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北京11月7日电(记者杜杰 庞元元 郭沛然)在北京城的霓虹喧嚣中,有一片古老、保护完整的四合院区——南锣鼓巷。1993年,这条有着700年历史的老北京胡同里,来了一位金发碧眼的英国小伙安营扎寨,一住就是十几年。
“我的人生有一半是在中国度过的。”当年17岁只身来中国旅游的英国小伙江森海,如今是北京两家创意连锁店的掌门人,是中国电视选秀节目的嘉宾评委,也是南锣鼓巷胡同社区居委会的积极分子。
在南锣鼓巷众多创意小店中,江森海的“创可贴8”以其特色品味,赫赫有名。其最初构想源自一次偶遇。“2005年我在故宫里溜达,看到游客还穿着和10年前一样的‘我登上了长城’文化衫,没有丝毫改变,更谈不上任何设计。”老江开始琢磨,如何把自己眼中的北京“贴到”这些枯燥乏味的文化衫上。
于是,“创可贴8”的开山之作诞生了:传统的长城风景画前,站着一个穿比基尼的女孩。尽管这个作品无人喝彩,但它丝毫不能阻挡老江的创作激情,他循着“贴”的概念,不断去搜集老北京的物件,用老外的眼睛重新发现它们的美。上世纪60年代北京通用的粮票、北京地铁老票根、夏利出租车上1.2元的价签等等“古董”,在江森海眼中都是能代表北京的符号,都被贴在了T恤衫上。
这样的混搭,逐渐产生了奇妙的化学反应。看店的阿姨说,很多外国顾客对老江的“古怪”设计爱不释手。“尤其这个‘宫保鸡丁’,外国人来了,拿起来哈哈哈就乐,说我们外国人就爱吃这个,到中国来,第一个菜就吃这个。”
谈起自己的生意经,江森海说除了保证产品不断地推陈出新,另外一个秘密武器,就是他的店员。她们全部是胡同里退休的阿姨,和老江彼此之间是朋友邻居,也是相互信任的合作伙伴。
“比起年青一代,这些50多岁的阿姨们,更值得信任,我想这可能和她们生长的年代有关。”江森海回忆起小店创始之初一段不愉快的经历,“当时合作的一个小姑娘,突然失踪,还带走了不少钱。”
就在江森海失落懊恼的时候,同住一个四合院的邻居康阿姨,帮助他渡过难关。“有我在,你不会再上当了”,江森海仍然记得当时康阿姨的承诺。事实证明,康阿姨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
熬过了创业之初的“水土不服”,小店的经营开始走上正轨,营业额不断上升。“那时,我意识到我做了一个正确的决定。”江森海回忆,“我要寻求的合作伙伴,原来近在眼前,就和我同住在一个四合院里。”现在,江森海的创意王国每年可以创造近百万元的利润。2011年冬天,一家100平方米的分店在798艺术区开张。
现在连江森海的房东也在店里帮忙。在很多人看来,这简直不可思议。江森海却不以为意,“我的确见过巷子里很多房东和店主的不愉快,那是因为他们缺少沟通”。江森海认为四合院的魅力在于分享,“我们每天有说不完的话,我的孩子最喜欢各家乱串,吃百家饭。所以我们之间没有秘密和隔阂,一切都是清楚透明的。”
江森海认为现在的“创可贴8”有两张名片,一个是在电视荧幕上越来越活跃的他,另一个就是店里的阿姨。“顾客一进店,看到她们,就会感到北京的气息。”在江森海眼中,这些邻居阿姨本身就是北京传统文化的一部分。“她们最懂得我的创意,而且会在生活中给我灵感。”
事实上,“创可贴8”的成功,也得益于南锣鼓巷的闻名。这里古今交错、中西合璧的激情碰撞,成为游客到北京最向往的地方。门外是古老中国胡同的往日尘烟,门里是熟悉的蓝山咖啡和杜松子酒。过去近二十年的时间里,定居在北京的江森海,见证了身边越来越多高楼大厦的拔地而起。让他感到弥足珍贵的是,自己居住的四合院还保留着原汁原味。
20年前,正在环游世界的江森海来到北京时几乎花光了身上的钱,不得已,开始了“北漂”生活。他教过英语、做过翻译,还搞过市场调查。他完全没有想到的是,可以真正拥有一家属于自己的店、一个属于自己的品牌。“北漂”了这么多年,只有一样,江森海认为他是特意做的,那就是做有创意的事情。“我经常见到一些人想自己创业,我说不管你的想法有多么奇怪,或者多么好玩,一定要去做。”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环渤海财经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