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种果树,只求数量,认为结果越多越好。现在在自治区林科院专家郭永盛指导下,才知道种果树也得实行‘计划生育’了。我家共栽植山杏120亩,栽植农田防护林带3条36亩,今年全家总收入5万元,水果收入24000元,出售苗木20000元,山杏核6000元。”赤峰市林西县新城子镇七合堂村大柳子一组谭景水说。
自治区林业科学研究院主持承担国家林业科技支撑项目——“林西县干旱山丘区风蚀沙化土地生态经济型防护林构建技术推广应用”项目,在项目实施过程中,“科尔沁沙地退化土地治理技术”、“山杏林丰产技术”、“蒙古野果乔砧密植矮化栽培技术”等技术成果得到推广,“林牧结合庄园经济”、“林草结合立体经营”、“林下养殖”等建设发展模式形成。
赤峰市林西县新城子镇七合堂村自2002年实施科技支撑项目以来,到2012年来,共栽植果树6168亩,栽植山杏12000亩,农田防护林带29条,面积380亩,樟子松、油松、云杉、针叶常青树种7000亩,后又以山杏树砧木嫁接扁杏2000亩,从而三林覆盖率由科技支撑前的23%增长到现在的87%,全村村民的人均收入来自于林果业,使七合堂人得到了林业科技带来的巨大的财富。由于科技的引领,现在七合堂村向生态旅游的方向发展,搞起了林下特种动物马鹿、狍子、山鸡、土鸡等的养殖,建起特色农家饭店,发展了庄园经济,村集体修建了休闲娱乐场所,每年自春到秋来七合堂村赏花、采摘、旅游、休闲、娱乐的人达5万人次。
“项目实施后,我们通过多次举办不同形式的培训班、外出考察学习等,培养了一大批农民技术人员,项目区干部群众科技文化素质明显提高,自觉学科学、用科学、应用科技知识解决林业生产中疑难问题的风气初步形成。造林成活率保存率分别达到90%和85%以上、良种使用率提高到80%以上。治理区风蚀沙化、水土流失危害得到有效控制,生态环境从根本上得到治理。”自治区林科院院长郭中介绍说。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环渤海财经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