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投稿 搜索:
您的位置: 主页 > 观点 > 时事评论 > 正文

信托制度红利还能释放多久?

来源: 证券日报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转发至: 分享到QQ空间 百度收藏 人人网 开心网 豆瓣网

近两年信托业的快速成长引人注目,虽然年度数据还未出炉,但资产规模和净利润增幅有可能连续两年都超过50%。这样的丰硕成绩却并不让人安心,毕竟在中国的金融世界里,一切都那么瞬息万变。

银行业过去几年收入和净利润都保持高速增长,甚至被指责为暴利。然而就在上世纪90年代,银行业因承担“准财政”职能为国企提供大量低息资金,而深陷亏损的境地。证券公司最近三年净利润都出现了下滑,然而五年前在大牛市行情的推动下,利润增幅一度高达数倍。“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这句谚语用在金融领域似乎特别适合。

“银行的高盈利可能只是阶段性的,而且从未来改革方向来说,可以说是不可以持续的。”银监会副主席王兆星近日在一个论坛上这样表示。不可持续的不仅是银行,还有同样高盈利的信托业。对于信托业的快速成长,也许能从信托本身找出很多种原因,但终究都绕不开制度优势。信托公司是我国唯一认可的从事信托业务的机构,信托公司可以投资于几乎任何领域,拥有其他机构无法具备的跨领域优势。信托从业者对此也心知肚明,他们的当务之急是迅速成长起来并建立起自身的业务优势,留给信托的准备期有多长,就要看制度性优势还存在多久。

从今年监管层的一系列举措来看,对于信托并不十分有利。尤其是允许基金公司、证券公司和保险资产管理公司设立子公司开展专项资产管理业务,这一松绑使得这些机构拥有了信托公司曾经独占的特权。在泛资产管理时代,信托公司与其他金融机构正面竞争在所难免。新政实施,效果很快便显现,通道业务的影响首当其冲。众所周知信托的快速成长离不开银信合作业务的开展,信托公司为银行贷款提供出表通道。如今券商也来分一杯羹,2011年末,证券业受托管理资金本金总额仅为2818.68亿元,仅仅一年时间这一数字便增至1万亿。

如果就此认定信托公司的制度优势将很快被蚕食,那就错了。所谓的全能投资领域和通道业务不过是表象,信托公司所拥有的真正的制度优势应该是利率管制。在如今利率非市场化的情况下,无论贷款者资质是好是坏,银行只能给出6%左右的基准利率。这就使得银行一方面暗地增加隐性资金成本,另一方面“嫌贫爱富”,只把资金贷给“高富帅”们。信托公司的出现可以说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在利率管制下“屌丝”企业的资金困境,同时自身也获利颇丰。

如果利率仍然处在管制之下,那么信托的制度红利只不过从过去的独享,变为与基金、券商、保险分享。更何况,信托公司这些年积累下来的资源和人才,以及对于“实业投行”日渐成熟的操作,在相当一段时间内对于其他机构都具有先天优势。所以说,信托真正的制度红利是伴随着我国资金定价市场化进程而消亡的。

最近两年信托规模仍然保持着高速增长,又因为信托产品存续期多为一年到两年,所以至少在两年以内,信托业收入和利润依旧可以保持着高速增长。对于未来,则要看信托公司能否在理财功能以外开发出新的业务。

放在一个大的周期来看,如今享受制度红利的短暂蜜月期,不过是信托公司必经的积攒酝酿阶段。今后留给信托公司的创新空间还有很多。(肖怀洋)



责任编辑:乔慧
Tags:
转发至: 分享到QQ空间 百度收藏 人人网 开心网 豆瓣网
?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环渤海财经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最新图文信息资讯
关于环渤海财经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友情链接 - 网站地图 - 版权声明 - 杂志订阅 - 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