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分析人士10日表示,中国物价调控取得明显成效,物价上涨势头得到有效遏制。但从中长期来看,美国等主要粮食出口国的干旱所引起的农产品价格上涨,以及西方国家的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导致的输入性通胀压力不容小觑。
9日,国家统计局发布报告,7月份中国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CPI)同比涨幅为1.8%,涨幅比上月回落了0.4个百分点,30个月来首次跌破2%。
“7月CPI数据达到一个较低的水平,只能说明当月的情况,伴随着某些地区菜价的上涨,八九月份的CPI可能回升至2%。”银河证券董事总经理、首席总裁顾问左小蕾说。
中国商务部监测数据显示,7月30日至8月5日36个大中城市18种蔬菜批发价格比前一周上涨5.7%,连续三周回升,累计上涨12.2%。
中国社科院农村发展研究所研究员李国祥说,每年七八月份的蔬菜价格常常上涨,今年涨的更快,受蔬菜价格过低导致种植面积下降以及自然灾害的影响,蔬菜价格上涨不可避免,但从长期来说,对稳定物价的影响较小。
中国央行10日公布数据显示,7月人民币贷款增加5401亿元,同比多增485亿元。7月末,广义货币(M2)余额91.91万亿元,同比增长13.9%,比上月末高0.3个百分点。
“从货币政策来看,货币政策正处于预调微调中,但‘稳健’的总基调尚不会改变,今年的货币供应增速完全可以达到16%左右。”中国人民大学教授公共管理学院副院长许光健说,从国内来讲,这为“稳增长”政策提供了较大的调整空间。
但是,来自国际的输入性通胀不容忽视。受访的专家认为,西方国家准备的量化宽松货币政策,美国等主要粮食生产国遭受自然灾害,国际农产品价格出现上涨预期,这些都会给中国带来输入性通胀的压力。
美国农业部预计,在2013年收割到来之前,玉米、小麦、大豆和大米的总库存将减少1.8%,至四年低点。美国是全球最大粮食出口国,但目前其农作物却面临自1988年以来的最恶劣条件;欧洲农作物也正在遭受热浪折磨;印度的季风降雨也已低于正常水平20%。国际谷物协会自7月起就开始预测粮食收成创纪录,但其最终却预计,粮食产出将下跌2%。
据经合组织和联合国粮农组织最新发布的《2012-2021农业展望报告》显示,未来10年世界农业增长率由上一个10年的2%下降到1.7%,食品需求则继续保持较高增长,因此粮食价格仍将高位运行。
据了解,中国大豆对外依存约80%,受国际旱情的影响,南京的很多农贸市场的豆制品已悄然涨价20%以上。上半年中国玉米进口达240.54万吨,同比增长6535.2%。
“由于大豆、玉米等农产品从国外进口较多,国际价格上涨,国际投机资金很容易借助一些题材趁机炒作的可能较大,对国内的农产品必然有一定的影响,给农副产品价格上涨带来压力。”左小蕾说。
同时,在国际上,美国和欧洲的央行将要购买政府债券的迹象,为国际游资的大量产生埋下了隐患。
“在我们的职责范围内,欧洲央行会尽一切努力拯救欧元区,这些措施将是足够的。”欧洲央行行长马里奥·德拉吉7月26日在伦敦出席一次投资会议时如是说。他的话普遍被欧洲经济学家解读为即将购买政府的国债。
在本月1日结束的货币政策会议上,美联储在声明表示,称将把联邦基金利率维持在零至0.25%的超低区间至少到2014年下半年,出售剩余期限为3年及以下的2670亿中短期国债,同时购买相同数量剩余期限为6年至30年的中长期国债,以压低长期利率。
中国人民大学国际货币研究所副所长向松祚表示,欧美国家虽然没有明确的量化宽松货币政策,但是其购买国债的倾向,将释放较大的流动性。这些措施虽然从短期来看构成的输入性通胀的威胁不大,但是其中长期的影响不容忽视。
“综合分析国内、国外两方面的影响,未来数月的CPI数据将呈现一个温和增长的趋势,如果控制得当,全年数据在3%-3.5%之间的可能性较大。”左小蕾说。
责任编辑:王雪莲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环渤海财经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