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学刚(右)和李勇在小剧场演出
4月10日晚上10点多,王学刚在阳泉北站下了火车,急匆匆挤上一辆驶往阳泉市区的公交。路上,他嘴里念念叨叨个不停,引得同排乘客不住侧目:这个身高体壮的后生,怎么神神叨叨的?
对于眼前情景,王学刚毫不在意。
两年前,他和一群阳泉郭德纲相声迷成立相声乐苑,在公园说相声。只要得闲,他就打磨技艺。嘴里念叨的,是北京德云社老师新教的贯口。为了熟练掌握这一技术,他一路“念叨”而来。
首场小剧场演出,乐苑赔了1000元。虽然贴钱了,但天降大雪是特殊原因,他们决定继续小剧场演出。2013年情人节、愚人节,乐苑接连举办两场相声专场晚会。相声专场晚会的地点,选在了条件较好的阳泉长风剧院。“晚会开演时,我们撩起幕布向下瞧,200多的座位座无虚席。”白素宾笑着说,阳泉市很多曲艺界的老前辈也来听他们的相声。与首台晚会亏本相比,在长风剧院举办的两台晚会,乐苑实现收支平衡。
因相声结缘
王学刚,现年28岁,阳泉东峪乡南峪村人。父亲是个民间乐手,幼时,父亲手把手教他打快板、拉二胡。小学时,他喜欢上相声,看电视相声节目,学马三立、马季、姜昆相声段子,能大段大段背诵。班级年末联欢,他表演相声小段,常逗得同学哈哈大笑。初中毕业后,他到阳泉市区打工。几年前,开了婚庆店。
2008年,他迷上郭德纲的相声,成了一个钢丝。“我不喜欢喊口号的相声。郭老师的相声,接地气。”王学刚笑着说,有段时间,他每天晚上都要点开电脑听几段郭德纲的相声,否则无法成眠。
出门主持婚庆礼仪,他时常会来一段相声。王学刚记性好,1800多字的相声《地理图》,他花半天时间就能默背下来。不过,说相声只简单背诵还不行,最终要达到吐字清晰、快速才行。王学刚肯下工夫,得空就练,《地理图》练了半个月。而像《葡萄皮儿》《喇嘛和哑巴》之类的绕口令,他更是每天都要练习。
可他从没有想过,有一天会和一帮相声迷成立什么乐苑。
2011年3月,透过郭德纲窝窝群,王学刚与阳泉网友李旭光结识。李旭光现年26岁,医学院校毕业,是个相声迷,也是个钢丝。俩人线下约见,一见如故。
这年4月一天,王学刚在店里打快板,被碰巧经过的阳煤工人白素宾听到。白素宾现年35岁,幼时有口吃,羡慕嘴溜的人,因此喜欢上了相声和快板,十几年来收藏了500多盘相声磁带。
3个相声迷,很快凑在一起。聊相声,他们常常彻夜不眠。然而,他们仍觉得不过瘾。
这年5月下旬一天,王学刚翻阅报纸,被一条新闻吸引:北京一群相声迷,在公园说相声,吸引了很多人围观。
区别于在剧场说相声,这种在公开场合说的相声,行内叫摞地说相声。“这真个好办法,我们可以跟他们学。”王学刚想着,给李旭光和白素宾拨打了电话,三人一拍即合。
2011年5月最后一个周五的下午,王学刚、李旭光、白素宾分别从家里出门,在阳泉北山公园会合。在公园小广场,他们支摊子。头一回在大庭广众之下说相声,他们将各自最熟悉的段子抛出来,没想到,挺火,吸引了很多人。
北山公园傍近居民聚集区,每天有很多儿童来此游玩。保安担心人群聚集带来安全隐患,要求他们以后不要在公园说相声。
第二天,王学刚和伙伴们转移战场,来到阳泉桃河公园继续撂地说相声。这次,白素宾还带来了自己的师弟李勇。李勇,现年35岁,大学毕业后,他曾到北京做小生意。其间,他曾到德云社听相声,并成为钢丝。2006年,李勇回到阳泉。阳泉没听相声的地方,2008年,他投到阳泉评说传人郑亚克门前,学评说,成为白素宾师弟。
看了王学刚等人的相声表演,李勇异常兴奋。他主动走上台,说一段郭德纲单口相声选段。“这家伙一口京片子,学郭德纲有模有样,简直是来踢馆的。”王学刚兴奋地说。
阳泉,没有相声剧场,但是不能没有相声。四个相声迷决议成立一个相声乐苑。
相声里加入阳泉土话
2011年5月末的一天,阳泉相声乐苑成立了。这个小小的乐苑,成立得悄无声息。中午,大伙聚在一起吃了顿饭,商定继续坚持撂地演出,地点改在阳泉最大的公园——城市广场公园,时间为每周五、周六晚上。“只要不是大冬天冷得不行,就去表演。”
他们从网上下载了四五十个段子,从中挑出十来个,开始练习。7月上旬一个周五晚上,一行人来到城市广场公园,在广场凉亭前选了一片空地,圈起一个小舞台。
惊堂木“啪”的一声响过,王学刚首先来一段开场白:“我们不要金子,不要银子,要的就是您的掌声。”就此拉开乐苑撂地演出帷幕。几个人,拿出压箱底的绝活,王学刚和李勇搭档,一个捧哏,一个逗哏,连说了七八个传统相声。到晚上11点,才散场。
在乐苑里,李旭光不登台表演,他专攻相声创作。李旭光创作相声段子,力求贴近阳泉本地生活。在伙伴们不断打磨下,他写《乡土文学家》《漾城逸事》等相声。大伙发现,他们把相声和阳泉结合起来,笑果惊人。
“你们阳泉太难找了,这么大的城市,连个火车站都没有,我是趴煤车来的。”
“咱山西,有一种昆虫,叫牛牛;有一种相伴,叫相跟;有一种大戏,叫闹他。”
而最让乐苑得意的作品,是他们对《再别康桥》的“改编”:悄悄咪咪,嗯嗒,我客(“去”的意思)了;正如悄个咪咪的来;我悄咪咪的抬手扫吧(“挥手”的意思),跟西河滩(阳泉地名)的云彩,good bye。“这个段子,已成了乐苑的经典。”李勇笑着说。
2011年、2012年,在城市广场,撂地演出两年。他们没有统计过,有多少人听过他们的相声,只看到,演出现场四周,经常围满人。人们喜欢乐苑的相声,一些听得兴起的市民,给他们献花、送小礼品。一天,王学刚和李勇连着说了2个小时相声,口干舌燥,嗓子变得嘶哑。这时,一个中年男子挤过人群,将盛了水的两个不锈钢杯搁到小木桌上。杯子是新买的,是那种户外用品店高级水具,一个100多元。“你们喝口水,润润嗓子。”中年人笑着说。“这个中年人听了一晚相声,见我们没有带水杯,就买了送过来了。”王学刚回忆说。
乐苑火了,还有了粉丝。乐苑队伍也壮大了,从起初的4人,增加到9人,形成3对搭档,能表演100多个相声段子。今年春节,他们自己创作的相声《最美阳泉菜》,上了“阳泉春晚”,还拿了铜奖。
由公园演进了小剧场
两年时间里,王学刚把很多精力投入到了摞地说相声。但他仍然觉得不过瘾,“天冷了就不能摞地演出了”。于是,九个人开始商量要搞小剧场演出。可剧场演出,需要投入,“最起码得出场地费”。
钱从哪里来?他们也想过自己出,可九个人有的是挣工资、有的只是做点小买卖,长期这样做怕撑不下去。“再说花钱让别人来听自己说相声,心理上也说服不了自己。”他们当然也想到了卖门票,可又怕没人买票去看,一时间陷入两难。
想不出好办法,最终他们决定卖票试试。预售票一张20元,现场购票一张30元。他们租来阳泉市老城区一个社区歌舞厅作为演出剧场,厅内没有椅子,他们又租了200多张椅子,摆进舞厅。
2012年12月22日,乐苑举办首场相声晚会。然而,天有不测风云,当天下午,阳泉下起大雪。晚上8时,晚会开幕,观众席坐了不到一半,一多半是乐苑的粉丝。
舞厅里没有暖气,冷飕飕的。人站在台上说相声,时间一长,都冻脚。但是,为了对得起前来听相声的粉丝,他们丝毫不敢懈怠。让他们感到欣慰的是,3个小时的相声,没有人中途退场。
首场小剧场演出,乐苑赔了1000元。
虽然贴钱了,但天降大雪是特殊原因,他们决定继续小剧场演出。2013年情人节、愚人节,乐苑接连举办两场相声专场晚会。相声专场晚会的地点,选在了条件较好的阳泉长风剧院。“晚会开演时,我们撩起幕布向下瞧,200多的座位座无虚席。”白素宾笑着说,阳泉市很多曲艺界的老前辈也来听他们的相声。
与首台晚会亏本相比,在长风剧院举办的两台晚会,乐苑实现收支平衡。事后,长风剧院与乐苑达成长期合作协议。
“举办小剧场演出,不等于免费的摞地演出就不办了。天气正在转暖,很快我们又会在周末出现在公园里。小剧场演出只在天冷的时候,或者一些节才会举办。”
如今,王学刚已是北京德云社的学员。半年来,他阳泉北京两地跑。每次培训回来,他都要把大伙召集到一块,把新学的贯口和技巧,传授给乐苑同伴。
最近,德云社开始对学员进行考核,考核达标,即可在德云社登台表演。“不管学刚在不在,阳泉相声乐苑还会继续办下去,让充满本地特色的相声,在阳泉开花结果。”李勇说。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环渤海财经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