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5日上午8点多,旭日初升,空气中隐隐透着初秋的凉爽,安徽省巢湖市的街头公园和广场上还有不少健身的人们,但在距离市区大约七八公里的巢湖市体育中心田径场上,却是一片荒凉景象。
阳光下,红色的塑胶跑道鲜艳醒目,却无人使用。被跑道环抱的足球场,一大半是刚刚被修剪过的整齐草坪。在东南角,几名工人仍在忙碌,除草机发出巨大的声响,切割的野草约有半个人高。几天前,这块田径场上还长满了这种野草,当地媒体刊发的报道“巢湖体育中心变菜地”引来了全国的关注。
高规格的田径场杂草丛生
“现在正在锄草的室外田径场根本就没有变成什么菜地。”巢湖市体育中心主任夏天向记者澄清,“媒体来采访的时候,正好有一个老农从田径场附近经过,被误以为是来种菜的。”
田径场变菜地的传闻虽被夏天否认,但巢湖体育中心田径场杂草丛生的景象,却真实地出现在记者眼前。夏天承认,体育中心田径场自2009年交付使用以来,每年都要在秋末锄一次草,今年的锄草行动提前进行,是因为几天前媒体报道了“体育中心变菜地”的消息。
不少当地人对这条消息都有所耳闻,甚至把这条消息当成了茶余饭后的笑料,因为很少有人感受到了体育中心给自己的生活带来了便利,“体育中心是不是变成了菜地,对我们来说都是一样的,因为那边离市区太远,谁会跑那么远去锻炼身体呢?”在巢湖市火车站附近的一处晨练点,几个跳操的中年妇女对记者说。
从巢湖市中心驱车一路西行,出城后不久就能在一片荒芜的土地上看到一座造型新颖的现代化建筑,这就是即将在今年10月全面竣工的巢湖市体育中心主体育馆,从其壮观的外表可以判断出,这座建筑物的造价不菲,这一点也得到了夏天的确认,“巢湖市体育中心是按照地级市体育中心规划的,用地303亩,包括主体育场、主体育馆、室外田径训练场、综合训练馆、游泳馆和全民健身广场等。2005年规划时,整个体育中心的总投资约2.5亿元,但现在看,由于近几年建材价格和人力成本等的上涨,体育中心的最终投入肯定在2.5亿元以上。仅即将竣工的主体育馆的耗资,就超过了1亿元。”
市区没有公共体育场地
巢湖市体育中心建成后,巢湖将能够承办全国性比赛,这也是这座体育中心的建设曜肌5猿埠市民来说,他们对健身场地的需求,远比承办全国性比赛更为迫切。
在巢湖市长江东路和党校路附近,不少居民对政府为修建新的体育中心而拆除老体育场感到不解,这一带正是巢湖市老体育场的所在地,“以前这里有老体育场时,每天早晚来锻炼的人很多。我们几个在这里锻炼了十多年,可是几年前,政府把这里卖了,地产商把这里开发成了高档小区,没有留下一丁点空地。”
老体育场和体育馆当时是巢湖市区仅有的公共体育场地,据夏天介绍,政府因为财力有限,难以承担新建体育中心的全部费用,这才把老体育场和体育馆给了开发商,获得了近1亿元的置换金。新建体育中心的其余投入,由政府财政负担。
在老体育场和体育馆拆除后,巢湖市只能通过鼓励中小学校、企事业单位向社会开放所属体育场地的方式,来缓解公共体育场地严重不足的供需矛盾,但由于近几年国内校园安全事故频发,中小学校体育场地向社会开放的工作进展越来越缓慢。如今,大量的巢湖市民每天早晚只能在街头广场和公园健身,这种群众体育无处不在的火热景象,实际上反映的是老百姓没有公共体育场地的尴尬现状。一位领着20多位妇女跳操的健身队长向记者表示:“我们在街头广场跳操也是无奈的选择,街头广场人多人杂,并不是跳操的好地方,如果有公共体育场地可用,我们是肯定不会选择街头广场的。”
老体育场拆除之后,巢湖市区仅有的一片公共足球场也就此消失。35岁的巢湖市民胡先生原本每周踢球一次,老体育场拆除后,他一直试着联系巢湖的几所中学,希望能在周末进校踢球,但均遭拒绝。从2008年开始,胡先生与几名球友狠了狠心,每个周末坐火车去省会合肥踢球,“合肥有几十所高校,总能找到踢球的地方。”
大型体育中心废弃事件频出
胡先生并不是没有打过巢湖市体育中心的主意,“但室外田径场以前是不对外开放的,今年好像把大铁门拆了,但开春之后,草坪上的野草疯长,根本没法踢球。”
在室外田径场不远处,还有一片被铁丝网围住的足球场,这块足球场因为没有维护,野草长势更甚,“这么好的一块场地就这么废弃着,看着真让我们这些无处踢球的球迷心疼。”
胡先生是在2000年大学毕业后来巢湖工作的,过去12年,他看着巢湖这座山清水秀的小城掀起了一轮城市大建设的高潮,新建的体育中心不过是城市大建设的一部分。
这股城市建设高潮在安徽省和全国许多地方都在上演,城市拓宽了道路,新建了高档小区,造型新颖、现代的建筑拔地而起。但政府可以投入几亿乃至几十亿元在新建地标性的大型体育中心上,却无力改变老百姓身边体育场地严重不足的困境。
今年6月,耗资8亿元建设的沈阳绿岛体育中心被爆破拆除,几天前,媒体报道,南京为举办2005年全运会而新建的国际赛马场已经成了停车场。大型体育中心的建设费用巨大,其养护费用也十分惊人,国内体育赛事专家、上海体育学院教授刘清早曾向记者介绍,在高质量和职业化赛事资源匮乏、体育竞赛产业尚处于起步的中国,根本不需要那么多的大型体育中心,但现在,不仅多数省会以上的大城市兴建了大型体育中心,连中小城市也不甘落后。这些大型体育中心一旦建成,一方面因其运营成本的问题,很难满足百姓的健身需求;另一方面,又因为国内高质量赛事资源匮乏,很难真正物尽其用,最终造成社会财富的巨大浪费,沈阳绿岛体育中心和南京国际赛马场的下场,不过是两个极端的例子。
1个多月前举行的伦敦奥运会,在场馆建设上采用了一种更务实的策略,伦敦奥运会仅新建6座永久性体育场馆,其中主场馆“伦敦碗”和自行车场馆均将在伦敦奥运会和残奥会结束后,改造为社区性体育场馆。“伦敦碗”的座位数将从现在的8万个减少到6000个,成为伦敦东区的一座社区体育场。缩小规模和社区化之后,体育场馆会失去其原有的宏大气势,但它的利用率将得到大幅度提高,同时也减少了维护成本,达到真正让老百姓受益的目的。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环渤海财经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