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管局统计显示,2001年至2010年,年均流入中国的热钱达250亿美元
中国是热钱青睐的热土。国家外管局的统计显示,从2001年至2010年10年间,流入中国的热钱平均为每年250亿美元,相当于中国同期外汇储备的9%。这些钱大多在房地产、股市、地下钱庄、商品炒作市场中投机牟利。
探寻热钱进入渠道
是什么原因让国际热钱千方百计要进入中国?中国社科院金融所国际金融与国际经济研究室副主任闫小娜表示,热钱流入我国的原因,一是人民币升值预期直接带来热钱的套利行为;二是随着我国人民币国际化步伐的不断加快,在人民币跨境贸易结算实施过程中,不断放松对贸易真实性审核,客观上有利于热钱的进入;三是在全球经济还远未走出金融危机阴影的情况下,中国经济一枝独秀,加强了国际资金对人民币资金的避险需求,央行当局承诺将逐渐放开资本项目管制,也进一步增强了热钱流入国内的积极性。
中国外汇投资研究院院长谭雅玲日前表示,热钱进入中国是因为热钱从中看到了利润,于是来投机。热钱对现阶段的中国经济发展不利,涌入的资本是在追逐价格而不是青睐市场,资本从实业出来投机取巧,这会伤害实体经济,我们应对此保持高度警惕。
那么,国际热钱进入我国的渠道有哪些呢?专家们列举了很多,包括经常项目中的贸易收支和居民个人的外汇收入,直接投资(FDI)、资本市场、房地产等。总之,一切对外的经济交往都可能成为热钱流入的通道。
据国家外管局介绍,部分加工贸易企业利用价格做文章,即通过高报工缴费、虚增可收汇额度和转移定价等方式达到多收汇、多结汇的目的;部分转口贸易企业利用收付汇时差“动手脚”,即通过收汇后全额结汇、推迟付汇及虚构交易等方式扩大外汇净流入。
服务贸易项下“热钱”主要是以运输费、咨询费名义违规办理收结汇,有些企业以服务贸易收入的名义收取资本项下外汇资金,以逃避外汇监管;还有部分外资企业虽有真实项目,但无真正的“外资”,有的干脆就是“空壳企业”,所需外汇通常通过中间人与地下钱庄之间进行资金交易,资本金结汇后用于归还地下钱庄或境内外出资人。
据悉,2008年金融危机之后以及2011年上半年,中国央行6次提高准备金率、3次加息,人民币套利空间加大,热钱流入随之出现高潮,其数目接近历史最高水平的50%。而进入2011年第四季度后,由于欧美市场大量流动性资金归国救市,人民币升值预期下降,美元走强,热钱开始流出中国。到今年年初,则又有流进的迹象。
完善监管
挤压“热钱”投机空间
热钱会对中国经济产生怎样的影响?专家表示,热钱在一国经济发展强劲,短期利率和汇率升值预期较强时,会想尽办法参与牟利;而一旦该国经济增速放慢,经济问题显露,套利空间缩小,它又会匆忙逃离。鉴于热钱流入蕴藏潜在风险,世界银行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均发出警告:热钱大量涌入可能带来资产泡沫,造成市场繁荣的假象,导致通货膨胀。
热钱跨境大量流入流出,给中国带来诸多不利影响,如引发通货膨胀压力和资产价格泡沫,加大货币政策操作及外汇储备经营管理压力等。
闫小娜表示,人们对热钱的担心主要在于:一是热钱的隐蔽性,尤其是在我国,热钱大都带有一定性质的不合法性,对于这笔资金的规模有多大,一旦撤离对中国经济影响有多大,人们都无法正确评估;二是热钱进入中国都是以出让一定的本金点位来获取一系列的准入与合法性,这样,会带来金融腐败;三是热钱进入中国可能会带来一定程度的资产泡沫。
谭艳玲表示,美国的市场是最充分的市场,也是全球最大的市场,应该有最多的热钱。但美国恰恰是利用大量的热钱进入美国市场,刺激美国经济发展,而这与美国的监管水平、市场能力、专业化程度有关系。因此,热钱也给我们带来警示:目前中国监管不足,存在很多欠缺,应该尽快地健全相关制度。
专家表示,美国第三轮量化宽松力度虽已减弱,但若国际流动性与上两次量化宽松政策推出后相仿,就将导致大量资金涌入内地。从新进来的流量来说,对中国内地的影响还不是很大。
尽管如此,热钱问题已经引起国家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据了解,多年来,中国政府综合运用多种政策工具抑制“热钱”流入,国家外管局还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了一系列打击热钱的专项行动。2007年至2011年,全国共查处外汇违法违规案件1.5万多起,共处行政罚款12.7亿元人民币。
国家外管局有关负责人表示,从长远看,关键是更加注重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更加注重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结构调整,理顺国内资源、资金等价格体系,不断完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进一步发挥市场机制的基础性作用,避免给“热钱”提供持续套利投机的空间。
专家建议,将热钱变冷的关键是保持中国经济稳定发展,这样就能为外资提供足够投资机会。如果中国能够保持相应理想稳健的经济增长率,工业化、城市化进行下去,就会产生更多的投资机会。热钱就会变成冷钱,就会长期留在中国投资。(见习记者 徐 科)
防范“热钱”要堵疏结合
近期,关于“热钱”的话题又被炒热。据报道,受美国第三轮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影响,“热钱”已经在东南亚以及香港活跃近一个月。目前,包括中国香港金管局、韩国、泰国等相关机构已经开始采取措施,防止热钱的大举涌入进一步推升资产泡沫。为应对热钱对香港房地产市场带来的冲击,香港最近出台高额印花税遏制炒楼。
而花旗的每周资本流向跟踪报告也显示,美国第三轮量化宽松也就是QE3推出之后,全球资本市场资本开始从发达国家大举流向新兴市场,以香港地区为代表,中国开始吸引大量外来资本。持续资本流出地则以北美为主,北美占到全球资本流出总量的90%以上,而自9月下旬到10月,包括港澳台地区在内,中国吸引了其中80%以上的资金,这显示出,人民币资产是本轮热钱最重要的流向。
市场担忧,“热钱”通常以香港为跳板进入内地,因此当香港市场囤积大量“热钱”的时候,下一个目标也许就是中国内地。
一直以来,每当有“热钱”流入内地的时候,市场就充斥担忧,甚至是惧怕的情绪。实际上,从近年来的表现看,这种担忧有点“杞人忧天”。而从“热钱”的实质看,这种担忧就更没必要,而应该积极采取措施,让“热钱”为我所用。
首先,应该看到,我国目前对资本项目仍实行管制,国际短期资本并不能自由进出中国。自2003年国际上出现人民币升值论以来,确实国际上有些“热钱”性质的资本进入到中国。专家表示,通过调研、观察发现,这些资金主要是通过贸易、个人汇款、FDI以及相关的外债等方式或渠道混入中国。无论哪一种方式或渠道进入内地,都不是一朝一夕在短时间内能实现的。因此,不会有大量“热钱”在短时间内冲击市场的局面出现。
其次,热钱的本质是一种金融资本,它和所有资本一样,都是在追求利润的最大化。不过,之所以被称为“热钱”,是因为它有强大的流动性偏好,它们通常偏好赚快钱,而稍有风吹草动就“跑”。但实际上“热钱”投资时间的长短是取决于一个国家或一个领域是否具有长期的成长性,能够具备多长时间的赚钱机会。
“热钱”流入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说明境外资本看好入驻地的经济前景,对资产市场有提振作用,且能激发投资者热情;但另一方面亦会带来风险,就是会在短时间内加剧资产市场泡沫程度,并且一旦撤离,泡沫就会爆破,破坏金融市场正常秩序,影响经济运行。
近年来,发展中国家多次金融危机都与“热钱”大规模流动不无关系。1997年的东南亚金融危机,一年左右的时间,“热钱”大规模的进入把当地的房地产价格推到最高,一旦它撤离之后,当地的借贷市场和房地产市场就彻底的崩溃,然后蔓延到实体经济。这种“热钱”专门以短线狙击为目的的、具有极高风险偏好的、诸如索罗斯旗下类似量子基金那样的攻击性“热钱”,让市场感受到巨大的威胁和危害。
当前,人民币外汇市场仍然不够成熟的市场,缺乏深度和广度。市场的预期很容易被引导,呈一边倒局面,要买都买,要卖都卖。企业和个人要么囤积外汇,要么将外汇视为烫手山芋而都急于卖出,这也容易招致国际游资集中流入或者流出。
不过,值得注意的是,当前对于防止“热钱”冲击的方法主要是“堵”。通过资本管制等措施将“热钱”堵在门外,但市场始终要走向成熟,而我国也终究有放开资本管制的一天,“堵”不是最终的解决方法。对于“热钱”需要“堵”、“疏”结合,趋利避害,既让“热钱”为我所用,又要最大限度的减少危害。
因此,对于“热钱”,应该是有意识构设防线,有意识加强监控,尽量把资本的流动至于监控之下。更重要的是,在制度设计的过程中,要尽可能的避免向“过高风险偏好”的投机资本提供有效工具。这不仅可以获得市场的相对稳定,而且可以激励相对长线的投资资本进入,同时阻止攻击性资本大量流入中国市场。(仇 智)
责任编辑:乔慧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环渤海财经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