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投稿 搜索:
您的位置: 主页 > 新闻 > 环渤海 > 正文

山西煤矿沉陷区披上绿装

来源: 经济日报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转发至: 分享到QQ空间 百度收藏 人人网 开心网 豆瓣网

近年来,山西开展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示范工程,鼓励矿山企业开展“不欠新账、渐还旧账”的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行动——

支离破碎的山川变成了生态园林,荒芜塌陷的地表变成了复耕土地,破裂危险的棚户区搬迁到了新建楼房,地上栽起了树木种起了庄稼,地下提高了水位涌出了甘泉……这是记者走访山西煤矿沉陷区看到的景观。从2005年开始,山西省着力开展煤矿沉陷区治理工程,如今已大有成效,改善了矿区及周边居民的生活。

污染矿区变绿了

启动西山生态恢复、水系恢复和万亩生态园综合建设工程,以建设风景优美的山地园林为目标,集污染治理、道路建设、植树造林、泉水保护、景观设置、休闲旅游、配套服务为一体进行整体规划建设,以西山山脉为背景,打造沿山七条河渠为通廊的“一山、七廊”绿化体系

过去说起西山,人们往往想到那个年产数千万吨煤炭的太原西山矿区,如今人们更多地会想到太原西山万亩生态园。初秋时节,记者来到西山生态园,这个昔日的污山荒坡如今已变为一个生态茂密、淳朴壮丽的万亩园林。站在生态园的制高点启春阁放眼四望,亭台水榭、层层碧波尽收眼底,新修的道路在山林间蜿蜒起伏,休闲游乐的人群络绎不绝,颇具山地园林胜景。但在上世纪80年代,这里还是一片荒草丛生、垃圾遍地的煤矿采空区,扬尘污水肆意横流,生态植被枯朽衰竭,山间小溪断流,生态环境遭到严重破坏,连续多年成为影响太原市区大气质量的主要污染源。

西山的华丽蜕变始于2008年。当年7月,太原市实施启动了西山生态恢复、水系恢复和万亩生态园综合建设工程,以建设风景优美的山地园林为目标,集污染治理、道路建设、植树造林、泉水保护、景观设置、休闲旅游、配套服务为一体进行整体规划建设,搬迁了涉及6个高污染行业的71家企业,关闭了74座9万吨以下小煤矿,以西山山脉为背景,打造沿山七条河渠为通廊的“一山、七廊”绿化体系。盖土造地、修筑道路、引水上山、封山禁牧、整治污染……多项举措齐头并进。其中,清除煤场达20多个、填埋垃圾10余万立方米,建梯田筑鱼鳞坑,平整洼地,栽植景观树、经济林。经过4年努力,到2012年底,西山万亩生态园绿化工程共投资2.2亿元,植树造林近万亩,110万余棵树木、100多个树种落地园中。2010年,太原市启动了西山国家矿山公园的建设,以近百年的老矿白家庄矿为中心,占地3.1平方公里,以矿业遗迹为主体,将原有煤矿废弃地、排土场及周边生态环境进行修复、治理,建成一座国家级标准的森林公园,成为集井下参观、现代煤矿发展为一体的煤矿工业发展旅游基地。

如今的西山宛如一颗再造的生态明珠,重披绿衣的山山水水引得群鸟回归,常常能看到人们前来引灌山泉。

塌陷土地变“肥”了

对采矿损坏的村庄进行避让搬迁,对损坏的土地进行复耕,对采矿造成的山体破损、地表裂缝、塌陷、滑坡等地质灾害及煤层自燃、水源枯竭等地质环境问题进行勘查与整治

站在前圪套村的麦田中央,四处一片金黄色此起彼伏,麦浪翻滚,收割机往返运行,煞是壮观。村委会主任激动地对镇国土所的董所长说:“你看,这小麦长势多好,前年5月份,这里还是一片荒地,今年这小麦就有了收成。多亏国土所的同志们为我们村复垦耕地跑前跑后,不辞辛苦,才让这片煤矿塌陷荒地变成了种庄稼的‘肥地’。”

前圪套村是山西晋城泽州县大箕镇的一个山村,上世纪80年代,村里开了几座小煤矿,占用了大量土地,留下了不少采空沉陷区。目前,山西省约有4500平方公里矿山采空区,开采沉陷面积达3000多平方公里,受到破坏的村庄有2868个,受影响的村民约98.87万人,经济损失达400多亿元。如何将工矿废弃地全部复垦用于农业生产,并改善当地居民生活条件?

近些年,山西省政府实施了一系列有效措施,先是从2006年开始,投资68亿元,用3年时间对重点国有采煤沉陷区进行治理,对受损民房、学校、医院进行搬迁和维修加固,让18万户、60余万受灾居民搬迁到了新建楼房。随后,实施煤矿资源整合,关闭了数千座小煤矿、小煤窑,前圪套村的小煤矿也都被关闭了。

2008年,山西制订了为期5年的《山西省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规划》,启动了矿山地质灾害防治保证金办法。“我们将加快对大同等12个重点治理区地质环境恢复治理,从2011年到2015年共安排矿山地质灾害防治项目45个,拟投资48.68亿元。”山西省国土资源厅厅长李建功说。通过使用煤炭可持续发展基金、矿业权价款和提取使用矿山环境恢复治理保证金,对采矿损坏的村庄进行避让搬迁,对损坏的土地进行复耕,对采矿造成的山体破损、地表裂缝、塌陷、滑坡等地质灾害及煤层自燃、水源枯竭等地质环境问题进行勘查与整治。从2012年3月开始,山西省11个市各选择了2家生产煤矿企业开展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示范工程,以点带面、示范引领,激发矿山企业“不欠新账、渐还旧账”积极行为,全面推进全省煤矿沉陷区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工程。

记者在潞安矿业集团司马煤业公司看到,采空塌陷区1101、1102、1103三个工作面的地表恢复治理工程已经完成,共治理600亩土地,投资2900万元,现已移交所在地董村管理。这项工程从2009年10月启动,一部分是农田复垦区,约有520亩,采取填土造田,形成梯田式耕地,恢复耕种;一部分是人工湖区,对难以恢复耕田的80余亩塌陷区进行了人工造湖,湖底采取防渗漏处理,湖水引矿井复用水和天然水,在水岸四周构筑坝堤,造林绿化,成为一处生态景观区。同时还利用人工湖水灌溉农田,使整个塌陷区形成了一个集农、林、牧、渔为基础的,兼具休闲、垂钓、观光为一体的生态休闲公园。目前,二期复耕2000亩塌陷区治理工程正在规划设计当中。司马煤业公司负责人说:“我们的治理理念是,让环境促进和谐,让景观创造财富,让生态恢复自然,让治理后的生态环境比塌陷前更好、更美。”

题图 中煤平朔煤矿矿区(上图)与复垦还林区(下图)的对比。

新华社记者 范敏达摄




责任编辑:辛欣
Tags:
转发至: 分享到QQ空间 百度收藏 人人网 开心网 豆瓣网
?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环渤海财经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最新图文信息资讯
关于环渤海财经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友情链接 - 网站地图 - 版权声明 - 杂志订阅 - 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