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视界是美国加利福尼亚州一家小型照明器材企业,生产发光二极管已有15年历史,一度将所有生产环节外包到了中国。不过,从前年开始,该公司开始在加州的西米谷和伊利诺伊州的水晶湖设厂。
不等于此消彼长
本报记者近日来到洛杉矶市一家玩具公司采访,看到几百名员工正在紧张、忙碌地组装各式各样的玩具。公司首席执行官查理·胡介绍说,公司在美国洛杉矶和中国深圳各有一家规模相当的工厂,还与中国汕头、宁波的多家工厂签有供货合同。中国的劳动力价格与美国相比仍有较大优势。尽管机械化程度在提高,但组装、包装和质检等环节还是需要人工进行。
在查理·胡看来,美国重振制造业并不意味着中国等发展中国家的制造业便会衰落,这不是一个此消彼长的问题。
查理·胡对本报记者进一步解释,对于制造业的成本来讲,人工只占其中的一部分,原料、物流都是应当考虑的因素。对于不同的商品来说,各种要素在成本中所占的比例不尽相同。只有那些人工成本占比较小,同时物流费用又较高的商品,可能受到中国工人待遇提高的刺激,将生产地转移到欧美发达地区,以获得与市场更为接近的优势,但这种商品的种类微乎其微。
本土发展有局限
智能视界公司总裁、联合创办人雷蒙德·索尔塞斯承认,工人工资只占企业总成本的2%以下,在美国设厂可以将产品更快地交到消费者手中,还可以为公司节省大约30%的物流费用。索尔塞斯说,公司目前20%的产品在美国生产,计划到今年底将这一比例提高至75%。
奥马力咨询公司国际总裁约翰·D·奥马力告诉本报记者,许多美国制造业企业在20世纪末将生产外包到中国等发展中国家,除了出于人力成本的考虑外,一个重要原因是要躲避美国严苛的环保法律、较重的税负如州税和联邦税等,以及强大的工会势力。随着生产工艺和技术水平的提高,制造业对环境的负面影响已可大幅降低,而由于美国制造业低迷导致失业率高企,美国工会势力近些年出现衰减趋势,工会与资方谈判时的态度已不似十几、二十几年前那样强硬。不过,因为美国实行联邦制,各州的法律、税率和工会势力强弱不同,总体来看,得克萨斯、佛罗里达等州更适合制造业发展,而加州企业经营的门槛仍然较高。
把持制造业核心
美国制造业出现回流迹象的原因主要有四个:第一,油价升高导致运费上涨,让人力成本在总成本中所占比重较小的企业可能回到本土。第二,自动化技术的大量涌现使传统的劳动密集型企业迅速“升级”,对人工的依赖正在逐渐降低。第三,一些企业为了凸显自身对促进就业所做的贡献,在本地消费者中建立良好口碑,也会回迁部分生产线。第四,中东等地区国家的政治不稳定也是一些美国企业将生产线搬回国内的原因。
查理·胡认为,美国在外交上强调“巧实力”,在制造业上进行“巧竞争”。他认为,美国应当着力发展高端制造业以及制造业中的高端环节,一是提高创造力,二是发展关键技术,三是牢牢掌握标准的制定,这些才是美国的真正优势。实际上,美国在制造业领域始终是一个强国,从未真正出现过什么衰落,即使前些年很多生产环节外包到了发展中国家,但核心人才一直在美国,而美国也在不断涌现这些人才。
美国加州州立大学长滩分校商学院教授孙涤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说,美国就业面临的主要问题是高中毕业生找不到工作,因此社会上存在着把能够广泛吸纳就业的制造业搬回本土的心理,而一些政治人物出于迎合民意需要也在姿态上做出了一些呼应,但目前来看仍是讲得多,但实际政策少。
孙涤表示,美国解决就业问题的一个合理出路在于重建基础设施,由于建筑业的产业链条较长,可以雇佣很多工人,也能拉动国内需求,但基础设施需要很大投资,这对美国来说也是个难题。此外,美国一方面有失业问题,另一方面又有二三十万技术含量很高的职位招不到人。(记者 陈一鸣)
责任编辑:乔慧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环渤海财经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