链条,提升武安小米的市场竞争力,为小米产业发展增添了后劲。
在龙头企业建设上,河北仓盛兴粮油工贸有限公司投资1700多万元建成了年加工能力达1.5万吨的优质小米生产线。同时注册了“武安小米”地理商标和“磁山粟”“晶秋”商品商标,进行了小米的有机食品认证和正在进行小米的绿色食品认证工作;并与农户立签了收购订单,带动农户10万多户。为了拉长产业链条,与河北省农科院谷子研究所立签了小米多功能营养粉生产技术转让协议,项目正在施工实施,今年有望投产。同时,小米营养乳、小米糠油、高纤素等系列深加工产品已进入中试阶段。
在基地建设上,对武安市73万亩耕地进行了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基地环评认定,使武安市所有的谷子都产于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基地;农业局每年还从科研院所引进十几个优质谷子新品种进行品种展示,并请专家对小米现场考察,筛选出小香米、冀谷19、冀谷25等优质品种进行推广,同时,建立了白府、阳邑、石洞、桃源沟、南山沟、西峧沟、琅矿沟等优质谷子种植基地;另外,在建立绿色食品(小米)生产基地1万亩的基础上,又建设成了有机谷子生产基地。通过种种措施、建设带动了武安优质谷子基地的发展,调动了广大农户种植谷子的积极性。
目前,武安已有73万亩耕地通过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基地环评认定,并获得了认定证书。从此,武安小米全部是无公害农产品。
责任编辑:乔慧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环渤海财经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