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产学研”有机结合,发挥各自优势,形成强大的研究、开发、生产一体化的系统,并在运行过程中体现出综合优势,山东能源集团已将这一理念贯彻执行,并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果,最有含金量的标志就是国家重点实验室的落户。
国家重点实验室是在某一领域内国内科学研究最高地,掌握着业内最高水准的科研团队和技术。对于企业来说,拥有一座国家重点实验室便如同贴上了“行业顶尖”的标签。而凭借着与国内知名高校良好的合作关系,成立两年来,山东能源已建成两个国家重点实验室:与中国矿业大学合作建设矸石填充国家重点实验室,与装甲兵工程学院合作成立设备再制造国家重点实验室。这对于任何一家能源企业来说都并非易事,然而更难得的是,山东能源将学术优势迅速转化为经济效益。目前,山东能源已将矸石充填打造为一块独立的产业,走出山东承揽项目工程,成为企业新的利润增长点;设备再制造产业让一大批即将报废的设备“起死回生”,重新投入使用。仅刮板输送机的中部槽一个部件,如采用该技术后就能为全省煤炭企业节约钢材近35万吨。
29亿元、30亿元,近两年来,尽管身处行业逆势,目光始终向前的山东能源仍旧保持着对科研经费投入的持续增长。“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山东能源正是依托科技创新助力多元发展,最终实现国际一流综合型能源企业的目标。”卜昌森表示,而坚持“产学研”结合之路则是这艘“鲁字号”能源航母实现科技创新的强有力支撑,并还将在未来继续走下去。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环渤海财经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