趁“稳增长”之势,地方投资欲比天高!继8月底各地投资计划总额达7万亿元后,近日该数据再次大幅刷新为超20万亿元,仅四川省一地24日公布的投资计划就达6 .49万亿元,为近期愈演愈烈的投资竞赛再添新火。
“这是十分危险的信号!”中央党校校委委员、组织部部长、经济学教授赵长茂接受南都记者采访认为,地方政府在借“稳增长”之名,追求政绩、无序投资,会给经济带来很不好的影响。
广东省政府参事陈鸿宇则向南都记者直言,地方政府不肯用心培育经济内生增长机制,仍寄望于靠大项渡难关,因此大搞投资竞赛,逆经济形势而为。结果很可能是画饼充饥,不会有真正的资金投入,更难提振经济。地方版“稳增长”业已悄然变味。
投资竞赛
9月24日,四川省召开重大项目投资会,共推出2242个重大项目,投资总额竟然高达6 .49万亿元。继8月底各地投资计划总额达7万亿元后,粗略算来,新一轮地方稳增长投资已悄然达到20万亿之巨。(来源:南方都市报 南都网
“这是十分危险的信号!”中央党校校委委员、经济学教授赵长茂接受南都记者采访认为,地方政府在借“稳增长”之名,追求政绩、无序投资,会给经济带来很不好的影响。
赵长茂分析,在G D P论英雄的考核体系下,地方的投资冲动始终比较强烈,只要政策放宽、货币放松,地方就大干快上。“现在货币放松又稳增长,各地方看到机遇,又担心落后于其它地区,又想追求新指标和高增速,”赵长茂说,“20万亿就出来了,这肯定有点多,投资热情太高。”
“这是非常滑稽的事!”广东省政府参事、广东省委党校教授陈鸿宇接受南都记者采访时语气激烈地说,“各地方政府现在只拼命建笼子加码,搞投资竞赛,不如用心培育内生经济!”
陈鸿宇分析,中央担心经济下滑过快,最近两月批了很多项目,于是各地方发现“机遇”,纷纷想搭稳增长的便车,把前两年停建缓建的项目推上去。于是纷纷出台投资计划,投资规模一个比一个大。
而且,陈鸿宇指出,一些地方仍停留在依靠扩大投资、投资拉动的老思路上,没有根本性变化,还是不愿意去考虑经济的内生增长机制,不去切实扩大民生和内需,却还是想通过拉一两个大项目来渡过眼下难关,寄望项目建设过程中,会拉动本地经济,地方财政也能拿到好处。
画饼难充饥
鉴于上述浓郁的投资竞赛性质,地方版的“稳增长”明显有些变味。而变了味的政策能在多大程度上助力经济呢?(来源:南方都市报 南都网
从各地出台的政策来看,地方政府刺激经济政策主要分为两种,一是出台各种投资计划,以拉动投资为主,二是以刺激消费为主,其中拉动投资的政策占绝大多数。再从拉动投资的项目来看,大部分是基建,但也有不少产业项目,且所谓新兴产业与传统产业混杂。(来源:南方都市报 南都网
比如天津要在今后4年投入1.5万亿元重点建设10条巨型产业链,重庆工业将累计投入1.5万亿元,重点振兴电子信息产业、汽车产业、先进装备制造业等七大工业产业。四川此次公布的“四个一批”项目共计26184个,其中有市中区十里休闲观光走廊、大千园改造提升等所谓基建项目,也有川威提钒二期工程、东方红建材公司新型干法水泥生产线、城西工业园区、塔罗科血橙基地等产业项目。
对此,赵长茂认为,投资一定要注意结构,产业项目应尽量选择新兴战略产业,而不能为了规模和速度投向钢铁、水泥等长线产业,实践证明这些产业经济稍一降速就会遭到挤压。“即使地方觉得有投资某产业的必要,也要注意地方之间的投资趋同。”
哪怕是看似稳妥的基建,赵长茂提醒说,观光改善型的所谓基建项目也可能造成资源浪费,应着力选择涉及民生的重要项目,比如地铁、欠发达地区的公路等。
“要小心上一轮的通胀和泡沫,不能说想投什么就投什么。”赵长茂强调,十二五规划的主线是转变发展方式,主要任务是调整经济结构。当前为遏制经济下滑而实施“稳增长”,的确需要投资,但如果稳增长偏离方向,经济结构可能进一步向不合理的方向发展,走回老路。
“上一轮的大规模投资花了好几年才消化完。”陈鸿宇说,“这一次一个省就6万亿,这是什么概念?又会带来多大的产能过剩?”陈鸿宇说。
“这是地方政府对于当下经济形势明知不可为而为之。”陈鸿宇认为,20万亿完全可能只是画饼,因为没有那么多资金来源。即使地方拿到了中央的“路条”,批下了项目,真正上马时,若没有企业愿意出资,项目也只是空话。赵长茂也认为,考虑到地方债务风险,银行不会盲目贷款,地方政府难以筹资。
欧洲中国商会中国区秘书长宗伟接受南都记者采访认为,上一轮的过度投资和通胀,也是造成今年以来中国经济大幅下滑的原因之一。中国的当务之急应是有效推出经济改革措施,而不应一味急着推高经济。相反,当前的放缓,恰恰是过去粗放的经济发展方式转向科学发展道路的良好契机。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环渤海财经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