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两三年,每次回家总会被家乡经济的高速发展所震撼,同时也会有隐隐的担忧。在家乡这个资源并不算丰富的中原山区县,一部分人快速致富了,但他们的幸福感似乎并未随之得到快速提升。
从离开家读大学起,基本上是半年回家一趟。每次回家都会多些陌生的感觉。我的家乡在豫西,一个标准的山区县,卧在一个小盆地里。在十几年前还是贫困县;近十年发展不错,慢慢有了工业和旅游业,经济开始发展。但令人担忧的是,富起来的人们幸福感似乎并未得到快速提升,这个小山区县的日常消费娱乐水平却被快速拉高到二线城市标准,甚至博得了“豫西小香港”的称号。
逢节回家,总少不了家庭大聚会。近几年每次聚会的饭店从不重样儿——城市里受欢迎的饭店和娱乐场所之山寨版不断在小山城里推陈出新;出新必火爆,尽管价位不低服务意识也跟不上。
消费欣欣向荣,本应是经济向好的表现。然而,深究下去,似乎并不如此乐观。
作为一个人口不足50万的山区小县,县城常居人口亦不过几万人。扩城区、建高楼的热情却在近三年极度膨胀,甚至规划到了北六环(虽然环与环的距离并不算远)。放眼望去,沿着滨河大道一带的新城区里全是正在建设中的高层楼盘。中间还夹杂着几个因资金链断裂而中断的烂尾楼。家里一位亲戚就不幸买了烂尾楼里的两套期房,懊恼万分。“手头有百十万,除了买房子,也没别的投资渠道。没想到碰到这事儿。”这位亲戚已有一个三层小楼的独家小院和一套商品房,老两口住一套,已婚的儿子住一套。
这位亲戚家的资产情况和“买房保值”的想法反映了生活在小山城的一般小康人家的普遍情况。住房足够,买房为保值,房价就被这种需求刺激着,温吞吞地一直在涨。但在小地方没有租房市场,这让买房保值的人们也颇为无奈,进退两难。
除了房子,家乡人近两年买车的热情也大增。其实在小山城,骑自行车两个小时即可逛遍每条街道。但是,最近一年各种品牌汽车的4S店几乎遍地开花。自然,小山城也开始体验堵车的生活。(记者 赵晓琳)
打车难问题日益突出
国庆节假日期间,切身体验了一把“打的难”。
“去西客站吗?”记者焦急地问,“不去!”9月28日,夜幕下的北京节日气氛很浓,但这似乎更加大了等车的焦虑气氛。等待了近20分钟无果,此时距发车时间还有30分钟,不得已,只能求助于在附近吃饭的朋友,搭乘私家车去了北京西客站。好歹,没耽误火车。
说实话,对在北京遭遇“打的难”早有思想准备。但在从河南新乡返程时,竟然也没出租车可打,着实害苦了自己。
9月30日,黄金周假期的第一天。为搭乘上午11点31分从河南新乡返回北京的动车,记者很悠然地在10点45分走出了家门。满心以为,新乡毕竟是小城市,满世界的出租车,招手即停,这点路程根本不成问题。
谁曾料想,这些都成为老皇历了。手举酸了,楞没拦到一辆空车。
“打的难”,是国内不少城市尤其是大、中城市的老问题了。近年来,在一些中小城市,这一问题也日益突出。为此,有些地方政府采取了提价或者是探讨减少“份子钱”等方式,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矛盾,但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打的难”,实质是供需关系失衡、服务水平不高在出租车市场的表现。 因此,在加强对出租车行业管理的同时,应就现有运营和管理模式及运行机制,探寻更稳妥有效的办法。(记者 卢晓平)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环渤海财经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