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务院南水北调工程建设委员会办公室主任鄂竟平回应本刊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也将推行公司化管理
● 四川等省份意见强烈致西线工程难以动工
● 东、中线一期工程总体投资预计达3000亿
无论是三峡工程还是其他水电工程,不管规模多大,也就是一个点。而南水北调工程不一样,它牵涉的面太大,仅目前的东、中线一期工程就和8个省(市)有关系,利益关系复杂。这么大的工程,牵扯的省(市)这么多,运行管理涉及的面这么广,管理起来肯定不简单。
——鄂竟平
《中国经济周刊》 记者 南焱 | 北京报道
在南水北调东线一期工程正式通水的前夕,国务院南水北调工程建设委员会办公室主任鄂竟平接受《中国经济周刊》独家专访,回应了本刊报道《南水北调中线水源地“三忧”》(详见本刊2013年第39期)所涉及的南水北调水源地丹江口库区水质、水量及管理等问题。
鄂竟平表示,在工程运行管理方面,东线一期工程将采取由南水北调办组建总公司管理的模式,这一模式有望在今后的中线、西线工程中得到推行。在水质、水量管理方面,丹江口库区的水资源保护要更为严格,针对水库支流存在污染的情况,已经着手进行特殊治理,扩大治理范围、深化治污;同时将根据丹江口水库来水情况进行弹性调度,确保库区良好生态及用水。
据悉,截至11月1日,东线一期工程已经成功试运行14天,水质完全合格。尽管受征迁等因素影响,中线一期工程也已接近尾声,主要剩下最后12处因遗留问题制约工程进度的关键渠段还比较棘手,有些地方就差几十米。西线工程也有望加快前期工作,这将对我国黄河流域的生态保护、可持续发展等多方面起到重要的保障作用。
鄂竟平对黄河充满了感情。16年前,他在担任黄河水利委员会主任期间,通过精心调度,错峰用水,仅用一年多时间,就将断流了22年的黄河从1999年起成功地实现了不断流。但对于黄河来说,不断流仅仅是最基本的要求,今后,还需要尽力恢复黄河的良好生态。而西线工程的启动,将会促进这一目标最终成为现实。
最关键的是,西线工程一旦竣工正式通水,意味着我国“四横三纵”这一宏大的水资源配置体系的完美构建,将极大地提高我国水资源的管理水平以及促进经济社会的发展。基于此,在去年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召开之际,鄂竟平曾撰文阐述了国家配置资源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如像南水北调这样的战略工程任何一个单位和个人都无法实现,只有国家才能承担,且必须根据经济社会发展的规划和布局提前谋划,否则将会造成一系列资源环境问题。
东线工程管理机构
尚待国务院批复
《中国经济周刊》:今年9月,记者前往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源地丹江口库区进行实地采访,争论的焦点是管理问题,不知现在是否有结论?
鄂竟平:丹江口库区水质、水量及管理问题,最大的难点是管理问题,不过现在也已有了个基本的解决模式。以东线工程为例,我们已按照国务院南水北调工程建设委员会第6次会议分工要求制定了东线运行管理机构组建方案,并且抽调了40人左右的专业队伍进行试运行管理,待国务院批准后就正式组建管理机构。
按照现在制定的东线运行管理机构组建方案,就跟三峡总公司有点像了。但不管如何,肯定是要成立一个公司来管理这个工程,这早获国务院批准了。如果这个模式近期能够运转顺利的话,下一步中线工程也会如此,西线工程也应该不会是其他模式。
工程运行管理方面,东线工程的情况相对简单,中线一期要复杂一点,但是如果东线这种管理模式确定了,中线工程的管理模式大体上也很容易确定,只是具体的安排可能需要再细化一些。但到底怎么管,谁管更合适,这是要讨论的,最后报国务院审定。我估计明年上半年就会定下来,不定不行,因为中线一期工程明年10月就要通水了。
不管怎么说,东、中、西这三个工程都是从长江流域调水到淮河、黄河、海河流域,所以应该统筹联动地调度管理。这三条线涉及十四五个省份,这么大的一个水资源配置体系当然得统筹运行管理。下一步估计会这么做,不过眼下的确还没有具体方案。
《中国经济周刊》:丹江口水库数条入库支流存在污染、水质不达标等问题,同时丹江口水库来水丰枯不均,枯水年份可能无水可调。对此,您怎么看?
鄂竟平:至于丹江口库区的水资源保护,肯定比一般的江河、水库的保护力度要大。丹江口水库的水质一直稳定II类水,这是环保部门监测的结果,是可信的。
当然,汇入水库的支流局部存在污染也是事实。比如说湖北十堰那5条水质不达标的河流,当初做规划的时候没有特别注意,只是做常规性的治理。不过好在这几条河的水量仅占丹江口水库的2%左右,还没有影响到整体水质状况。
但现在看来,这几条河流必须实行特殊治理,增加治理项目,扩大治理范围。目前已经开始论证“一河一策”措施,一定会对这5条河流进行专项治理。
至于水量的问题,每个流域都存在丰枯交替期,这五年八年水多点,那五年八年水少点,历来如此,不必惊慌,因为从我们掌握的水文数据来看,近几年来水还没有实质性的变化。同时我们还有应对策略,会根据丹江口水库来水丰枯情况对调水量做相应调整,如果某一年来水少的话就少调出一些,主要保证生活用水,其他用水就尽可能限制一下。
地方有意见
是因为调水没有量化指标
《中国经济周刊》:南水北调工程尽管对我国可持续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都有巨大的促进和保障作用,但自开工建设以来,各种议论颇多,尤其是湖北、四川等调出水省份存在不同意见,在损失的补偿方面也存在异议。您认为原因何在?
鄂竟平:主要是因为基础性的工作没做好。缺乏这个基础性工作,你怎么说都说不清楚,或者是你怎么说都会有不同的意见和看法。但是,这件事将来非得说清楚不可,不说清楚很多事情就没有办法走下去。
比如说丹江口水库的水权,湖北方面因南水北调中线调水受到影响,肯定有说法。但是,统一分配水资源又是国家的权利,而且调出的水是出于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并不是浪费,是必要的。但两者又是矛盾的,如何应对?
那么,到底是调出对呢还是不调出对?不讲别的,只从生态上讲,任何一条河流都必须保证一定的流量才能维持它的良好生态。但到底得保持多少生态基流?往外调多少水才是科学的?现在没有一条河能够说清楚。所以只要一调水,立刻就有人说影响他的生态了。那到底有没有影响?影响有多大?这些都缺乏量化的概念,没有具体指标说清楚。这就是我说的基础性工作。
前不久,我调研了德国的一个调水工程,我不问他们调走了多少水,而是关注为什么这样调,因为它规定了一些很具体的量化指标。比如,当调出河流的流量小于某一个值时就不能再从这条河流调水了,当调入河流的流量小于某一个值时就需要启动调水。这些指标都是做了系统的技术论证并经政府确定下来的。工作做到这个份上,无论地方政府还是老百姓一点意见都没有。这很值得我们借鉴,下一步我们国家也一定会做这个事。
《中国经济周刊》:基础性工作要量化的话,是不是在技术层面要有标准?
鄂竟平:不光是技术方面,但是必须有技术在先,要进行论证。
国际上现行的河流开发标准是调出水量一般不超过河流总量的20%,加上它本身的用水,开发利用率不超过40%,这样就基本不会影响河流以及河流两岸的生态。但这只是个一般性的概念,在我国就要具体分析了。我国南方跟北方的差异悬殊,海河流域目前大多河流已经100%开发利用了,黄河也早已超过40%。但南方河流的利用率别说40%,有的就连20%、10%都不到。
所以,南方、北方的水资源到底怎么用?必须先用技术手段把它量化下来,这是第一步,是关键性的基础工作。第二步是把这个量化标准提交到政府并审批确定下来。这里面有个分级的概念,中央管理的大江大河什么标准,省级管理的中等河流什么标准,一直到县市一级管理的小河流,都必须明确。
要做到这些,就必须以强大的技术论证来做基础。如果能把工作做到这个程度,那么我国的水资源管理就会上升到一个新的水平,那时,大家目前担心的很多问题都会迎刃而解。
拿南水北调工程来说,当北京、天津、河北等省市受益时,你必须得承认湖北等水源区承受了损失。但你应该明确它承受了什么样的损失,多大的损失,这样才能确定如何补偿,补偿多少,说在明处。
水资源管理等基础性的工作是由水利部在做,据我了解,目前水利部已经开始对一些河流的水资源开发利用进行量化了。但这件事的工作量很大、很复杂,也很困难,比如说华北地区的河流已经基本没有生态流量了,那么给它定多少标准算合适?如果定下来之后难以实现也不可取。所以这个事情得一步一步来,但是不做肯定不行。
南水北调办和三峡办不一样
《中国经济周刊》:南水北调办目前负责工程建设工作,工程竣工之后会不会像三峡办那样参与后期管理等工作?
鄂竟平:眼前南水北调工程还没有走到这一步,甚至还没有研讨。
首先,目前南水北调工程建设方面的事情太多了,任务繁重,我们这几年都在全神贯注搞建设,不能分散精力。
其次,工程的性质不尽一致。无论是三峡工程还是其他水电工程,不管规模多大,也就是一个点,后期运行只要将发的电送到国家电网就可以了,顶多再加上库区移民和下游的一些事务。而南水北调工程不一样,它牵涉的面太大,仅目前的东、中线一期工程就和8个省(市)有关系,利益关系复杂。这么大的工程,牵扯的省(市)这么多,运行管理涉及的面这么广,管理起来肯定不简单。
西线工程前期工作有望启动
《中国经济周刊》:东线一期工程年底就要通水,中线一期明年也要通水。那么,目前东线、中线一期及其二期工程的进度如何?
鄂竟平:东线一期工程最北到了山东德州,今年年底前正式通水,目前各项准备工作已经就绪。截至11月1日,已经试运行14天,工程啥问题都没有。水质也完全达标,环保部一天一个水质检测报告,天天都合格。
东线二期工程就是从山东德州再往北,过河北到天津这一段的工程。根据规划,东线二期工程在一期工程基础上继续实施,二期工程即在一期基础上扩大抽江规模至600立方米/秒,调水线路在黄河以北增加452千米,供水范围扩展至河北省沧州、衡水、邢台至天津市。
不过,东线二期具体什么时间动工,是由国家发改委、水利部等部门根据有关省市的用水需求来统筹考虑的。现在中线一期分别给河北、天津34.7亿立方米、10.2亿立方米的水量,近期应该够用。当然如果要较真的话,河北、天津的水还是不够用,现在华北地区每年超采地下水50多亿立方米,目前已累计超采1200亿立方米。我们也希望二期工程能够早点上马。
中线工程目前还有一大堆难啃的骨头等着我们,主要是因为征迁影响了工程进度而留下来的一些缺口。比如说为了方便渠道两岸百姓的生产生活,平均八百米就修一座桥,但是在征迁等过程中还存在一些问题没得到妥善解决,造成工程不能正常进行。现在主要还剩下12个制约工程进度的关键渠段,其实工程量也不大,有些地方就差几十米,工程施工很简单,但因为牵涉到的因素复杂,必须处理好。
中线工程现在虽然叫中线一期,实际上二期已经没什么大事可做了,因为做一期工程的时候,已经把二期需要加大流量的那部分给预留出来了。
《中国经济周刊》:南水北调东、中、西三线工程是同时批下来的,但如今只有西线工程还没有动工,目前西线工程有没有动工时间表?
鄂竟平:西线工程说起来确实慢了,因为有不同的意见,甚至有些不同意见还很强烈,所以就把西线工程前期工作给放下了。
受西线工程直接影响最大的是四川,意见也比较强烈。因为这个工程是从长江上游的通天河、支流雅砻江以及四川境内的大渡河调水到黄河上游,尽管一、二期工程仅调水90亿立方米,加上三期也才170亿立方米,比起长江每年近万亿立方米的水量算不了什么,但毕竟对下游四川有直接影响。
不过,近年来青海、甘肃、宁夏、内蒙古、陕西、山西等省份要求西线工程上马的声音愈加强烈。据悉,国家层面也开始重视西线的现实情况了,有望尽快启动前期工作,三五年内或可能有眉目。
根据我的经验判断,西线工程就算今天开工,也得15年以后才能通水。那个地方根本就没有施工条件,得人为创造条件去施工。首先修路就得修3年,完了以后主体工程施工,那还不知道有多少想不到的困难。黄河现在都这样了,那15年以后会是什么样子?所以我也挺着急的。
《中国经济周刊》:南水北调工程,到目前为止已经投入了多少资金?
鄂竟平:2008年国务院批复东、中线一期工程总体可研总投资是2546亿元,最终投资估计还要增加500多亿元,总共就是3000亿左右。这增加的500多亿,大部分是利息、价差,至于工程量方面仅增加了6%左右。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环渤海财经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