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的草原天堂。
这十年
内蒙古的跨越式发展,是从进入新世纪开始的。这些年来,我们紧紧抓住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战略的历史机遇,坚持不懈地推进工业化、城镇化和农牧业现代化,实现了边疆民族地区的跨越式发展。经过十年的努力,全区经济总量由千亿元跃上万亿元,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由百亿元跨过千亿元,一产比重由22.8%下降到9.4%,二产比重由37.9%提高到54.5%,城镇化率由42.7%提高到55.5%,实现了由农牧业主导型经济向工业主导型经济的历史性转变。在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各项社会事业全面进步,人民生活不断改善,始终保持了民族团结、社会和谐、边疆安宁的良好局面。这一时期,是内蒙古发展进程中综合实力提升最快、城乡面貌变化最大、社会建设成就最好、人民群众得到实惠最多的时期之一。
——摘自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党委书记胡春华《内蒙古第九次党代会报告》
北疆发力 强势崛起
早在1987年,中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就曾经预言,内蒙古资源富集,人口又少,今后发展起来很可能走进前列。
伟人的希望,在进入新世纪的10多年里,离现实越来越近。
从2002年到2011年,内蒙古自治区经济总量从1725亿元增长到1.42万亿元,地方财政收入由113亿元增加到1357亿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6051元增加到2.04万元,农牧民人均纯收入由2086元增加到6642元。底子薄、起点低的内蒙古正在创造着边疆民族地区经济腾飞的奇迹。
10年里,内蒙古全区GDP总量先后超越9个省区市,由全国第24位上升至全国第15位,是我国5个自治区中首家、西部12个省区市中第二个进入“万亿俱乐部”的省份;人均GDP由2002年的7000多元增加到2011年的5.75万元,在全国的位次由第16位前移至第6位;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先后超越7个省区市,由全国第25位升到全国第18位,实现了经济实力由全国后列到中列的跃升。2002年到2009年,内蒙古的发展速度连续8年居全国首位,引发了学界“内蒙古现象”的探讨。
资源型经济带动内蒙古实现了由农牧业向工业化的转型,内蒙古工业发展主导地位显著增强。在工业化的进程中,内蒙古这个“畜牧王国”更加璀璨夺目。传统农牧业向现代农牧业快速转变,发展方式逐步由单纯追求数量增长向质量、效益、生态环境并重转变。农牧业结构不断优化,形成乳、肉、绒、粮油、马铃薯、饲草饲料等六大主导产业,农畜产品质量、效益和市场竞争力大幅提升。伊利、蒙牛、河套、科尔沁牛、小肥羊、华莱士等草原品牌畅销大江南北。
富民强区 富民优先
连续多年GDP增幅保持全国第一,如今,内蒙古不再追求这个“全国第一”,而是把更多精力放在提高质量和效益上来;提出在“富民强区”中,把富民放在优先位置。
实施高中阶段免费教育、加大廉租住房保障力度、提高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2011年,内蒙古自治区实施为群众办“十二件实事”和“十项民生工程”,投入资金1168亿元。全区各级财政民生投入达到1956亿元,较上年增加300亿元,主要民生领域的财政支出增长都在20%以上,使内蒙古民生工作以前所未有的力度向前推进。
富民优先,内蒙古的目标是要实现城乡居民收入与经济增长同步,人均收入水平逐步达到全国平均水平。去年,内蒙古城乡居民收入增速首次超过经济增长速度,分别增长了15.3%和20.1%。富民不仅是增加收入。从去年开始,内蒙古启动实施了高中阶段免费教育,今年将全部实现。去年开工建设各类保障性住房40多万套,改造农村牧区危房7万多套。内蒙古始终把提高低收入群体和困难群体的生活水平作为“富民优先”的重点,各项低收入群体保障标准基本达到或超过了全国平均水平。内蒙古将自治区新的扶贫标准调整为农区2600元、牧区3100元。按照这个标准,全区还有266万贫困人口。内蒙古的目标是,经过5—10年的努力,率先在我国西部地区基本消除绝对贫困现象。
内联外开 融入国际
2010年,自治区党委、政府提出:“在2到3年内,把内蒙古与周边省市区大城市的出区高速公路通道全部打通。”这一战略部署预计2013年底全部可以实现。
内蒙古东西直线距离2400多公里,南北1700多公里,横跨东北、华北、西北,并与俄罗斯、蒙古接壤。长期以来,内蒙古东、中、西部自然地形成了若干与周边地区大中城市共生的经济区域。特殊的经济区域布局,决定自治区必须以通道建设为依托,全方位扩大对内对外开放,在融入周边中加快发展,出区通道的建设成为关键。
2010年,自治区共规划了14个高速公路出区通道,规划总里程2467公里,总投资966亿元,涉及全区12个盟市行署、政府所在地,连通北京、天津等8个邻省市区的大城市。在此基础上还规划建设了16条出区一级公路,总里程1752公里,总投资362亿元,对接东北三省及河北、陕西、宁夏等6个邻省区及俄蒙邻国。
内蒙古依托满洲里、二连浩特、甘其毛道、策克等18个口岸,全面向北开放,与蒙古、俄罗斯以及欧洲的经济贸易往来日益频繁密切。
民族团结 和谐共进
8月的锡林郭勒大草原,天蓝草绿、广阔壮美。身穿节日盛装的牧民群众赶来参加一年一度的那达慕盛会。欢笑声、喝彩声荡漾在草原上、蓝天下,各民族团结奋进、欢乐祥和的景象令人流连忘返。
党的十六大以来,内蒙古一如既往认真落实党的民族政策,全区各族人民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不断巩固和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为内蒙古又好又快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
自治区兴边富民行动2000年实施以来,内蒙古的19个边境旗市2008年起全部被纳入国家兴边富民行动重点县,得到国家专项资金的扶持。“十一五”时期的5年中,边境地区累计投入兴边富民专项资金2.5亿元,实施项目230个。从2005年开始,内蒙古的鄂伦春、鄂温克、俄罗斯3个民族作为国家人口较少民族受到了重点扶持。
民族团结、社会稳定的良好环境,为自治区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提供了坚强的保障。2009年,内蒙古第九次党代会确定了坚持科学发展,推进富民强区,努力把内蒙古建设得更加繁荣富裕、和谐美好的发展战略。在自治区富民与强区并重富民优先的重大决策指引下,2400万草原儿女团结奋进,正向着更加繁荣富裕、和谐美好的宏伟蓝图迈进。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环渤海财经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