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投稿 搜索:
您的位置: 主页 > 观点 > 观察与声音 > 正文

中储粮双重身份致腐败频发

来源: 中国经营报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转发至: 分享到QQ空间 百度收藏 人人网 开心网 豆瓣网

从8月30日开始,中储粮驻马店直属库进入了一年中最为繁忙和谨慎的时刻——中储粮总公司、中储粮河南分公司以及农发行、财政部门等组织的验收组开始对粮食收储质量和数量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进行验收检查。

每年一次的检验活动隆重而繁琐,每一处仓容都会查看到。但是值得反思的是,一些年年验收合格的仓库,却以屡屡发生的腐败事件证明了监督检验的无效和无意义。追本溯源,这种尴尬的发生,很大程度上源于中储粮所拥有的运动员和裁判员的“双重身份”。

民营企业遭弃

“现在恭喜我还有点早,还没正式宣布”。中储粮开封直属库原副主任耿发亮对《中国经营报》记者说,他在5月30日调任至驻马店直属库正阳分库,正阳分库也已从原本的科级分库升格为处级编制的中储粮河南分公司直属库。

正阳分库仅仅是此次变为由中储粮河南分公司直接管辖的28个直属分库之一,加上原来17个直属库,河南境内大多数库点已经直接由中储粮河南分公司直接掌控。这是从三个月前,中储粮河南分公司开始实施扁平化战略来增加对粮库的掌控力度的主要措施。

更主要的是,今年夏粮托市收购启动伊始,众多做好收购准备的河南民营企业发现已经被中储粮河南分公司“抛弃”——除了个别民营企业,河南省大约有1000多家民营企业在中储粮公布的收储企业名单中消失。一些地方粮库国有粮库的收储资格也被大面积缩减。

此举引来许多民营企业质疑和反对。

收购政策性粮食正是这些民营企业赖以生存的基石,被取消收储资格,这些民营企业就等于被端了饭碗。而这一举措被认为和去年以来中储粮河南分公司的腐败窝案有关。

一位民营企业负责人说,凡是民营企业出现贪腐现象,必然有直属库官员参与其中,这更说明民营企业不是天然的先天的污泥,且更能说明中储粮在管理上的缺失。既然如此,又怎么能将腐败根源简单地归结为民营企业一方呢?

中储粮河南分公司新任掌舵人张威的战略是:减少国有粮库与民营企业的关联度,减少管理风险。

对中储粮来说,优先将中储粮系统内的仓库装满,才符合其利益。

过去的很多年,在中储粮系统收购库点不健全的时候,民营企业曾为敞开收粮做出过相当大贡献。

多年下来,有些民营企业投资建设了新仓房希望收购更多的粮食,而与此同时,中储粮也在不停地建设仓库。

业内人士介绍说,中储粮河南省分公司总共有2500多万吨的库容量,而民营企业有1000多家,库容量在1500万吨左右。2006年以来,中储粮河南分公司在河南境内总共建设了700多万吨的仓容。

而记者从中储粮河南分公司了解到,“解决无序投资建仓行为”和“完善全省库点布局”将是其下半年 一项重点工作安排。

中储粮将民营企业砍掉的做法受到了抵触。中储粮河南分公司一份内部报告显示,由于今年部分地方粮食企业和民营企业没能参与收购,但这些民营企业库里还保存着大量政策性粮食。拖延、刁难、阻挠出库、变相收取规定之外费用的违规违纪行为已经到了多发期和关键期。

承储点潜规则盛行

近些年来,中储粮系统每年托市购得的粮食存储在各地的中储粮直属库、国有企业粮食储备库、民营企业粮食储备库中。每隔一段时间,会有一部分粮食被编号之后上传到郑州粮食批发市场,作为全国境内粮食加工企业竞价拍卖的标的物。

当粮食加工企业按照公平的交易规则购得储存在某个粮库的储备粮,接下来要去将这部分粮食运回的时候,却是让面粉加工企业头大的时候。

马世金是宁陵县最大面粉厂的老板,他遇到的情况是先由直属库开个条子,拿着条子找直属库委托储存的承储点交易。这时承储点会提出一些冠冕堂皇的理由。

这些理由有时自称收购的小麦杂质低于国家标准,也可是说是水分低于国家标准,承储点以“粮食质量高于国标”诸如此类的理由要求粮食加工企业追加费用。

“事实上真的如此吗?”老马说,“这些麦子实际上不但没有高于国家标准,而且哪一项都达不到国家标准。”

此外,承储点通常还会要求粮食加工企业增加出库费。按照中储粮河南分公司的标准,每吨小麦出库费用为30元,但在驻马店,这个费用通常不会低于80元。“如果没有熟人的话,至少会在100元以上,”老马说,“最高的时候,出库费达到160元。”老马让当地公检法部门的熟人给粮库负责人打电话,但是依然不会低于每吨80元的价格。

2008年,包括老马在内,商丘市数十家面粉加工企业负责人到商丘市委市政府反映出库难问题,市长市委书记出面调解,但问题还是没解决。最后又跑到省里去反映情况,问题一直存在。此后,老马放弃了维护自己的权益,转而默守潜规则。

出库难现象直接导致企业经营成本的上升。承储点的经营思路在于:粮食放在他们库里,一年一吨麦子有60~70元的保管费用。如果被拍走了,他们就失去了赚钱的根本。

老马说,如果对方库点负责人是自己的朋友,会不好意思去拍,那样就等于端走了朋友的饭碗。不认识的,拍了他的麦子了,他会刁难你。这些库点有的是民营企业库,有的是国有粮食储备库。“这个问题不是光河南省存在的,他所认识的全国各地面粉企业老板那里,都不同程度地存在这种现象。” 老马说。

双重身份之弊

为了保证自己的粮库能有尽可能多的托市粮,民营国有的承储库点在托市收购期间会想尽办法抢购粮食。

“发票上显示的是执行国家夏粮托市收购预案上的价格,但是实际上的收购价格至少要比托市价格高出2分钱。”一位民营粮食购销公司负责人告诉记者,“别人加价收了,你不加价,就收不到粮食。”

因此,这种“军备竞赛”思维从托市收购启动伊始就出现在实际收购中。多出的2分钱由自己掏腰包支付,听上去挺傻。但事实上这样做的原因是:国家给予的补贴有三分半,其中收购费用二分半,出库费用还有一分半。相比之下,减掉支付的2分钱,还有钱赚,不收的话,一分钱也赚不了。

更重要的是,一旦粮食进仓,国家按照规定支付的粮食保管费就成为了许多粮食企业盈利的源泉。记者了解到不仅是民营企业这么做,中储粮下属直属库也时常发生这样的情况。

在国家提出“敞开收粮”号召的前提下,对于任何一方来说,对方加价而自己老实按照国家粮食收购预案执行,吃亏的就是自己。这种“军备竞赛”思维最终使得加价收购成为粮食收购中长期而广泛存在的原因,而反过来,收购中增加的成本又转嫁给粮食价格企业,成为“出库难”现象产生的根源。

而除此之外,还会因为在收粮食时“慌不择食”而产生质量不合格的现象。“2010年许多收购的小麦质量严重不合格,但是中储粮和一些民营企业为了收取保管费,还是大量敞开收购。”一位内部人士告诉记者。

今年6月份根据中储粮河南分公司质检中心的第一报告期品质检测显示,中央储备粮不合格率高达22.24%,其中大部分原因在于不完善粒超标。中储粮河南分公司的做法是争取到8月份之前,将这部分粮食轮换完毕,达到100%的合格率。

这一系列弊端的出现和中储粮既是收购者又是监督者的双重身份有关。中储粮总公司作为政策性粮食储备的收购主体,从收购库点选择到收购的资金发放、监管,都是由中储粮一家来进行。去年11月携巨款跑路的河南周口直属库主任乔建军就是这一体制结出的恶果。周口境内有两家中央储备直属粮库,去年收储量在40多亿元。作为其中的一个直属库,乔建军每年支配的数额超过20亿元,这几乎与周口市每年的财政收入相当。作为中储粮直属库库主任,乔建军在很大程度上拥有将哪个库点作为收购仓点、以及收购多少量的决策权力。

乔建军在任期间,和10多家粮库勾结,“100万斤的任务,只需完成80万”。“余下的20%”款项由乔建军和收储方私分。在检查过程中,由直属库提供保护,确保在检查中不出问题。

由于司法调查尚未结束,目前尚不清楚乔建军与这些民营企业勾结程度有多深。但是确定无疑的是,在2011年,乔建军以与民营企业合作为由,获取了大量托市粮收购资金,随后携款潜逃国外。


责任编辑:辛欣
Tags:
转发至: 分享到QQ空间 百度收藏 人人网 开心网 豆瓣网
?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环渤海财经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最新图文信息资讯
关于环渤海财经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友情链接 - 网站地图 - 版权声明 - 杂志订阅 - 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