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投稿 搜索:
您的位置: 主页 > 新闻 > 特别报道 > 正文

国际食品包装协会被疑野鸡机构 回应称性质不重要

来源: 新闻晚报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转发至: 分享到QQ空间 百度收藏 人人网 开心网 豆瓣网

国际食品包装协会被疑“野鸡机构”

曾曝方便面外包装荧光性物质超标唯一负责人回应:性质不重要,结果是真的

晚报记者 张钰 报道

日前,国际食品包装协会抛出一则惊人消息,多款方便面桶、奶茶杯等外层包装的荧光性物质超标,可能迁移至食品中影响消费者健康。随后,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面制品分会等发表声明,反驳这一说法。

在双方的论战中,国际食品包装协会的性质和背景开始受到质疑,协会在香港注册,主要负责人仅为董金狮一人,这些都是“维权斗士”方舟子口中的“野鸡机构”特征。

对此,董金狮昨天回应称,协会性质并非关键问题,只要检测报告是真实的,就证明他所言非虚。

1 外层包装是否致癌说法不一

在国际食品包装协会的报告发出后,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面制品分会发表声明,称方便面容器的内层纸碗足以保证食品安全。但昨天,国际食品包装协会的官网上又登出反驳文章,称有害物质会在高温、油脂的情况下迁移进食品。

面制品分会在声明中称,方便面的纸容器由内层“纸碗”和外层的“碗标”构成,功能不同,适用于不同的安全标准。其中内层直接接触食品,使用原浆材料,已经足以保证食品安全。国际已经通行外层使用再生纸,这也是环保的一种体现。

但国际食品包装协会认为,再生纸中的有害物质会在高温、油脂浸润的情况下向内迁移,且纸板或成品在生产流程中摞在一起,直接污染内层,消费者使用时手和嘴也会接触到外层,存在隐患。 “双层结构不等于双层标准”,企业不应该钻国家标准的空子。此外,日本的食品用器具及容器在使用再生纸时,对废纸来源、加工过程中的有害物质控制以及最终用品的用途都有规定,我国则缺乏这方面的制约。

2 国际包装协会在香港注册

2008年7月11日,国际食品包装协会在香港注册成立,董金狮为其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记者查询该协会官网后发现,在“协会领导”一栏中,仅有董金狮一人的详细简历及获得的各种荣誉,尽管其组织机构中还有会长、总监、副会长等多项设置,却没能在任何的协会活动中见到踪影。

对此,方舟子称:“这些都符合野鸡机构的特征,是利用在香港注册机构名称可以随意起之便到内地唬人的。如果是真正的国际协会,其成员必然是国际化的,面向世界各国,而不会只在中国活动。 ”

此外,国际食品包装协会与北京凯发环保技术咨询中心之间的关系也受到诟病。此次对方便面、奶茶等外包装的检测调查是由这两者共同组成的调查小组,在多地购买相关样品并送至当地机构检测。

但该中心的法定代表人正是董金狮本人,其中心是 “以治理‘白色污染’、推广各种包装为己任”的专门机构。这就令人怀疑,董金狮对其他企业包装的大力“打击”,后手则是对北京凯发中心产品的推介。

3 董金狮回应:外界应轻协会重检测

昨天,董金狮承认,国际包装协会确实在香港注册,协会主要为企业服务,注册地在哪里并不是关键。

对于协会只有他一人的质疑,董金狮表示,这是因为他在业内影响力已经足够担负其协会的日常工作。在记者不断追问会长是谁后,他才吐露:“国内最大的环保食品容器生产商深圳迅宝的老总是会长,但他很低调,一般不愿被介绍。 ”最终他也没有透露会长的姓名等详细信息。

此外,国际食品包装协会既然冠以“国际”的名头,其会员企业主要分布在哪些地区呢?董金狮表示,由于牵扯到会费,目前国内只有十多家企业为其会员。而国外会员中,日本企业不少。但是当记者追问为何在协会官网上看不到日本会员介绍时,他又称:“没有必要放上去,开会的时候他们就会来了。 ”

至于他和北京环保技术咨询中心之间的关系,董金狮回答得很坦然:“我就是凯发中心的负责人,难道法律规定不允许兼职吗? ”

对于种种质疑,董金狮最后用一句话回应:“协会的性质如何不是关键,关键是我们的检测报告是真的,我们的检测结果也是准确的。这些企业的食品包装外层确有荧光性物质超标。 ”

4 民间食安报告存在一定风险

除了政府权威部门发布的食品安全信息和警示,一些第三方组织和协会也开始介入其中,发布第三方报告。但近期频频出错的报告,让人质疑,民间的食品安全报告是否可靠。

日前,湖南省信用建设促进会和湖南省品牌信誉调查中心的一份报告引起轩然大波,称雅培、美赞臣、惠氏等多个品牌的洋奶粉被检出香兰素超标。但随后检测机构湖南农业大学营养与食品安全检测中心发表声明,称结果出错。此前,雅培奶粉也被一家名为“CERResearch”的机构检出产品不达标,却最终发现该机构性质存疑,无企业实体却爱调查上市公司。

这些纷纷扰扰、真真假假的食品安全报告频频出炉,伤害了企业和消费者后却又“一笑而过”,毫无责任。对此,本市食品安全部门相关负责人表示,目前对于类似不实信息的散布尚未有追求其责任的实际操作。“任何个人、协会和组织都有权利将怀疑的食品样本送去检测,结果很快就能通过互联网等传播,目前我们对待这些信息,都是以此为线索,进行调查核实,如果属实就进行查处,如果虚假就要澄清,但对于传播虚假信息的追责还没有实际操作,事实上也有难度。 ”


责任编辑:王雪莲
Tags:
转发至: 分享到QQ空间 百度收藏 人人网 开心网 豆瓣网
?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环渤海财经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最新图文信息资讯
关于环渤海财经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友情链接 - 网站地图 - 版权声明 - 杂志订阅 - 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