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投稿 搜索:
您的位置: 主页 > 经济 > 焦点热点 > 正文

年底突击花钱压力:近2万亿元财政预算待支

来源: 东方早报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转发至: 分享到QQ空间 百度收藏 人人网 开心网 豆瓣网

又到年底,又开始突击花钱。

财政部网站昨日公布的数据显示,1-11月财政支出10.49万亿元,同比(较上年同期)增长17.9%,而年初的预算安排为12.43万亿元,这意味着今年最后一个月有近2万亿元待支。

如果考虑到2011年全国公共财政支出决算额超过预算额的9%,那么年底支出的钱可能会更多。

中国企业财税管理研究院院长谢学焘认为,作为预算本身,可以和实际执行情况有出入,但是出入太大,若12月份预算支出近2万亿,占了全年支出的六分之一,这就有问题了。年底这么多预算,容易形成滥支出和突击消费。

“没有节约动力”

上海一家事业单位的财务人员告诉早报记者,他们一般在每年11月份左右就开始做来年的预算,按照上级单位要求,他们单位2013年的收入和支出要实现双增长,幅度为5%到10%之间。

“我们会基于今年的支出数额,制定明年的预算。所以总是希望在年底前把今年的预算用完,否则预算只能减少。”该人士告诉早报记者。

中投顾问宏观经济研究员马遥告诉早报记者,中国的预算一般是在前一年实际支出的基础上制定的,因此单位没有节约预算的动力。且突击花钱与中国的预算体制也有很大关系。

“一个明显的例子就是,虽然预算提交得早,但是每年3月份(全国人大)才开始进行审查,有的部门可能下半年才能拿到资金,所以容易出现集中支付的情况。”马遥说。

马遥还认为,因为年底因素,“三公”支出此时也会有所抬头,部分地方官员将结余视为“浪费”,大手花钱、公务吃喝等现象比较严重,这也在很大程度上助长了年底突击花钱的恶习。

在谢学焘看来,中国还存在着人情预算的情况,拿预算的时候,和领导关系好的部门可能多点,否则可能拿少点,在这种情况下,一些部门就希望多报预算,当然前提是你今年花了这么多钱。

财收增速“抬头”

中国财政支出的不断增长,背后是财政收入的不断增长。

财政部昨日公布的数据显示,11月全国财政收入为7871亿元,同比(比上年同期)增长21.9%,这一增速相比10月份13.7%的同比增幅明显加快。

今年被称作中国的结构性减税年,财政部曾表示受营业税改增值税以及个人所得税起征点调高等因素影响,相关税收可能会有所减少。不过仅从财政部披露的11月税收情况看,这一判断待商榷。

所得税方面,11月,企业所得税同比增长51.1%,其中银行企业所得税增长约50%,工业企业所得税增长8.9%。当月,个人所得税同比增长26.6%,对此,财政部解释称,“主要是去年同期收入基数低以及加强财产转让所得税收征管等因素影响。”(编注:个人所得税的起征点提高是从去年9月份开始的。)

从全年走势来看,前三季度财政收入增速逐季回落,近两个月有所回升。一季度全国财政收入增速为14.7%,二季度为10%,三季度回落到8.1%,10月、11月则分别增长13.7%、21.9%。对回升之势,财政部解释称,这主要是受到经济企稳以及去年同期收入基数较低的影响。

财政部表示,剔除基数低的不可比因素后,11月份全国财政收入增长10%左右。

整体上,与往年受到外界诟病的20%以上的增幅相比,今年前11个月11.9%的财政收入增幅已现回落。财政部称,前11个月全国财政收入累计增幅比去年同期回落14.9个百分点,其中税收收入增幅同比回落14.9个百分点。

11月,证券交易印花税为20亿元,同比下降41.2%。

“寄希望于预算法”

谢学焘认为,在《预算法》不完善的情况下,突击花钱的情况还会存在下去。不过,目前的主要问题是公开和监督,事实上,除了确实属于国家机密的,其他都应该公开。

全国人大此前公布的《预算法修正案(草案二次审议稿)》特别增加一条,作为第六十一条:“各级政府年度预算执行中有超收收入的,除依照法律、行政法规规定安排支出外,可以用于冲减赤字,或者安排预算稳定调节基金用于补充以后年度预算资金的不足。”

谢学焘认为,如果该条款最终通过,对突击花钱的问题可以起到一定的缓解作用。

“原来都是希望把预算用完,追求收支平衡,甚至是适当负债。但是现在的提法是,如果当年用不完,可以有一定的空间,把钱用到下一年。这比原来更为科学。”谢学焘告诉早报记者。



责任编辑:贺一鸣



Tags:
转发至: 分享到QQ空间 百度收藏 人人网 开心网 豆瓣网
?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环渤海财经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最新图文信息资讯
关于环渤海财经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友情链接 - 网站地图 - 版权声明 - 杂志订阅 - 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