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投稿 搜索:
您的位置: 主页 > 新闻 > 网播京津冀 > 正文

知道吗 守护“嫦娥”的有咱河北人

来源: 燕赵晚报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转发至: 分享到QQ空间 百度收藏 人人网 开心网 豆瓣网

知道吗 守护“嫦娥”的有咱河北人

空调技师、装配系统指挥员……他们的一丝不苟成就航天梦

发测站空调保障分队空调技师

发测站遥外测试室技术阵地负责人

装配系统指挥员

发测站特装车驾驶员

12月2日,嫦娥三号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升空,标志着我国在空间技术领域迈出新的一步。其实玉兔登月的背后,有着河北人的默默奉献。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西昌卫星发射中心,一起领略河北卫星人的风采。

□本报记者 南开宇 通讯员 何玲

为“嫦娥”当“保姆” 保证空调里的风干净无比

嫦娥三号探测器就像个娇贵的婴儿,对环境要求近乎苛刻,不但温度和湿度有严格标准,而且洁净度还要求达到一万级。在整流罩合罩前,为给“嫦娥”披上“温湿相宜的外衣”,他一丝不苟地查漏补缺排除隐患。

嫦娥三号发射前几个月,发射塔上的空调系统进行适应性改造。塔上大封闭空调的改造需赶在嫦娥三号探测器进入发射场前完成,与厂家配合并进行质量监督的重任落在了韩少杰身上。改造第一天,韩少杰就带着铺盖卷住进了塔架下的空调保障间。

在某型号风管安装过程中,韩少杰发现:风管连接螺栓间的距离规程上规定是15厘米,而厂家却安装成了10厘米。韩少杰让厂房重新安装,厂房却以赶工期为由不愿返工。“差5毫米都不行!”面对韩少杰的铁面,厂房只好重装。

工作15年,他多次参与设备改造跟踪监督任务,凭借“不留情面”的工作作风,不让一丝隐患和问题在自己手中溜过。站领导欣慰地夸赞:“韩少杰这个‘保姆’当得称职,优秀!”

项目改造进入调试阶段后,为了实时掌握空调机组运行情况,韩少杰一连7天守在塔架上。在对加湿器进行调试过程中,韩少杰敏锐地发现,湿度曲线虽合格,但不够平滑。他判断加湿器性能不稳定,造成设备补水量偏多,影响系统湿度控制的稳定性。韩少杰同厂方技术人员有意识地恶化保障条件,果然,湿度器潜藏的问题浮出水面,更换设备后,该项隐患被顺利排除。

付出总有回报,看着检测数据显示大封闭内的环境洁净度高达一万级,“黑脸保姆”笑言:“嫦娥来了,我保证空调里吹出的风干净无比!”

毫厘之间查缺漏 技术阵地为“嫦娥”护航

在“第九颗北斗导航卫星”发射任务中,李志云正按照规程要求对测量三级与控制系统连接伺服机构的插头进行认真细致的检查。检查时,李志云敏锐地发现插头内部的一个芯片与其他芯片相比反光程度稍弱。人的肉眼在仅有“毫米”级的插头中的观察能力十分有限,观察到芯片之间的反光程度不同很可能是误判。他不敢妄下结论,却绝不放过任何疑点。李志云立即找来高分辨率单反相机,对插头拍照放大仔细观察,很快下定结论:插头内部芯片确有异常。经与技术人员、系统工程师和设备生产厂家共同分析后,确认反光异常系插头内部含有多余物所致。

古语云“差之毫厘,谬之千里”。如果故障没被发现,多余物很可能导致某一路测试信号无法接收,影响整个发射系统测试进程,造成不可预知的严重后果。“毫米”级插孔内的多余物被及时清理,确保了发射任务的顺利进行。

2001年,李志云来到遥外测试室后被安排到了箭上岗位,负责火箭遥测单元测试、系统测试、设备维护保养等工作。他刻苦钻研相关知识,达到对本系统内的遥测单机的位置及功能“一口清”。八年学习锻炼,李志云先后代表技师室参加站里组织的3次专业比武竞赛,获电缆导通绝缘比赛一等奖1次,电性能插头连接比赛二等奖1次和仪器仪表操作比赛二等奖1次。2010年,因为多次出色排故经历荣立个人三等功,赢得了“优秀岗位操作手”的称号。

嫦娥三号任务,李志云再担重任,作为技术阵地负责人为嫦娥护航。他既感光荣兴奋,又深知责任重大。看到火箭顺利升空,李志云如释重负地笑了。

带队伍极其严格 他被称为“黑脸指挥”

11月9日,西昌卫星发射中心,长征三号运载火箭从技术区火箭测试厂房转运至发射阵地,经过吊装对接后,稳稳地矗立在发射台上,静待与嫦娥三号会合相拥。

连续工作10多个小时后,装配系统指挥员尚社景走下发射塔。再过几天,嫦娥三号也将由他们亲手送入“花轿”,完成奔月前最重要的准备工作——形成星箭组合体。

1996年到装配组,从操作手到高级技师,尚社景与火箭卫星打了20多年交道,凭借丰富的经验和过硬的技术,成功地将50多颗卫星送入了广阔的太空,他所带领的装配组创造了19年零事故、零失误的传奇。

尚社景带队伍极其严格,组员们既怕他又敬他又爱他。有人甚至给他冠上“变脸组长”、“黑脸指挥”的昵称。听到这样的评价,尚社景笑道:“这都是任务给逼的”。

星箭对接、合整流罩、卫星电测等十多项工作,从密封容器到整流罩上塔,从火箭一二级的对接到尾翼的安装,数不清的螺栓,令人眼花缭乱的连接器……嫦娥三号任务中测试状态变化较大,装配系统的工作异常繁重。作为指挥员,尚社景不敢有丝毫大意。他将操作要点编写成口袋书下发全组,将螺栓的规格位置熟记于心;利用岗位训练时间,敦促大家练习“蒙眼摸螺栓说规格”的绝活;还把多年的操作经验总结成“三圈匀,两圈紧,观察缝隙手要稳,止到无缝算标准”的岗位操作口诀。为避免工具滑落碰伤火箭设备,他甚至要求操作手将扳手用棉绳系在手腕上操作。

嫦娥三号举世瞩目,对于已参加了两次探月发射的尚社景来说,还有更为特殊的意义:“嫦娥三号将是我送上太空的第60颗!”

之所以成为“黑脸指挥”,尚社景坦言:“航天无小事,责任大于天。如果我不严厉,装配出来的火箭卫星怎么能让人放心?”

与老尚共事多年的工程师桂庚说:“每次执行任务,老尚的脸都会绷得死紧,只要火箭一上天,将卫星送入预定轨道,他立马就会变回那个满面春风的大好人。”

接“嫦娥”进发射场 这个“轿夫”顶呱呱

2013年9月12日,搭载着嫦娥三号探测器的大型运输机降临西昌青山机场。

飞机舱门缓缓打开,重装吊车钩臂高擎,操作手们摆开阵势,产品卸载紧张有序。忽然,人群一阵骚动,只见一辆加长特装运输车拖着硕大的平板缓缓驶入场区。驾驶室内,张玉坤镇定地看了看后视镜,轻踩油门、前进、刹车,好!长达20多米的特装车紧靠舱门下沿精准泊位,而这一系列动作如同行云流水般一次性完成。

张玉坤从事航天工作15年,一直和特装运输车打交道。“嫦娥”三次奔月,都由他担当“轿夫”,驾驶特装车将“嫦娥”接进发射场。

为确保火箭、卫星转场运输安全,张玉坤对特装运输车辆经过的沿途情况烂熟于心,甚至哪个路段有几棵树都记得一清二楚。15年历练,张玉坤安全行车30多万公里,出色完成了53次星、箭转运任务。

2012年,奉命接运亚太七号卫星,行至高速收费站口时,由于路口较窄、弯度较大,法国方面的负责人对长达30多米的车辆能否安全通过提出质疑。张玉坤听完淡淡一笑,沉稳地踩下油门,边打方向盘,边看后视镜,车辆缓缓通过收费站,平稳地拐上高速路,一向挑剔的“蓝眼睛”也不由地向他竖起大拇指。

诸多赞誉袭来,张玉坤始终心静如水。他说:“在我们航天人看来,能够参与嫦娥任务是一生最大的荣耀,圆满完成任务则是对自己最高的奖赏!”




责任编辑:乔慧
Tags:
转发至: 分享到QQ空间 百度收藏 人人网 开心网 豆瓣网
?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环渤海财经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最新图文信息资讯
关于环渤海财经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友情链接 - 网站地图 - 版权声明 - 杂志订阅 - 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