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渤海财经网9月19日讯(罗艳琴 康学红):19日上午,记者从石家庄市召开的“喜迎十八大,展示新成就,幸福石家庄”的新闻发布会上了解到,近年来,石家庄市委、市政府紧紧围绕保障和改善民生,以解决好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迫切的民生问题为首要任务,突出实施好扩大就业、教育扶贫、医疗惠民、食品安全、住房保障、蓝天碧水、便民市场、交通改善、供热提质、文化惠民等十大民生幸福工程,让老白姓得到更多实惠,生活更加幸福。截止今年8月底,十大民生幸福工程扎实推进,全市人民正在共同分享经济社会发展带来的成果。
发布会上,石家庄市政府新闻发言人蒲国良就民生问题从财政支出、教育公平、医疗卫生、社会保障、文化事业、食品安全等方面进行了详细介绍。
一、财政支出更加倾向民生
民生幸福,财政是保障。近年来,石家庄市经济社会建设驶入了快车道,2011年,全市生产总值(GDP)实现4082.57亿元,比上年增长12.0%,全部财政收入完成488.9亿元,同比增收101亿元,增长26.1%,这种增长幅度是近年来没有的,是石市在“十二五”开局之年实现的一个历史性的跨越。与此同时,石市财政收入也大幅度向民生倾斜。2011年,全市各级财政用于民生方面的支出达到295.8亿元,比2010年增长38.8%,民生支出占预算支出的比重达到75.2%,比2010年提高5.3个百分点,是石市近年来增长幅度最快、占总支出比例最高的一年。今年前8个月,全市公共财政预算支出246.4亿元,比2011年增长19.21%,其中,民生支出达到187.16亿元,占总支出比重达到75.96%。
教育方面,2010年、2011年,全市教育支出分别达到70.01亿元和87.52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14.28%、25.01%,今年1-8月,全市教育总支出达到63.21亿元;
医疗卫生方面,2010年、2011年,全市医疗卫生投入分别达到27.59亿元和39.60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33.35%、43.53%,今年1-8月全市医疗卫生投入达到13.31亿元;
社会保障和就业方面,2010年、2011年,全市投入分别达到23.08亿元和29.30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20.21%、26.95%,今年1-8月达到15.56亿元;
文化体育方面,2010年、2011年,全市投入分别达到3.74亿元和5.87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4.35%、56.98%,今年1-8月达到2.37亿元。
以上数据表明,随着全市经济的不断发展,石家庄市委、市政府在民生方面投入的力度不断加大,投入逐年增加,公共财政更多的惠及民生。
二、教育公平更加惠及民生
在全省率先建成教育强市、率先实现教育现代化,打造“现代一流、人民满意的省会教育”,是石家庄市委、市政府对全市人民的庄严承诺。2011年,全市教育经费总投入突破百亿元大关,达到了104.78亿元,比2010年增加17.3亿元,同比增长19.78%。
一是财政保障机制进一步完善。义务教育阶段,从2009年至今,石市全部免除了70多万名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的学杂费,约82万名学生(含民办学校)得到了免费教科书,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校生均公用经费(含取暖费),小学由355元提高到555元,初中由555元提高到755元;全市共发放免费教科书资金2.14亿元,惠及学生243.5万人。2011年、2012年,石市连续两年上调家庭经济困难寄宿生的生活补助标准,小学生由2010年的每年750元上调至1000元,初中生由1000元上调至1250元。从2010年至2012年上半年,全市共落实补助家庭经济困难寄宿生生活费1.05亿元,惠及学生12.37万人。高中教育阶段,设立了国家助学金,用于资助普通高中在校生中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比例约占全市普通高中在校生总数的20%,平均资助标准为每生每年1500元。2010年秋季学期以来,全市共资助高中经济困难学生12.5万人次,资助金达到1.26亿元。中等职业教育阶段,石市实行了免学费和助学金政策,从2009年秋季学期开始,在中等职业学校就读的城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和涉农专业学生实施免学费政策。同时,对所有农村户籍的学生和县镇非农户口的学生以及城市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实行平均每生每年1500元的生活补助。从2010年至今,全市共发放中职助学金1. 65亿元,惠及学生近11万人次。高等教育阶段,实行国家奖学金、励志奖学金、助学金和助学贷款等政策,对特别优秀的大学生发放奖学金,对品学兼优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发放励志奖学金,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发放助学金,同时开展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工作。从2010年起至今,全市共发放国家奖学金92万元,励志奖学金1186万元,助学金5756. 3万元,惠及学生近3万人次。
二是教育资源配置更加合理。近年来,石市通过统筹城乡、区域、校际间资源配置,把经费投入、优惠政策更多地向农村、向薄弱地区和学校倾斜,大力实施教师、校长交流制度等一系列举措,努力实现城乡间教育高起点、高水平、高质量的均衡。在学前教育方面,为化解当前仍存在的“入好园难”问题,石市从2011年起,实施了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以公办园建设为重点,计划新建幼儿园350所,改扩建幼儿园842所,使标准化幼儿园达到80%以上,学前三年幼儿毛入园率达到88.8%以上。目前,全市已有各类幼儿园3164所(含民办),其中省级示范性幼儿园38所,一类幼儿园89所,在园幼儿26.86余万人,学前三年入园率88.4%,居全国领先行列。在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方面,针对城乡不同地域特点,石市创新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模式,形成了以桥西区“一托二”为典型、以井径县“学区一体化”为示范的两种发展模式,为校际间以强带弱、共同提高,城乡间良性互动、一体化发展搭建了平台。实施了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重点改造农村基础薄弱校,2011年,全市484所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竣工投用,今年全市又开工项目981个,开工建筑面积178万平方米。实行了教师资源和优质生源均衡配置,凡50岁以下男教师和45岁以下女教师,在一所学校连续任教超过6年的,按照隶属关系在区域内进行交流,交流时限3年以上,年交流比例10%以上;省级示范性高中公助生招生指标按比例均衡分配,分配生比例由2008年的60%提高到2012年的80%。在普通高中教育方面,全市省级示范性普通高中达到40所,占全市普通高中的31%,省级示范性普通高中的年招生总数和在校生规模均达到全市高中在校生总数的55%以上。目前,石市正组织实施一中分校、十五中整体迁建、二十四中校园改造、行唐中学、无极中学等优质高中建设,不断扩大优质高中教育资源,整体提升普通高中办学质量。
三是山区教育扶贫工程扎实推进。从2011年初开始,石市在西部山区六县实施了“山区教育扶贫工程”,计划在三年内建设6所初中和50所中心小学,将深山区4万余名中小学生,集中转移安置到交通方便、生活条件较好的乡镇和县城免费就学,通过孩子带家长,一人带全家,逐步引领山区贫困人口走出深山,在城镇置业安家,从根本上实现脱贫致富。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委员刘延东作出重要批示:“石家庄山区教育扶贫工程一举三得,值得推广。”截至目前,已有51所项目学校开工建设,22所学校竣工投用,累计投入资金3.4亿元,共计完成建设面积28万余平方米,转移安置学生2.6万余名,所有建设项目将于明年6月前全部竣工,届时将转移安置山区学生4.1万名。
责任编辑:康学红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环渤海财经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