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老金的“传言”,总是一波未平一波又起。
之前有报道指出,2011年中国城镇基本养老保险个人账户缺口达到了2.2万亿多元,尽管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否认这一说法,但民众依然无法释怀。有网友就表示,社会养老保险缴费不如存银行获得复利划算,并且缴得越多越不划算。还有网友提出,国家规定社会养老保险最低缴费年限为15年,那么如果从45岁开始缴费15年,到退休时领取养老金最划算。
9月12日,《人民日报》针对养老金相关传言,请专家算了一笔账,最后得出结论,社会养老保险收益率大于储蓄养老,更加划算,而且缴费时间越长越划算。不知道专家此番答疑解惑,能为多少人缓解养老焦虑。其实,养老金的计算方法并不是机密,此前早有媒体对此做过详细阐述,有的网站还专门设计了养老金计算器。但是,民众为何总是对养老金的保障能力缺乏信任呢?!
究其根本,是因为真正能算得清退休后自己养老金数额的人,少之又少。按照规定,城镇职工退休后领取的养老金由两部分组成,基础养老金和个人账户养老金。基础养老金大致相当于当地上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乘以缴费年限再乘以百分之一,个人账户养老金是个人账户里的总额除以计发月数。充斥着专业术语和繁琐计算的说明,普通人看到只会如坠云里雾里,光是逐一弄明白各种概念就不知道要耗费多少心力。所以,在民众印象中,关于养老保险,只是每月工资条上被简单扣除的一个数字,为什么缴纳那么多,不清楚;与之对应何等比例的养老金,不知道。这笔糊涂账就是养老金信任缺失和传言滋生的土壤。在此背景下,媒体请专家来给民众算账,自然意义非常,对民众来说,是解惑释疑破解传言,对养老制度来说,可以赢得信任,争取更多缴费覆盖人数,获得更加良性的发展。
不过,专家的模拟计算虽然清楚明白,但是认真琢磨起来,不难发现其结论建立在一种理想状态之上。计算公式中涉及到的变量,比如平均工资,被设定为年增长5%,比如养老金调整,被设定为每两年上调10%,而未来几十年可能遭遇经济增长停滞甚至衰退带来的工资和养老金增长失效,则完全没有纳入考虑范围。最让人担忧的是,在其模拟计算中,退休前一年,平均月工资已达到20192元,但退休时领取到的养老金只有9268元。这意味着,一旦退休,收入便锐减为原来工资的一半还不到,这就必然会造成生活水准的下降。此前有评论指出,我国的养老福利水平并不高,最具代表性的衡量指标就是养老金替代率低下,养老金替代率即劳动者退休时养老金领取水平与退休前工资收入水平之间的比率。根据世界银行的建议,养老金替代率须不低于70%。显然,我国现行养老制度还有相当大的改进空间。
数据显示,我国基本养老保险制度覆盖人群已超过7亿人,70%以上的目标人口拥有基本养老保险。客观说,这几年我国社保水平在迅速提升,基本保障制度覆盖城乡,保障标准也在提高。但是与保障水平提升相左的是,不少民众却越发焦虑,甚至有些年轻人,现在就对几十年后的养老问题忧心忡忡,生怕歌里唱的“如果有一天,我老无所依”会成为将来自己的写照。
社保水平在提升,民众焦虑反而不减,为何会出现如此割裂的局面,化解良方何处可寻?一方面应普及养老保险相关常识,教会民众养老金计算方法,使得人们心里有笔清楚账,缴纳养老保险是盈是亏不再云山雾罩;另一方面,要从根本上改进养老制度,提高养老保障水平。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环渤海财经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