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央行主管的《金融时报》周一在头版刊登文章称,中国货币政策目前没有更多进一步放松的理由。
文章称,美国第三轮量化宽松计划(QE3)可能导致热钱回流中国,使国内货币供应量进一步膨胀。
此外,文章指出,美欧日推行量化宽松政策,大宗商品价格存在继续攀升动力,输入性通胀因素有可能成为拉升国内物价水平的重要推手。
文章指出,在这样的背景下,如果进一步放松货币政策,不仅实体经济难以吸纳超预期投放的流动性,也将会给目前刚刚涨幅收窄的房价注入新的上涨动力,并使中长期通胀压力进一步加大。
文章称,近期公布的贸易数据和其他经济指标均显示中国经济可能已经触底反弹,但考虑到当前经济下行压力较大,为了刺激经济增长,央行也不会将货币政策收得过紧。
文章强调,宽松的货币政策并不能提高经济增长,当前的问题在于需求,并非可贷资金的缺乏。
以下是文章全文:
虽然9月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同比增长1.9%,比上月回落0.1个百分点,但这一低通胀数据,并没有为货币政策放松赢得空间。
并非CPI数据降得不给力,而是货币政策目前没有更多进一步放松的理由。
从央行日前公布的金融统计数据看,今年前三季度社会融资规模高达11.73万亿元,比上年同期多1.92万亿元。尽管其中的人民币贷款仅占社会融资规模的57.3%,为6.72万亿元,同比多增1.04万亿元,但银行信贷融资之外的信托贷款、企业融资等却出现了大幅增长。其中,前三季度信托贷款增加7015亿元,同比多增6176亿元;企业债券净融资1.56万亿元,同比多7186亿元。社会融资总规模的居高不下,说明整个社会的流动性非常充裕。一些地方政府的投资需求和一些企业的资金需求,在银行贷款难以满足或不符合商业银行信贷条件下,通过直接融资或取道“影子银行”获得了满足。直接融资规模快速增长,且这一趋势在未来还将继续;信托贷款和委托贷款等“影子银行”更是在社会融资中扮演重要角色。宽裕的社会融资使各地出台的区域经济增长计划、基础设施投资等,拥有了充足的资金保证。考虑到当前全社会“金融紧、实体松”的融资格局,即便央行现在降息或者降低存款准备金率,那些不符合贷款条件的企业投资或地方政府项目,依然难以获得商业银行的信贷支持。在此情况下,央行若进一步放松货币政策,只会使全社会流动性泛滥。
从货币供应量看,9月末的M2余额为94.37万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4.8%,高于上月末1.3个百分点,比上年末也高出1.2个百分点。由于今年M2的预计增长目标为14%左右,而为了稳增长,支持一批事关全局、带动性强的重大项目,央行通过年内降低存款准备金率、降息、公开市场操作等一系列货币政策工具的综合运用,特别是逆回购的持续不断操作,增加货币供应量,9月末的M2余额增幅已高于14%,也高于市场预期。此外,近一段时期以来,人民币对美元的表现非常抢眼,上周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中间价连续上涨。由于9月份的贸易顺差扩大、采购经理人指数(PMI)有企稳迹象,而最新公布的中国宏观经济数据也表明,经济筑底企稳的可能性大增,美国QE3也带来了美元走弱的压力,这些因素都强化了人民币的升值预期。如果人民币升值势头延续,外汇市场将会出现“卖美元”的状况,“热钱”也会回流国内,央行外汇占款更可能在10月份继续保持正增长,外汇占款释放的基础货币也会较快增长,M2的同比增速更会继续上升。在这样的背景下,如果进一步放松货币政策,不仅实体经济难以吸纳超预期投放的流动性,也将会给目前刚刚涨幅收窄的房价注入新的上涨动力,中长期通胀压力进一步加大。
从CPI走势看,目前猪肉价格进入上行周期,而随着天气转冷,蔬菜等商品的价格也可能再度上升;而国内稳增长政策有可能催生新一轮投资升温,带动物价过快上涨。此外,美欧日推行量化宽松政策,大宗商品价格存在继续攀升动力,输入性通胀因素有可能成为拉升国内物价水平的重要推手。在新涨价因素汇集的情况下,如果进一步放松货币政策,将会给明年的CPI带来上行压力。
从银行间市场来看,9月份银行间市场同业拆借月加权平均利率为2.93%,仅比上月高0.09个百分点,质押式债券回购月加权平均利率为3.01%,比上月高0.14个百分点,资金价格总体平稳。而从上周的隔夜利率和7天回购利率看,市场资金面表现得较为宽松。
从上周的逆回购操作情况看,10月16日央行仅开展了180亿元7天期和580亿元28天期逆回购操作;10月18日,央行更是仅进行了总额300亿元逆回购操作。逆回购操作量较上周大幅缩减,一方面表明,由于银行体系资金宽松,一级交易商逆回购报量减少,央行被动降低操作量;另一方面也表明,市场资金面的宽松,让央行削减了操作量。
央行副行长易纲日前在IMF年会闭幕上的演讲中说,“防通胀、稳增长、创就业、维持内外平衡”,是中国面临的四大政策目标。易纲还表示,今年中国CPI涨幅有望保持在2.7%左右,今后需密切关注农业和农产品价格以及输入性通胀对CPI的影响。在这里,央行将“防通胀”放在四大政策目标之首,对输入性通胀保持高度关注,足见央行对通胀的警惕。
尽管难以进一步放松货币政策,但考虑到当前经济下行压力较大,为了刺激经济增长,央行也不会将货币政策收得过紧。从9月末第三季度货币政策会议看,央行仍坚持“综合运用多种货币政策工具,引导货币信贷平稳适度增长,保持合理的社会融资规模”的基调。可见,当前的货币政策重心,并非放在实施宽松货币政策、进一步放松信贷总量上,而是要针对企业经营状况恶化导致新增贷款下降的情况,在平衡中有效解决信贷资金供求的结构性矛盾。事实上,宽松的货币政策并不能提高经济增长,当前的问题在于需求,并非可贷资金的缺乏。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环渤海财经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