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聘中,企业看重的不仅仅是大学生的学历,还有踏实、肯干、谦虚的优秀品质。
招聘会现场,应聘者应主动向用工方进行自我介绍,较强的沟通能力往往可以为应聘者赢得机会。 本报记者 张 震 摄
不愿意到民企或中小企业就职,对工作地、工作环境、薪酬抱有较高期望,频繁跳槽……在用工单位看来,这都是导致求职失败的重要因素。近日,记者采访多家用工单位的招聘负责人,归纳出他们与求职毕业生“过招”的感触,希望更多的求职者从中获得启发,与用人单位增进“契合感”,找到心仪的工作。
本报记者 石雅彬/文
一家大型国企: 能力和品德都“过硬”
“这几年我带过一些实习生,也了解一些大学生的想法。”一家大型国企的宣传专员陈先生说,目前,有些学生对收入期望值过高,工作没多久就想立刻有车买房。这样的要求一般的企业目前都很难满足。企业是实体,分配制度靠的是业绩和能力,在基本工资之上,就看个人对于企业的贡献和付出以及创造的价值。学生们初入社会,想得简单,往往看重结果,忽略过程。
有些学生缺乏敬业精神和吃苦精神,综合能力也不强。甚至眼高手低,对于个人能力估计不足,这是企业最苦恼的。如果仅仅是能力差些,经过几年的锤炼多数能够独立工作,但是对于眼高手低的类型,经过企业悉心培养,往往刚刚有点起色,就跳槽走人,这样对于他本人和用人单位都是很不利的。所以近些年,企业用人在注重学历的同时,也更看重能力和品德。陈先生说:“有时候,学历一般的人才会比高学历的人才更稳定。因为他认可自己的差距,上班后能虚心学习,所以成长进步快,经过企业几年的培养就能够成为稳定的力量。而高学历的高材生,往往自视甚高,不愿意听取前辈们的建议,容易好高骛远,裹足不前。”这样的人再有才企业也是不能留的。
陈先生举了个事例,去年企业招收的一名大学生,在实习期间经常迟到早退,受不了刻板作息的约束。工作中总是感觉自己有才,不愿意听取师傅的建议,常常自作主张。不肯对自己严格要求,违反多项企业规章制度,比如工作时间玩手机。一年后,企业对这批实习生进行实习答辩,他不及格,企业按照规定不予留任。
相反,前些年有一名来自农村的技术人员,只有大专学历,但是工作非常踏实,有吃苦精神,也善于动脑筋钻研,三年后就能独立承担产品开发课题。还有些销售岗位的人才,经过两年左右的锤炼,就能升任区域经理。
企业用人,有自己的标准,选的是有用之人,因为企业是创造效益的。只有有能力的人才能创造价值。所以,企业提供平台,出台许多措施吸纳人才,也培养人才。作为学生自身,首先要有一个好心态,先从零开始,创造出价值,前途自然会非常光明。
一家新型重工业民企: 不仅看收入更看重未来
“我们是一家发展中的民营企业,生产的高科技产品主要用于出口。上半年我们刚去俄罗斯参加了展销会。今年,我们想招两名学俄语的大学生,扩大与俄国的贸易合作。”位于石家庄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的负责人岑先生说,“但是,我们的招聘工作却不顺利。”
上周,这家企业通过河北师范大学的老师找了几名学俄语的应届毕业生,岑先生亲自带学生们参观了厂房、车间、办公区和宿舍区,并请公司内的外国专家跟他们交流、沟通,让他们了解企业对外贸易的情况。关于收入,岑先生表示,会给新人安排一段时间的带薪培训,之后的实习期月工资2000元加提成,管住,有餐费补助,以后按照业绩再增加。为了招贤纳士,企业还专门改善了宿舍环境,新装了立式空调……“总之,我是尽我所能,求贤若渴。却依然招不到理想的人才。”岑先生说。
参观之后,过了几天,几位大学生陆续通过邮件、短信等方式拒绝了企业的招聘。岑先生说:“若说我们规模小、资质差留不住人才,我也认了,可我们企业从规模到设施,在业内都很受认可。”
对于招聘受挫,岑先生也分析了原因:也许是因为工厂位于开发区,工作环境不如市里好;也许是因为薪酬不够高;也许是公司的业务需要经常出国,不太稳定;也许是部分大学生对这个行业,或者说对企业的发展状况还不太清楚,不知道它的潜力……
岑先生希望,大学毕业生们能多参与社会实践、了解社会,不要总想着依靠父母、生活安逸。“我自己也是大学毕业,十几年的奋斗让我明白,大学生本身不是什么令人骄傲的身份标签,你的能力、你的潜质需要在实际工作中去显现。找工作不能只图逍遥自在高收入。”岑先生说。
一家通讯设备公司: 用发展的眼光判断一份工作
“一个刚毕业的学生,既有高学历,又有社会经验,工作能力还很强,这几乎是不可能的。”石家庄一家通讯设备公司负责招聘的任女士说,他们是一家私营通讯公司,有100多人,规模不算太大,但他们愿意给新就业的毕业生一些宽容,并不会要求所有的应聘者都要有工作经验。只要是通讯、计算机或电子等相关对口专业的,能够接受并融入企业文化理念的应聘者,他们都愿意挖掘和培养,也希望他们能耐心在公司里干下去,可即使这样,招聘的情况还是不尽如人意。
从去年10份到现在,任女士所在的这家通讯公司先后参加过四五场大型招聘会,在网络上也发布了招聘信息,但到目前为止仅招到3个人,与预计要招的人数有一定差距。“我们试用期的工资能达到2000元左右,试用期过后,工资会根据个人的业绩上调,还有‘五险一金’的保障,这样的薪金待遇,多半学生还是能接受的。”任女士介绍说,据她了解,多半应聘者不愿意来的主要原因是考虑到工作环境的问题,因为他们公司是做通讯设备的,相对在室外工作的时间要比较长,这一点很多学生都接受不了。
面对高等院校毕业生越来越多的现状,任女士结合自己多年的招聘经验,愿意给即将面向社会求职的大学生提供一些建议。“从我去参加招聘会的感觉来说,不少毕业生都拒绝做销售和服务类的工作,还有不少学生对工作地点有要求,他们中的很多人不愿意从基层岗位做起。”任女士说,一次聊天中,一位应届毕业生告诉她,如果大学毕业后再去车间当工人,从心理上就接受不了,对家人也没法交代,好像自己多年的学费就白交了。面对越来越严峻的就业形势,大学毕业生应该调整心态,要更务实些。
“当然,我也并不是说让大学生降低标准、没有追求,只是建议他们要有理性的追求,用发展的眼光判断一份工作和岗位,看得更长远一些。”任女士说,从招聘的情况看,很多企业能提供给大学生的多半都是基层岗位,但是很多企业都有成熟的晋升通道,有的企业还有非常完善的培训体系,确实能让新就业的大学生学到不少东西。而企业也很看重求职者踏实、肯干的品质,只要肯努力,不断在工作中提升自我,相信每家公司都会愿意以非常好的条件留住人才的。
一家皮具产销企业: 能为企业带来新创意新能量
“其实,我们对专业素质要求不高,关键是要真心喜欢自己的工作,并且具备一定的沟通能力。”辛集市一家皮具产销企业的招聘专员武女士说。
“不少来实习或者初入职的大学生,在工作中,常常不知道该学什么,该看什么,不给他分配任务,他就只会傻站着,不懂得主动学习。”武女士说。她举了个例子。企业与齐齐哈尔一所大学签订了协议,学校每年带学生来企业实习。有一次,企业领导布置了一项工作,但参与工作的一位大学生因为错误地领会了领导意图,又不愿意开口询问,就按自己的想法行事,结果给企业带来了一定的经济损失。这位大学生也因此离开了企业。武女士强调说:“沟通是双方面的,我们不要求刚毕业的大学生就能成熟老练地独立完成业务,我们只是希望学生们能多用眼,多用脑,多用心。多学多问才是尽快进入工作状态的最好方法,没人会因为你爱提问题而轻视你。”武女士说。
这家企业不仅从事皮具加工也涉及国内外贸易,因此,每年都需要吸收皮具设计、加工专业和国际贸易专业的毕业生。“企业正处于发展扩充阶段,对人才的需求量很大,我们公司常年在网上刊登招聘启事,也参加了不少招聘会。”武女士说,“但是,前来投简历的优秀大学生并不多。”技术专业的学生希望有好的工作环境,营销专业的学生要求收入更高,管理专业的学生很多只会纸上谈兵,难以进入现实状态。企业希望年轻的大学毕业生能带来新的创意,新的想法,新的能量,但是,远离市区、私营企业的性质等等短板,都成为企业的招聘障碍。“我们尽力开出了最好的待遇,实习期间工资2000-2500元,提供宿舍,企业有食堂,以后都能保证‘五险一金’,说实话这样的工资待遇,在市里的同等企业也是不多见的。但是我们的竞争力毕竟不如大型国企或者政府机关,依然难以吸引优质人才。”武女士遗憾地说。
目前,这家企业正在积极联系一些省内外专业院校,希望可以通过建立实习基地的方式推介自身,招揽人才。“其实带实习生是很费力的事情,但是我们希望能通过这样的方式让在校大学生深入了解我们的运作流程和企业发展潜力,不要仅仅被民企这块牌子吓倒。”武女士说。
一家小型贸易公司: 放下身段到小企业谋求大发展
“都说今年求职人数增加,求职竞争激烈,但我觉得还并不能算是真正的‘求职难’,像我们这样的小型公司很多毕业生都看不上。”一家小型进出口贸易公司负责招聘的朱女士介绍说,他们想招一名外贸专业的人才,但从4月份到现在两个多月过去了,依旧没有招到合适的人。
朱女士说,对于他们这样的小型公司,最希望的是能招到有工作经验的人,到公司后能尽快上手工作,他们不想为培养人而浪费人力、财力,可有工作经验的人,往往又会因为公司的待遇不高不肯来。之后,他们也开始考虑招应届毕业生,在招聘过程中却发现很多毕业生根本不愿意来他们这样小型的公司,他们更希望到一些大型的公司。
“从我参与公司招聘的经验来看,很多毕业生并不是找不到工作,而是感觉没有合适的工作。据我了解,至今还有不少毕业生对找工作持观望态度,他们并不想马上签约,而是会给自己圈定工作地点、时间和性质等等,还会在多家公司之间比较薪酬、待遇和休假。”朱女士说,他们公司试用期的薪资待遇是1500元左右,试用期过后,月薪能达到3000元左右,给缴五险,但一些应届毕业生对这样的条件并不太满意。除了薪酬待遇,在很多毕业生心中,只有大型的公司才有发展空间,才能更好地展示自己,一些小型公司不在他们的考虑范围。
“我感觉大家所说的‘最难就业季’,难的不是就业而是心态。”朱女士说,其实,一些小型公司确实还有很大的人才需求,她希望大学毕业生能去争取这样的就业机会,无论什么样的公司,只要有能力就一定会得到重用,她建议,大学毕业生要把眼光放远一点。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环渤海财经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