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标准化生产上,根据有机食品和绿色食品的生产标准和武安谷子的生产实际,制定了有机、绿色谷子生产技术操作规程,通过培训在全市推广实施。通过示范带动,建立了22个标准化科技示范村,以示范村为中心辐射带动全市优质谷子生产技术的推广;
以技术骨干为核心,成立了11个技术服务小组,统一培训标准、统一供应优种、统一技术指导,统一生产资料、统一收购加工、统一品牌销售 ,实行全程跟踪服务,大力了推进标准化生产;
技术人员还从生产源头上加强农业投入品管理,确保了武安小米的质量。
通过优种推广、基地和龙头企业建设,武安市谷子良种普及率达到了100%;加工转化率由过去的52%增加到78%;种植面积由2006年的20.1万亩增加到2009年的25.3万亩;2009年总产达到6.72万吨,比2006年增加2.62万吨。2009年总收入1.8亿元,比2006年增收8000万元以上。
在政府的支持和指导下,在科技人员、农民、企业的共同努力下,武安小米产业呈现出良性循环的发展态势,龙头带动作用日益增强,基地规模日益扩大,品牌效应日益显现,它已成为助农增收的一条重要途径。
拉长拉粗产业链条
通过近几年的大力推广,谷子标准化生产格局已形成,为了解决农产品卖难的问题,在已有年产小米1千吨左右的小米加工厂20多家的基础上,武安市仓盛兴油脂有限公司2008年投资新建年加工2万吨小米的大型精小米加工厂,之后又投资30万元于小米多功能营养粉生产技术。
龙头企业在建立了有机和绿色谷子生产基地的基础上,进行了有机小米和绿色小米认证并与农户签订了种植收购协议。并与农户立签了收购订单,带动种谷子的农户10万多户。
目前,武安市谷子年加工销售量在4万以上万吨,加工销售率在90%以上,销售收入达4亿元以上。
农产品的深加工,是提升产品附加值,是拉长产业链条的重要一环。武安小米产业已被市委市政府列为“十一五”规划的十大产业之一,武安小米的产业链条将会越拉越长,带动小米生产基地规模越来越大,并将成为武安农民增收的优势产业。
发挥政府的服务与调控功能,
责任编辑:乔慧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环渤海财经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