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片:2013年1月21日 漫画:顺手成“羊” 加入羊肉精粉的开水就可以变身羊汤,猪肉涂上牛肉香膏竟能吃出牛肉味,想让肉制品口感鲜嫩可直接加入嫩肉粉……如今这些轻易就能改变食品特性的各类调味品、添加剂在一些食品批发商城随处可见。但人们是否能安全进食,记者从市场到企业,从监管部门到检测机构,一路追踪部分调味品生产销售链条,却无人能给出明确答案。中国农业大学食品科学与营养工程学院教授高彦祥说:“对于肉味香精而言,热反应是制备香精的重要加工工艺,而德国、比利时、日本等国科学家相继发现热反应会产生‘可能对人体致癌物’。目前,我国对食用香精安全性研究并不足。” 高彦祥认为,发达国家对食品添加剂严格管控,不符合标准、安全性难以验证的食品添加剂不允许上市流通。但是我国像食用香精这一类复合型食品添加剂却没有国家标准或标准粗略。这样的产品大行其道,令人担忧。新华社发 赵乃育 作
新华网沈阳1月22日电(记者孙仁斌)“牛肉膏,让猪肉变成牛肉味”“羊汤粉,让清水变羊汤”……近来的食品添加剂愈发显示出带有魔幻色彩的“style”。记者调查时却发现,这些似乎有悖常识的“速成式”的添加剂,却大多有着生产许可证等正规手续。合格是否就能让老百姓放心?这些添加剂真的对人体无害吗?一滴添加剂,让一碗清水变成羊汤,如何能让消费者信服而领受呢?
资料显示,目前我国被批准使用的食品添加剂约有2400种,但实际上有国家或行业标准的不到500种。虽然每年不断有新的食品添加剂增添到目录中,但监管力度明显跟不上食品添加剂行业发展的节奏,有上千种食品添加剂处于“裸奔”状态,如何能让消费者安心?
当前,我国食品添加剂生产流通过程的监管仍然采取卫生部门、质检部门、工商部门等多部门分工合作方式,这种工作方式容易造成各部门权责之间出现“真空地带”,加大了监管难度。记者在查证一家食品添加剂企业的生产许可证时,前后拨打广东省质监部门电话20次,却一无所获,试想普通民众要想获得一份食品添加剂的相关信息,难度该有多大?
此外,质监部门两三个月一次的巡检究竟能起到多大作用;为什么工商局负责产品的市场流通,但简单地看看生产许可证“复印件”即可放行;食品添加剂轻而易举地流向大小餐馆后用量如何、对消费者的身体健康究竟会产生多大危害,更是没有人能给出明确答复。
有专家指出,即便是正规生产的食品添加剂使用过量,也容易引发诸如癌症、慢性中毒等危险。这些看上去很美的食品添加剂,创造了一个又一个“舌尖上的神话”,满足了人们味蕾的需求。然而,这种美却如一张“画皮”,有可能让消费者付出身体健康的代价。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环渤海财经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